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约公元前4世纪的巴泽雷克古冢的考古发掘中,出土了两个马鞍的鞍褥,其中一个由中国华丽的丝绸做成,并绣有凤凰等图案,另一个则盖着绣有走狮图样的西亚画布。这些文物反映出
A.中国纺织技术在世界范围内领先
B.东西方文明远距离交流历史悠久
C.文明交流有利于促进社会的进步
D.丝绸之路开辟促进了东西方交流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汉海昏侯墓出土文物展展品(部分)   

AB
海昏侯墓出土玉印。“大刘”之“大”,“大”应读“太”,源自刘贺始封海昏侯国“太祖”之号。《汉书》记载有豫章郡十八县孔子徒人图漆衣镜部分(孔子、颜回像)5200多枚竹简,涉及的内容主要是儒家经典,如《论语》《礼记》《诗经》等。
CD
万贯五铢钱10余吨,近200万枚。黄金器物总数达478件,土饼金385枚。青铜器、玉器、漆器、衣物丝织品等。异域风光文物。如具西域文化特色的独角羊形象的银质当卢。

注:海昏侯刘贺为汉武帝之孙。

——根据海昏侯博物馆公众号信息整理

材料二   鲁襄公二十二年(前551年)而孔子生。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丘云。字仲尼,姓孔氏字中(仲)尼,姓孔氏……

——《史记·孔子世家》

鲁昭公六年,孔子盖卅矣。(据此推算孔子生年为鲁襄公七年)(前566年)

——西汉海昏侯刘贺墓非文物穿衣镜上的记载,2015年出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海昏侯墓相关文物展品对研究西汉政治、经济、思想和中外交流等方面有何史料价值?
(2)基于材料二,有人认为“《史记·孔子世家》有违历史史实”。你是否赞同这一观点?为什么?
2023-04-14更新 | 397次组卷 | 3卷引用: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观察下列三幅图片,从中传达的信息正确的是


图1出土的甲骨文


图2古埃及罗塞塔石碑


图3《汉谟拉比法典》石柱

A.甲骨文的出土,有力证明了中国的夏朝存在成熟文字
B.罗塞塔石碑碑文有楔形文字,是研究古埃及历史的珍贵资料
C.《汉谟拉比法典》的出现,说明印度流域进入了文明时代
D.不同区域出土了不同的文物,体现了世界文明的多样性
2022-04-23更新 | 952次组卷 | 62卷引用: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沈阳的努尔哈赤“汗王宫”存在与否曾困扰着历史研究者们。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据史书记载,天命十年(公元1625年),清太祖努尔哈赤把都城从东京城(辽宁省辽阳市)迁往沈阳。

明代茅元仪在《督师纪略》中记载努尔哈赤“筑宫于瓮城”,其在沈阳居所因此被称为“汗王宫”。虽然这段历史被《满族老档》等文献所印证,但在沈阳城内并未发现“汗王宫”的踪迹。

1982年,沈阳故宫博物院的研究人员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发现了绘制于康熙年间的《盛京城阙图》,图上明确标注了努尔哈赤的住所位置。图中所绘“汗王宫”是一座坐北朝南的二进四合院,四周有围墙,建于高台之上。

