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中国古代传统社会中,基层治理实行的是“士绅之治”,乡村的实际权力掌握在作为地方精英的士绅手里。士绅们具有公共地位,负责地方事务,其地位则是被其所管辖的乡民所授权的。乡绅必须要对乡民负责,接受乡民监督,一切行为举止要考虑公共舆论和道德习俗的影响,不得任性而为。尽管在一定程度上,士绅的角色类似于政府在地方管理的角色,但作为地方的代理者和维护者,在与国家政权的关系上,其维护的是地方的利益,而不是国家政权的地方代理人。士绅虽也必须受国家管制,但其自身活动空间较大,比如,在维护地方利益方面,其可以与地方衙门进行交涉。

——摘编自秦德君毛光霞《中国古代“乡绅之治”:治理逻辑与现代蕴意一中国基层社会治理的非行政化启示》

材料二   近代以来,国家面临治理任务日益繁多,控制乡村显得更加重要。于是,政府逐渐重视起对基层的治理,原来乡村自治的界限被国家打破,基层政权日益官僚化,统一编制,基层政权的代理人由国家指派和管理。一方面,国家权力也因此通过多种途径渗入乡村社会,国家对乡村的控制得到加强,地方势力把持基层政权造成的地方团体化也被打破。另一方面,这种变化也打破了“双轨政治”的平衡,使国家有力量剥削乡村,农民的利益受到损害,地方基层治理被严重破坏。

——摘编自王德成《中国基层治理的历史沿革及当代转型》

材料三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四大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商品化经济程度不断加深,市场和政府在资源配置中地位的变化,中国基层组织逐渐形成了以街道党委为领导核心、以街道办事处为管理主体的治理模式,逐渐构建起“自治、法治、德治”相融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同时,着力补齐农村基层社会建设短板。通过加强“街道办事处一居委会”体制,使国家政权的力量在城市基层不断得以强化,街道的行政组织机制也不断完善,居委会逐渐成为城市基层的“行政细胞”,行政能力与行政资源得到增强和提升。

——摘编自吴晓霞《当代中国基层治理的演进线索和内在逻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传统社会城乡基层治理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近代基层治理转型的因素。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基层治理的历史经验。
2023-10-11更新 | 205次组卷 | 3卷引用:第17课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教学设计)-【上好课】高二历史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选必1)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古典”指以“六经”为代表的先秦典籍。《史记》太史公曰:“书缺有间矣。”唐司马贞解释说:“言古典残缺有年栽,故曰有间。”《后汉书》称孝明皇帝“垂情古典,游意经艺……正坐自讲,诸儒并听”。

有学者提出,对“中国古典”的学术研究可称为“中国古典学”,它至少涵盖三个层面。其一,商周文献、诸子之学、秦汉典籍,以《汉书·艺文志》中所列六类书目为代表。其二,与典籍相关的文字学,如陶玉石器上的刻划文字、甲骨文、金文、简帛文字、两汉今古文以及相关的音韵学、训诂学,以汉代的《尔雅》《释名》《说文解字》为代表。其三,以传世经典与文字资料为线索,充分利用考古资料,统合研究“中国古典”,如古代文明、思想文化、学术史研究等。

有西方学者认为,从西周到魏晋时期为中华文明的“古典时代”。进入古典时代后,技术发展使得农业和整个文明的扩展速度与强度都大大超越过去。秦汉帝国确立了其后中华文明发展的基本要素。该文明要素的结构不仅包括庞大官僚体系和国内服务系统,还包括把这个广大的文明连接起来的道路和运河,支持着农业基础的灌溉网络,以及保护中国内地免于游牧民族袭扰的庞大的边墙。正如这些成就所表明的,中华文明是全部人类历史上最具创造力和影响力的文明之一。

       ——摘编自《百年考古推动中国古典学步入黄金时代》《全球文明史》等

(1)根据材料,概括“中国古典学”的研究对象。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在“古典时代”的开创性贡献。
2023-07-10更新 | 2494次组卷 | 16卷引用:第三单元专题注重史学素养,凸显学科特色-03历史解释-【上好课】高二历史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选必1)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中国,越是远古,社会习俗就越是国家政治教化的组成部分。节日是古代统治者推行礼乐教化的工具,通过节日来与民同乐,制造欢乐祥和的气氛,是维护统治的有效方式。中国的节日基本是以二十四节气为线索进行,春节雏形是庆丰收;而清明节则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之说。传统节日以家庭为组织进行,除夕全家守岁,清明祭祖扫墓,中秋团圆,重阳把出嫁的女儿接回。由于受我国悠久的历史影响,中国节日逐渐演变为综合性的节日,如清明节最初是单纯庆祝农事的节日,后来演变为集扫墓、祭祀、踏青于一体的节日。

