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8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史料一   棉花最早的文字记载来自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他记述了公元前500年左右印度河流域种棉花的情景:“那里还有一种长在野生树上的毛,这种毛比羊身上的毛还要美丽,质量还要好。印度人穿的衣服便是从这种树上得来的。”

史料二   在秘鲁,考古学家发掘出公元前2400多年前的棉织渔网。

史料三   考古学家在距今4000年前的埃及法老墓中发现了罕见的盛有棉籽的器皿,以及木乃伊身上缠绕的棉布彩带。

材料二   早在1000年前,亚洲、非洲和美洲的棉花织造业就已经是全球最大的织造业。在19世纪以前,亚洲一直是全球棉花产业的中心。

公元950年,在阿拉伯帝国统治下的欧洲,塞维利亚、科尔多瓦、格拉纳达、巴塞罗那和意大利诸城有了棉纺织业。

12世纪末,意大利北部开始形成一个重要的棉花产业中心。

15世纪,德意志南部也出现了棉花产业。

18世纪初期,在发展棉纺织工业的过程中,英国人开展大量的间谍行动,窃取印度高超的生产技术。

公元1200-1800年,棉纺织品的制造和消费在世界各地稳步扩大:从中国、日本再到欧洲、北美,棉纺织品成为主要纺织品。

19世纪,法国最主要的贸易商品属棉纺织类;1860年,原棉贸易占美国所有出口货物的60%;同时期,印度、埃及、巴西等同样依赖以棉花为主的种植园经济。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美】斯文·贝克特《棉花帝国》等

(1)根据材料一的三则史料探究棉纺织业的历史,分别指出其史料价值并作出合理推断。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近代意义的“棉花帝国”形成的历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下表是一位同学在学习《全球航路的开辟》时搜集的部分材料,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材料内容描述材料出处


仰祈二位陛下尽早圣断,将彼等变成基督徒。臣认为,一旦发轫,毋须多久,大批居民即会信奉吾人之天主教,二位陛下即能取得大片领土和财产,这里所有人皆会成为西班牙臣民。哥伦布著,孙家堃译《航海日记》
“城乡间、地区间、国家间、贸易区间、东西方间的商品流通、交换、物资交流都比较广泛频繁,而且品种多、数量大、价值高。”张箭《地理大发现研究》(15—17世纪)》
随着蒙古帝国的崩溃,中亚的局面变得非常混乱,1340年以后,北部的商路实际上已堵塞,此后,大部分产品汇集到那时以前受控于穆斯林商人的南部的海路,顺海路运往各地……尽管有蒙古帝国衰落和奥斯曼帝国兴起的诸多干扰,但十分重要的香料贸易并没有受到什么影响。

斯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A.①揭示了哥伦布进行大航海冒险的主要社会根源,可直接作为历史根据
B.①是一手史料,②③是二手史料,一手史料的可信度一定高于二手史料
C.③是西方学者观点,带有西方中心论的偏见,无法准确还原历史的真相
D.①②③便于我们运用多重证据互证,多角度考证新航路开辟的相关原因
2024-04-09更新 | 252次组卷 | 25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新民市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公元前219年始,秦始皇数次东巡,“群臣诵功,请刻于石”,遂在泰山等地刻石勒铭。这些铭文叙述了秦始皇因六国“贪戾无厌,虐杀不已”,于是“禽灭六王”“平一宇内”,实行了“器械一量,同书文字”等政策;秦始皇“作制明法”“不懈于治”“专隆教诲”“忧恤黔首”,官员“各知所行,事无嫌疑”;“六合之内”出现了“黔首安宁”“不用兵革”“男女礼顺”“莫不受德”“承顺圣意”的景象。

——据《史记》等

材料二   公元14年罗马帝国首位皇帝奥古斯都去世,其生前自述被铭刻于陵墓入口处,主要内容为:奥古斯都“恢复了为派系势力主宰的共和国的自由”,平定高卢、西班牙等地战乱;多次为罗马平民发放金钱和粮食,“举办角斗表演”;复兴罗马传统,“修复了八十二座诸神之庙宇”;“解除了海上的海盗威胁”,“将罗马人民的所有行省”的边界扩大了。铭文强调奥古斯都的最高权力源于元老院和罗马公民的授予。该铭文后被诸行省传抄。

