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84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 . 在西夏,骆驼的重要性可以与马并列,甚至纳入国家治理体系中,广泛用于战争、运输和耕地。西夏群牧司明确规定“旧驯之公骆驼年年当分离,当托付行宫司,人杂分用中”。西夏这些做法缘于(       
A.国家制度B.地理环境
C.经济形式D.民族信仰
7日内更新 | 115次组卷 | 2卷引用: 2024届辽宁省丹东市高三总复习质量测试历史试卷(一)
2 . 考古人员在我国鄂尔多斯高原及其临近地区,发现了从商代至西汉时期的青铜和金银制品,被称为“鄂尔多斯青铜器”。该青铜器以动物纹样为主,在产生和发展过程中,受到中原、北方草原、中亚及欧洲草原文化的影响。鄂尔多斯青铜器体现了(       
A.文明交流B.民族迁徙C.华夏认同D.技术先进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区成为城市基层治理的基本单元。2000年,《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颁布,标志着社区建设成为城市基层管理的新方向。社区治理中,社区居民委员会是社区治理的唯一合法主体。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新出现的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公司以及社会非营利性公益组织积极参与治理。政府对下辖社区拥有直接权力,权力的下沉实际使得社区居委会成为准一级政府,居委会由居民直接选举产生,承担着大量行政事务和公共服务职能。

美国联邦政府自1960年以来相继制定了几部关于城市社区发展的法律和法规,如《住宅和社区发展法》《国家和社区服务条例》等。美国社区治理主体主要包括政府、社区组织、非营利组织(如社区发展公司、公共服务机构)等。其中政府作用主要在资金、宏观政策方面的协助,社区公共事务执行主体是非营利组织,社区居民对社区公共事务的管理决策具有很大的自主权。

——摘编自白婷《公共卫生危机下中美基层社区治理的比较研究》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美两国城市社区治理模式的异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美两国城市社区治理的共同意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中国共产党召开的某次会议,会场“主席台前左边和右边台柱上,一幅对联为‘建立布尔什维克的群众工作’,‘学习过去苏维埃运动的经验’;台沿挂着‘民主专政’的布质标语,‘拥护全苏大会’的条幅标语举目可见”。据此判断,此次会议的重要成果是(       
A.制定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B.通过关于国共合作问题的决议
C.重申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D.建立工农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72年,在华英国人提出在上海外滩筑堤并建造外滩公园。时人便将外滩公园释以“公家花园”四字,并提议向社会募捐筹修建之资,而非向西方借贷,以免花园落成后“将禁华人入内游玩,以示结清严密之关防”。然而公园落成后,华人仍不免受到排斥。《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被迫进一步向西方列强开放,全国各地外国商人开始提请建造“公众花园”。清朝末年,清廷派出考察团对西方各国社会进行实地体验考察后,发现城市中均大量建有公园等公共设施,于是将公园等公共场所的建设视为西方列国强盛的原因之一。受此启发,各省督抚纷纷开始重视创办公园,并寄希望于公园的建设能够“开各人智识”。社会舆论也将公园视为强盛国家必不可少的公共场所。1917年,有文章指出,中央公园开放之后,一年四季,不仅“春秋佳日,士女如云”,即便“日暮天寒”,园中仍旧游人“往来如织”。公园如此受到市民的喜爱,可见此处“必有于心理上受无穷之感化,于身理上受无形之利益,而不自知者。”

——摘编自胡蝶《从清末民初公园论看近代中国“公共”意识的建立(18701920)》

(1)根据材料,概括中国近代公园发展呈现出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公园发展的意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宋代理学家张载认为,嫡长子至微至贱,而诸子中有仕宦者,“则更不问长少,须是士人承祭祀”,即由士人任宗子:“宗子不善,则别择其次贤者立之。”影响这一主张的主要因素是(       
A.理学思想B.文化下移C.基层治理D.科举制度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宋元之际,中西方都出现了多种农书。中国封建社会的农书修纂,主要目的在于指导农民的生产经营。英国流传下来的农业论文主要是指导田庄总管如何进行田庄经营。英国的《亨菜的田庄管理》共列举23个条目,其中的9条专论畜牧业;中国的《农桑辑要》全书七卷,“栽桑”和“养蚕”两卷占到全部内容的三分之一。耕作农业同是这个时期中西方农业生产的核心,是双方农书内容的核心部分。自战国以后,休耕制度在中国完全被粪壤滋培取代。宋元时期,西欧农业的突出特征是实行休耕制度。中国以自耕小农的集约化经营为主,实行精耕细作,生产效益比较高。西欧则趋向某种“大面积”的粗放经营,生产效益比较低。

——摘编自谢丰斋《宋元时期中西方的耕作农业》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元时期中西方传统农业的差异。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西方传统农业差异的认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斗茶(比赛茶的优劣)最初兴起于晚唐,因风雅而备受文人贵族追捧,后形成风气。入宋以来,上至宫廷,下至民间,普遍盛行斗茶。图1是南宋宫廷画师刘松年的《茗园赌市图》,描绘的便是宋朝民间斗茶的热闹场景。这幅画(       

A.体现浪漫主义艺术风格B.佐证文化下移发展态势
C.歌颂劳动人民反抗精神D.表明贵族热衷市井风情
2024-05-21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 2024届辽宁省丹东市高三总复习质量测试历史试卷(一)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611987年间,英国史家霍布斯鲍姆先后出版了三部世界史研究作品,构成了著名的“十九世纪三部曲”,在三部曲中的最后一部《帝国的年代》中,他提到“所谓的‘19世纪’是指‘漫长19世纪’,也就是大约从17761914年”。他认为19世纪的“世界或至少是世界上大部分地区的基础转变是发生在欧洲,确切地说,是发生在法、英”,是由富有决定性的双元突破开始,直到一战,这些特征和趋势才迎来根本性转变。故霍布斯鲍姆将18世纪中晚期发生的“双元革命”作为“漫长的19世纪”的起点,将第一次世界大战作为其终点,这种特意“拉长”“延期”的时间断限划分,引发了全球史研究领域史无前例的密切互动,并逐渐为学界广泛接受,被称为“漫长的19世纪”。

——摘编自胡晓进《十九世纪何以成为“漫长世纪”——兼论全球史书写中的革命话语与西方中心观》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双元革命”对应的事件,并分析其作为“漫长的19世纪”起点的历史依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漫长的19世纪”这一世界史概念。
2024-05-21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 2024届辽宁省丹东市高三总复习质量测试历史试卷(一)
10 . 1946年7月,杜鲁门指派的军方战略轰炸调查小组指出:即使不投原子弹或苏联不参战,(美国)不制定进攻(日本本土)计划,日本也是会投降的。美国海军上将莱希也认为通过成功的海上封锁和常规轰炸,日本“败局已定,早就准备投降了”。美国军方的言论意在强调(       
A.美国在战争中贡献突出B.核不扩散的重要性
C.科技进步助推美国胜利D.美日和解的迫切性
2024-05-21更新 | 169次组卷 | 1卷引用: 2024届辽宁省丹东市高三总复习质量测试历史试卷(一)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