——摘编自秦永洲《中国社会风俗史》

材料二   西方节日更多体现出人们的互动性、社交性、热烈情绪的发泄性,以自我为中心,崇尚个性张扬,有较强的娱乐性。如狂欢节是基督教“谢肉节”的世俗化称呼;情人节是纪念名叫瓦伦丁的基督教殉难者;万圣节是为了纪念教会所有圣人。西方主要以单一性的节日为主,比如情人节、万圣节、父亲节,在庆祝过程中仅以一个项目为主题。

——摘编自唐小晴《中西方传统节日文化比较分析》

材料三   随着改革开放步伐加快,中国传统节日如春节、端午、中秋等被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接受。中国传统节日文化“走出去”,提升了我国文化的软实力,最终提升了我国的国际影响力。

——摘编自黄美琪《中西方传统节日及其文化内涵比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传统节日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西方节日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推动我国节日文化“走出去”的建议。
2023-07-02更新 | 66次组卷 | 3卷引用:安徽省阜阳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2-23高二下·全国·课时练习
填空题 | 容易(0.94) |
4 . 梳理古代人类迁徙线索 认识对区域文化形成的影响?   
时间人口迁徙区域文化
前2000年____人迁徙
【东欧平原游牧民族】
巴尔干   前2000年 希腊人 希腊各国 西方文明源头
小亚细亚   前1700年 赫梯人 赫梯帝国 入侵两河流域 与埃及争霸
伊朗高原   前600年   波斯人 波斯帝国 首次统一西亚北非 与希腊文明深入广泛交流
南亚地区   前600年   ____ 印度列国 马和铁传入 种姓制度和佛教
前1200年海上民族迁徙【东地中海】
【来自小亚细亚叙利亚巴勒斯坦等】
冲击瓦解赫梯帝国
最后定居巴勒斯坦 塞浦路斯
前2世纪—2世纪匈奴人扩张
大月氏人西迁
日耳曼人南迁
汉朝多次打败匈奴人【汉武帝派遣卫青霍去病打击匈奴】
部分西迁中亚西亚东欧建立以匈牙利平原为中心的匈奴帝国 后被东罗马帝国灭亡
部分南下融入中国
大月氏人建立③____帝国【势力一度到达印度北部 后被驱逐 印度笈多帝国重新统一印度】
日耳曼人不断骚扰罗马帝国
3——6世纪匈奴鲜卑羯氐羌
北方汉人南迁
日耳曼人南迁
五胡 南迁中国中原定居 建立政权316年内迁匈奴人灭亡西晋 民族交融【如孝文帝改革】
汉人 南迁促进江南开发【316永嘉南迁 此后755安史之乱南迁 1126靖康南迁 共三次】
灭亡④____帝国 建立国家系列封建王国 欧洲进入中世纪
7——8世纪突厥西迁
阿拉伯人扩张
唐朝灭西突厥政权 突厥人迁入中亚西亚南亚 融入伊斯兰世界数百年间建立众多国家
西亚 奥斯曼帝国影响最大【突厥人1453年灭掉东罗马帝国】
南亚 在印度建立⑤____苏丹国
阿拉伯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
13世纪蒙古人扩张向南 灭西夏 金 南宋 忽必烈建立⑥____朝【第一个统一中国的少数民族政权】
向西 一直打到多瑙河建立横跨欧亚大陆帝国 逐渐皈依伊斯兰教
东欧 建立金帐汗国 征服⑦____罗斯【1480年莫斯科公国带领罗斯人脱离蒙古独立】
西亚 西迁蒙古人建立伊利汗国
南亚 突厥化蒙古人巴布尔建立印度⑧____王朝 上层建筑信仰穆斯林 基础是印度教
备注人类迁移类型
游牧民族迁徙
农耕民族迁徙
海上民族迁徙
人类迁移影响区域文化形成与发展
政治:改变亚欧大陆政治格局 一批新的国家先后崛起
文化:各个区域的文化在碰撞交融中变化和发展
人类迁移原因
气候环境变化 游牧民族迁徙;希腊人山多地少移民⑨____周边 殖民方式 城邦独立自治
政治军事冲突 农耕民族迁徙如中国中原汉人三次南迁;希腊马其顿移民波斯;罗马共和国移民意大利其它地区和行省
物质生存发展 根本因素

2023-03-01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第6课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高二历史同步必备知识清单(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文化遗产保护的时空线索

材料   工业遗产是人类发展的“见证者”,1986年开始工业遗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收入《世界遗产名录》。如何对工业遗产进行保护与再利用不仅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重视,也是现代城市规划师与建筑师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通过梳理中西方工业化历程,有学者依据不同时期留存的工业遗产绘制出“工业遗产产生时间线”(甲图),还按照工业遗产的空间分布,绘制出“宏观保护理念示意图”(乙图)。