2012年7月2日,沈阳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工作人员在沈阳市内发现“汗王宫”遗址,与《盛京城阙图》标注王宫位置相符。其“宫”与“殿”分离的布局体现了明末女真人宫殿建筑理念。该遗址出土了两枚满文“天命通宝”铜钱和大量黄、绿釉琉璃建筑构件,同样的琉璃构件还见于辽阳东京城和沈阳故宫。至此,“汗王宫”遗址最终被确认。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考古人员确认“汗王宫”遗址的依据。
(2)简述“汗王宫”遗址发现的意义。
2020-12-28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朝阳市凌源市第二高级中学2021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5 . 金寨遗址是一处距今约四五千年的文化遗址。该遗址出土有房址、灰坑、灰沟、墓葬等遗迹,以及共计200余件的陶、石、玉类文物。浮选出粟1923粒、水稻138粒、黍14粒。下列关于金寨文化遗址说法正确的是(     
A.属于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B.金寨文化已经出现农业生产
C.贫富分化现象十分显著D.是政权与族权相结合的国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考古人员在宋代“南海1号”沉船挖掘出大量蕴含香文化的文物,如德化窑青白釉香炉、香瓶以及铜熏炉盖等,其器表多饰有菊、兰、梅等超然、高雅意象的纹样,几何形纹饰使构图更加规范化。这反映出宋代(     
A.丝路贸易繁荣B.理学的审美意趣
C.世俗风情兴盛D.崇文抑武的国策
2023-11-14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朝阳市名校统考(11月大联考)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大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下图为《东罗马鎏金银盘》,出土于甘肃靖远县北滩黄河古渡口。卷唇、圈足,盘面通体鎏金。银盘内分三层雕刻不同的纹饰,分别是葡萄卷草纹,奥林匹斯山十二神像和狄俄尼索斯。考古学家推测这一文物制作于4到5世纪。这一文物的出土说明
A.甘肃靖远是丝绸之路的中心B.东罗马帝国鎏金技术的东传
C.丝绸之路促进中西文化交流D.东晋与罗马的民间商品交换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世纪时期,法国便出现了对教堂等纪念性建筑物的修补和保护措施。当法国大革命使整个法国的历史文化遗产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时,文化遗产保护意识随之产生,许多开明的有识之士意识到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性,通过著书立说、舆论演讲等方式进行呼吁。1830年,法国成立了专门研究历史建筑的机构,设立历史建筑总监的职位,并于1887年颁布第一部历史建筑保护法律,确定“历史建筑”为一个法定的概念,开启了社会对文化遗产的关注。至20世纪,《历史纪念物法》《历史街区保护法》《建筑、城市和风景遗产保护法》等法律法规陆续出台,此外具有历史价值的档案、图书,考古文物等也被纳入保护历史遗产范围。文化遗产保护学院,保护修复学院等教科研一体机构为20世纪法国遗产保护作出了卓越贡献,在其影响下,一大批专业人才和研究试验所不断涌现,形成了从调研考察、立项规划,修复及保护、重点宣传的体系。

——摘编自杨倪《论法国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

材料二   近代以来,对西方博物馆陈列品,保护与展览以及考古学等内容的深入了解与学习,使国人对文物范围及价值有了新认识,促进了对文化价值的重视,进而萌生文化保护意识乃至文物主权意识。康有为将文物与国家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认识到文物是了解一个国家社会发展和文明演进的重要依据,更是全人类的共同文化财产,反对出售甚至贩卖文物。1914年,民国政府颁布了“限制古物出口”的大总统令,针对私售古物之事予以取缔,还令税务处拟定限制古物出口章程。随后,民间文物保护组织、文物保管委员会以及国际交流团队等组织相继成立,推动了近代文物保护工作的蓬勃发展。

——摘编自李建《我国近代文物保护法制化进程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现代法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发展趋势。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文化保护意识萌生并发展的原因。
2023-06-17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朝阳市凌源市普通高中2022-2023学年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埃及学一般指研究古埃及文明的语言、文字、历史及文化艺术的学科,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埃及学是由拿破仑军事远征和西方列强对外扩张催生的产物。1798年,为了打击英国在北非和西亚的势力,并以此来威胁英国与印度之间的连线,拿破仑率军远征埃及,远征军中的百余位学者和专家以科学的眼光对埃及文化展开研究。1822年,法国学者商博良为代表的一批学者破译了埃及象形文字,标志着科学埃及学的诞生。此后,伴随着铁路和蒸汽船的普及,游历埃及的欧美学者不断增多,埃及学在英、法、普鲁士等国收集文物、争夺考古发掘特权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

随着1922年埃及的独立,尤其是图坦卡蒙陵寝的发现,民族主义者要求在埃及学领域实现非殖民地化和本土化,这极大地促进了埃及学的本土化发展。然而,西方学者语境下的埃及学以及现代埃及人与古代埃及人之间横亘着巨大的文化断裂带。现今,尽管本土埃及学的研究范围进一步拓宽,但在某种程度上仍然落后于欧美国家。

——据金寿福《西方列强对外扩张和竞争中的埃及和埃及学》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推动19世纪埃及学兴起和发展的历史因素。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埃及独立以后埃及学发展的状况及现实意义。
10 . 1955年,辽宁省辽阳市开始发掘西汉时期的三道壕遗址,遗址出土了大量铁质农具,如铁犁铧、锄、镰、铲等。遗址内还发现有畜栏,长约6米左右,宽约5米左右,这样较大的畜栏可饲养较多的牲畜。这次考古发掘说明,西汉时期(       
A.黄河流域仍居我国经济中心地位B.辽宁地区农牧业有了较大发展
C.政府重视辽宁地区的农牧业发展D.辽宁地区与南方存在经济交流
2023-11-13更新 | 133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朝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