——摘编自张楠、张强《<奥古斯都功德碑>译注》

(1)根据材料,分别概括秦始皇刻石与奥古斯都功德碑呈现的帝王形象。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始皇刻石与奥古斯都功德碑出现的共性原因并说明两者共同的史料价值。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人赵卫彦对银矿的采冶作了详尽的记载:“每石壁上有黑路乃银脉,随脉凿穴而入,……以火锻为大片。”白银“计坑冶之盛,实始于宋代”。宋朝中央的制作机构文思院等分工细密,生产规模更大,而且宋代的“私家制作和买卖金银器皿的作坊行铺更多,也更为广泛。在汴京临安和建康等大城市中都有金银行或金银铺”。北宋初,河北兵已是“岁一遣使赐银鞋”。除鱼袋、鞍辔、束带之外,宋初以银为饰已很少列入禁条。在《东京梦华录》中,记载了娶亲用银器、酒店饮食店乃至卖“冰雪”的器皿都用银器的情况。

——摘编自王文成《唐宋之际白银使用的发展》

材料二

史料内容文献
史料一朱元璋诏:“徽、饶、宁国等府不通水道,税粮输纳甚艰。今后夏税令以金银钱布代输,以宽民力。”《明太祖实录》洪武七年四月
史料二“行在卫所军官俸米,俱在南京支给,缘路远无力运.......宜量派江南路远州县税粮内照数估直折收银、布、绢、缎匹,解赴北京,准作军官月俸。《明英宗实录》正统元年三月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白银生产和使用发展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中的两则史料对于研究明代白银使用的史料价值。
5 . 文学作品不仅蕴含作者的情感,也是当时社会生活的反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从胡骑起烟尘,毛毳腥膻满咸洛。

女为胡妇学胡妆,伎进胡音务胡乐。

火凤声沉多咽绝,春莺啭罢长萧索。

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

——元稹(唐)《法曲》

材料二:宁做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注:百夫长,古代军队百人左右队伍的军官)

——杨炯(唐)《从军行》

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

——宋代以来的民间俗语

材料三:吴用前往石碣村游说阮氏三雄,花了一两银子,买了一瓮酒,二十斤生熟牛肉,一对大鸡。

——据《水浒传》

(1)指出材料一反映的现象,并对此做出合理解释。
(2)材料二反映出唐宋两代军人地位明显不同,这也是时代的体现。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对这两个时期加以说明。
(3)据研究,明代中后期,白银才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材料三中梁山好汉豪爽使用银子的情节却在《水浒传》多次出现,请对此作出合理的解释。你如何认识文学作品的史料价值?
2023-11-21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郊联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图是为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南宋《虎溪三笑图》,展现了庐山东林寺主持慧远(334-416年)在同挚友陶渊明(365-427年)陆修静(406-477)欢聚以后,出寺门同二人告别的场景。画面中,三人因为谈兴甚浓,不知不觉走过了“虎溪”,瞬时,守山虎大吼,三人惊觉,倏尔会心大笑。



南宋《虎溪三笑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摘编自《<一团和气>宪宗画西域藏图揭传承》

材料二   历代以“虎溪三笑”典故为题材的绘画作品(部分)

时代名称作者画作特点
南宋《三高游赏图》梁楷画面背景极为简化,画面简洁明了,显示了“边角之景”的时代绘画风格
元初《虎溪三笑图》颜辉提倡遗貌求神,以简逸为上,追求古意和士气,重视主观意兴的抒发。
明代《三笑图》释担当背景描绘用笔寥寥,人物描绘“宁拙勿巧,宁丑勿媚”,注重情感的宣泄。
乾隆时期《虎溪三笑图》陆吉安技法兼有西方影响,作风工整细密,而无新意。

——摘编自秦淑芳《从历代同题创作

——〈虎溪三笑图〉的艺术特色看其创作风格流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该作品的史料价值。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个时期作品的特点进行合理的历史解释。
7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310月,陕甘宁边区政府公布劳动英雄(模范)评选标准:甲、从事农业、工业、运输、打盐及纺织等生产之一而积极生产,成绩特出;乙、推动他人生产,并获得成绩……

——摘编自甘肃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室《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史料选辑》(一)

材料二   19507月,政务院全体会议决定表彰工人、农民和士兵中的劳动模范,评选标准除了要求技术先进、发展生产有显著成绩之外,还特别强调认同党和国家、敢于同旧势力斗争、支援前线有特殊功绩等。

