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660 道试题
1 . 20世纪70年代,苏联逐渐增加对西欧重工业机器设备的进口数量。以1975年为例,与全球进口数量相比,从西欧进口的汽车生产设备占比达69%,矿产设备占40%,化工设备占44%,各种钢管占60%,黑色金属占48%,卡车占46%。此举(     
A.说明苏联和西欧意识形态冲突消失B.适应了苏联经济快速发展需要
C.反映出欧盟对苏联出口管控的放松D.带有一定的国际政治斗争色彩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有学者将近代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概括为三种类型,如下表所示。其中甲、乙、丙分别是指(     
地区类型该学者的主要判断理由
“起落型”“成果丰硕,但无力摆脱‘前门驱虎,后门入狼’的厄运,大起大落”
“徘徊型”“不能超越原有的社会形态而提出更高的政治要求,长期徘徊不前”
“螺旋形”“19世纪中叶、19世纪晚期和20世纪初各有杰出‘代表作’,一浪高过一浪”
A.亚洲、拉美、非洲B.非洲、亚洲、拉美
C.拉美、非洲、亚洲D.拉美、亚洲、非洲
3 . 据统计,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明者中,哈格里夫斯是纺织工,怀特是木匠,克隆普敦是纺织工人,瓦特是修理工;而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诺贝尔是化学家,西门子是物理学家,爱迪生获得过诺贝尔物理学和化学奖的提名。这一变化说明(     
A.发明者的出身决定研究成果B.科技创新不再需要生产经验
C.科学与技术的结合程度加深D.科学理论比生产经验更重要
2024-06-11更新 | 274次组卷 | 126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新绛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6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6世纪后期至18世纪初是欧洲饥荒的高发时期,直至1739年,仍有时人记载:“当前法国很多省份都非常缺乏粮食,奥尔良公爵只得花费200万里弗(约合10万英镑)从英国购买粮食。以适中的价格卖给穷人。”法国从英国进口粮食的状况此后十年仍未改变。据此推知(     
A.英法两国经济往来日益密切B.英国农业发展为工业化积累了资本
C.英法两国奉行重商主义政策D.法国社会矛盾激化助推了革命爆发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马克思在论说资产阶级的历史进步意义时,既不用玫瑰色描绘剥削者的面目,也不耽于从事道义上的指责批判,而是科学指出代替封建社会的现代资产阶级社会并没有消灭阶级对立,资本主义制度取代封建制度也只是换了一副新的阶级压迫和斗争形式。这表明(       
A.马克思肯定资本主义的历史进步作用B.马克思主义成为工人运动的指导思想
C.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发挥巨大作用D.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对立不可避免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五单元至第八单元的主要章节或课时标题关键词:工业革命、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世界殖民体系、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实践、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请任选其中一个关键词,拟定一个论题,并运用所学史实予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4-06-03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康杰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国联具备了一个实行集体安全原则的国际权力机构的性质,但是,这个集体安全机制存在着一个与生俱来的致命弱点,即从一开始它就缺乏一个国际权力机构所必需的普遍性与广泛性。筹建国联的过程中,战败的德国、革命的苏俄一直被排斥在外,除少数几个西方大国外,广大中、小国家对于国联的一切重大事务都极少有发言权。国联盟约公布后……由于威尔逊拒绝妥协,美国这个国联的主要发起国竟没有成为国际联盟的正式成员,这无疑是对国联的普遍性与广泛性的又一重大打击。国联盟约虽然做出了对侵略国家实行制裁的一般规定,却并没有对“侵略”、“侵略者”做出明确的阐释,也没有就采取制裁行动的程序与步骤作出进一步的具体规定。两次大战期间,在涉及战争与和平的重大问题上,国联似乎无处不在,却又无所作为。我们不能不遗憾地接受它没能阻止一次次的局部冲突、没能阻止又一场世界大战的发生这一客观的事实。

——杨和平《国际联盟的历史方位》

材料二   雅尔塔体系作为对二战结束后的和平安排,是建立在美苏力量相对平衡的基础之上的。双方认识到要争取以和平的方式解决争端,于是两种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的和平共处原则正式纳入了国际关系体系。二战后,美苏之间虽有多次冷战对抗,但双方之间始终没有发生过热战。它所确立的联合国安理会的“大国一致原则”,使任何大国要想发动战争特别是世界大战都受到约束。如果说凡尔赛体系是孕育了另一次世界大战的体系,那么对雅尔塔体系则不能做出这样的结论。它体现在战败国的处置,并使之非法西斯化和政治经济民主化方面,也体现在给予被压迫民族的民族自决权和国家独立的支持方面。二战结束后的历史已经证明,就世界范围来说,雅尔塔体系以建立和维护战后世界和平的主要目标已经得到实现。

——摘编自徐蓝《战争与和平——两次世界大战的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国际联盟的局限。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雅尔塔体系对二战后国际关系的积极影响。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美国提出“星球大战”计划后,1985年,法国提出欧洲在高新技术领域进行全面合作的“尤里卡”计划,同年,欧洲17国和欧洲共同体代表召开会议同意了该计划。“尤里卡计划”由企业、研究机构、大学和政府部门共同参与,其目标是开发生物医药、通讯、能源、环境、信息、激光、新材料机器人和产品自动化以及交通等9个领域的竞争性技术,其中近75%的项目由企业承担。各国政府会对每个项目给予一定的财政资助,但计划鼓励企业和科研院校自筹资金,总体而言,公共投资与私人投资比重约为12.5。此外,“尤里卡”计划对研究项目制定了严格标准,即每个项目至少有两个成员国的两个独立的合作伙伴共同申请,项目必须具有技术创新和商业化性质,项目须具备民用性质等。

——摘编自张换兆等《尤里卡计划的特点及对我国科技计划改革的启示》

材料二   19863月参加国防科技会议的四位科学家王淦昌、陈芳允、杨嘉墀、王大珩通过特殊渠道向邓小平上书,建议设立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跟踪战略性高技术发展前沿。邓小平做出了“此事宜速作决断,不可拖延”的批示。经过反复论证和探讨,198611月国务院批准了《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863”计划)。《纲要》决定在2000年之前投入100亿人民币,重点支持航天、激光、能源、材料等7个技术领域15个主题项目的研究发展。863计划的总体目标是:积极跟踪国际新技术发展动向,并有所创新,培养科技人才,实现高技术产品的商品化、产业化,为下个世纪国家发展储备后劲。从1991年到1996年,国家科委又将水稻基因图谱、航空遥感实时传输系统、大型数字程控交换机关键技术、超导技术和海洋技术作为专项纳入计划。

——摘编自金红梅《科学家和政治家的合作:“863计划”制定过程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尤里卡”计划的特点并分析提出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863计划”的特点并分析其实施的意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布尔什维克取得政权以后,曾提出要对资本主义经济进行“赤卫队”式的进攻,同时在土地问题上,顺应农民群众要求,颁布《土地法令》,确定土地、矿藏、森林、水流等为国家所有。这些措施(     
A.实现了政权平稳过渡B.有利于巩固工农联盟
C.打击了封建地主阶级D.彰显了社会主义特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加大了对埃及的控制,促使埃及民族主义运动由“消极”向“积极”转变。正是在这场战争中,埃及民族主义者看到了一个推翻英国殖民统治的机遇,向英国施加压力,要求独立与自决权。由此可见,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A.北非国家民族独立进程加快B.埃及人民民族意识迅速觉醒
C.英国在埃及的殖民统治终结D.殖民地民族解放的环境改观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