——摘编自徐恺阳等《特色化视角下的工业遗产价值思辨——以四川机器局遗址为例》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如果让你绘制另一类型文化遗产的时空线索示意图,说说你的设计并说明理由。
2023-05-05更新 | 168次组卷 | 3卷引用:选必三第六单元单元达标检测
6 . 历史上文化交流的方式多种多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游牧民族对农耕世界的冲击,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文化交流的形式。首先,游牧民族侵入农耕世界后,多多少少把游牧民族的文化和技术传给了农耕民族。其次,农耕民族相较之下又过于文静柔弱、缺乏活力,为了抵御游牧民族的不断侵袭,许多农耕民族甚至借鉴了入侵游牧民族的某些技艺,从而使自己更加强大起来。

——摘编自何顺果《世界史:以文明演进为线索》

材料二   1559年拉姆西奥的《中国茶》和《航海旅行记》让欧洲人了解到茶这种神奇的东方树叶。17世纪初,西方人成批地来到中国,他们将中国茶带到欧洲大陆,很快欧洲人就认可和感受到了茶这种东方饮品的神奇魅力,并从茶叶贸易中找到了巨大商机。早期欧洲商人和传教士来到中国后把他们在中国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给西方的一些学者提供了不少研究中国的材料。1718世纪宫廷贵族追捧的饮茶之风在民间普及开来,英国社会一改酗酒的靡靡之风,开创一股文明绅士的饮茶风尚,中国茶所传递的精致典雅的东方美学和美容养颜的功效为西方女性所推崇备至。

——摘编自盛敏《近代中国茶文化向西欧的传播与中西文化交流》

(1)结合所学知识,用史实阐述材料一中“文化交流的形式”。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茶叶在16-18世纪中欧交流中的作用。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化交流的方式有哪些。
2023-05-14更新 | 60次组卷 | 2卷引用:【好题汇编】专题06 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5大核心考点+50道高频非选择题)(统编版)
22-23高二下·全国·课前预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7 . 真相的裙角。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亚历山大吸取波斯的教训,十分尊重埃及本土的宗教。……他深入内陆,拜访位于西瓦(Siwa)的宙斯——阿蒙神庙。从神庙回来,亚历山大着手在先前经过的入海口兴建了一座新城,取名亚历山大里亚。这是他兴建的第一座城市,也是最著名的一座。时值公元前332年4月。

——陈超、刘衍钢《地图上的古希腊史》


根据材料中的相关线索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亚历山大是如何成为亚里士多德眼里的“理想君主”的?
2023-03-26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第11课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精品学案)-高二历史同步精品课堂(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8 . 为了落实习近平主席推进“互联网+法治建设”精神,新华网特开设互联网违法举报通道和典型案例“曝光台”,方便网友提交发现的违法线索,并及时将违法的单位和个人网上曝光。这一做法(     
①有效地拓宽了公民监督渠道 ②有效扩大了公民的政治权利 
③能够确保杜绝不良信息传播 ④有利于发挥舆论监督的力量
A.①④B.①②C.②③D.③④
2022-10-11更新 | 257次组卷 | 3卷引用:高中历史大单元作业(选择性必修)选必1第7课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9 . 《一千零一夜》是阿拉伯最有代表性和影响最大的文学作品,以王后给国王讲故事为线索,把几百个故事串联起来,这些故事分别来自印度、埃及、波斯和两河流域等地这反映了(     
A.直接促成了欧洲近代社会的转型B.在保存和传播西方文化上影响深远
C.阿拉伯文化兼容并蓄D.阿拉伯人是东西文化交流的桥梁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就提出了“仁者爱人”说;孟子主张“民贵君轻”;荀子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早期的民本思想由此形成。在秦汉以后的中国封建社会里,民本思想仍是重要的官方意识。总结历代的民本思想,可以看出充分肯定“民”的地位和作用,认识到君与民相互制约,“君与民,是对立统一的”。儒家民本观以群体为其本位,是通过家庭把社会团体和个人联系起来的,如果没有家庭,个人和社会团体的作用就不能相连和发挥。

——摘编自樊国华《先秦诸子与管理哲学》

材料二 近代西方人本主义思潮,随着文艺复兴而诞生。近代人本主义者高举人文旗帜,以人性反对神性,以人权反对神权,以人的世俗幸福和欲望反对封建禁欲主义。纵观西方文化史,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人本主义作为西方文化的一条线索贯穿着西方文化的始终。人本主义顾名思义就是以人为本,根本出发点是为了人的权利、尊严、需要、成长、发展以及最终实现人的价值。西方的人本主义比较强调个人价值,奉行的是个人主义,强调个体的人格、自由,重视的是个体的人权,平等,人际关系主要靠契约来维持。在西方,人本主义强调个人的作用和价值,因此弱化了家庭的作用,通常在社会活动中表现得自私自利,只考虑自己而不顾及别人。近代西方人本主义讲的是作为独立主体的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关系。首先关注的就是公民的权利,他们强调人生来是平等和自由的,任何人都没有驾驭和支配他人的权利。

——摘编自陈新忠《现代西方人本主义思潮的教育影响评析》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主要特征。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相比较,近代西方人本主义思想的不同之处,并简析两者共同价值。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