——摘编自孙云《1950年全国英模表彰大会的召开及意义》

材料三   19798月,国务院决定表彰全国劳动模范,评选标准主要包括“在生产技术上有重大改革或有重大合理化建议”、“在创造发明、科学研究方面有重大贡献”等,强调以生产建设一线的职工为重点,以生产成绩、革新论英雄。

——摘编自姚力《19771979年的全国劳动模范表彰》

材料四   2005年,中华全国总工会修订了全国劳动模范的评选标准,不仅完善了“劳动”的概念,进一步承认了管理、服务、科技等劳动形式的价值创造功能,而且也丰富了劳动者的主体构成,私营业主、进城务工人员以及体育、娱乐明星等首次纳入评选范围。

——摘编自中国政府网《新闻办举行2005年全国劳模表彰大会新闻发布会》等


(1)结合时代背景,指出材料一中劳动模范标准设立的原因,并分析材料二、三中劳动模范标准变化的原因。
(2)概括材料四中劳动模范评选标准的新内涵,并简析其意义。
8 . “世界文学史上,著名的史诗有古希腊的《荷马史诗》、印度的《罗摩衍那》和《摩诃婆罗多》,这些史诗都是由游吟诗人歌唱、口耳相传留下来的。也就是说这些诗是变化的,是根据时代和听众的反映不同而发展的。”据此可知,古代史诗(     
A.准确传递过往历史B.符合当时时代特征
C.体现各地文化交流D.拥有极高史料价值
9 . 口述历史是以搜集和使用口头史料来研究历史的一种方法,该类历史资料源自人的记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建国后工人的口述史   

口述内容口述人
那个时候宣传我们是主人……那个时候干活不是谋生,是一心为把鞍钢、把国家的企业、把国家的事办好。“一五”期间苏联援建的重点项目鞍钢工人MCX
班长可以当一日制的厂长,你对厂子有什么要求、合理化建议,你可以提,比如说生产上存在问题,技术上管理上存在什么问题。“一五”期间苏联援建的重点项目鞍钢工人TCK
基本上拖厂职工的孩子都要在拖厂,从哺育室、幼儿园、小学到高中,都比较齐全。“一五”期间苏联援建的重点项目一拖工人DJT
当时市里面来人给我们开动员大会,号召我们现在要备战备荒为人民。毛主席说三线建设去的是好人好马好设备。1964年启动的“三线建设”贵州工人YFY

——摘编自周晓虹主编《新中国工业建设口述史》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建国后初期工人的身份地位,并加以解读。
(2)研究新中国工业建设时,你如何看待工人口述史的史料价值。
2023-05-28更新 | 493次组卷 | 10卷引用:辽宁省六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631914年这一时期是欧洲直接或间接地成为全球主人的时期,在世界历史上具有突出地位。欧洲的霸权不仅在政治领域(以大殖民帝国的形式)表现得很明显,而且在经济和文化领域也表现得很明显。到1914年时,欧洲已称霸全球。这是一个漫长过程的顶峰,这一漫长过程从500年前葡萄牙船长开始沿非洲海岸摸索前进时就开始了。随着权力的史无前例的集中,欧亚大陆的一个半岛已成为世界的中心。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漫画《古巴导弹危机》


1962年,美国指责苏联在古巴部署导弹,苏联否认,古巴导弹危机爆发。美国出动包括8艘航空母舰在内的183艘军舰和包括携带核武器的B—52轰炸机在内的大批飞机,将古巴“隔离”。美、苏军队都进入战备状态,并摆出一副不惜动用核式器的姿态。但是,美、苏对危机的处理十分谨慎,双方领导人多次通信,通过秘密通判,结束了危机。

——摘自《中外历史纲要(下)》

材料三   赫鲁晚夫在其回忆录《最后的遗言——赫鲁晓夫回忆录续集》中谈到古巴导弹危机时说:“尽管我们的阶级对抗是不可调和的,肯尼迪和我在防止军事冲突的问题上,却找到了共同的立场和共同的语言。”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18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国际格局的特点,结合所学从政治、经济角度加以说明。
(2)依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指出美苏外交关系的特点及其影响。
(3)在研究“古巴导弹危机”这一历史问题时,漫画和回忆录都具有史料价值,哪种史料价值更大?说明理由。
2022-07-17更新 | 67次组卷 | 2卷引用:辽宁省丹东市凤城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