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表是对人类文明多样性的几种认识。

观点一不同国家的自然环境、气候条件不同,又会有具体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进而有不同的经济形态,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文化特征和具体文明形态也具有差异性,由此呈现出人类文明多样性的客观状况。
观点二地域性的文明可以在吸收其他民族文明的优秀养分中不断丰富与更新自身。
观点三回眸千百年来的人类文明史,可以发现诸多文化并不是封闭、孤立地各自发展,而是在交流碰撞中推动人类文明演进。

——摘编自刘先春、张艳霞《全球文明倡议的提出依据、理论内涵及价值意蕴》

根据材料,选择一个或多个观点,自拟论题,结合世界古代史知识,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准确)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秦汉王朝开发西南夷到南北朝的几百年间,历代统治者在西南民族地区不断扩大郡县统治范围。建兴三年(225年),蜀汉平定南中叛乱后,设立了屯田制,而且除军屯外,民屯也具备了较大的规模。由于蜀汉的重视和积极经营,南中地区的畜牧业也得到较大的发展。诸葛亮南征以后,南中诸族“出其金银”,“以给军国之用”。此外,西南各民族还利用当地特有的植物资源生产出不同的纺织品。西晋末年,“永嘉元年春,尚施置关戍,至汉安焚道。时益州民流移在荆、湘州及越焉、群荆,尚表置郡县,就民所在,又施置诸村参军”。

——摘编自陈彦波《魏晋南北朝西南人文环境变迁与民族社会经济》

材料二   河西第一次移民发生时,西晋王朝先后经历了八王之乱、五胡乱华和永嘉之乱,整个中原大地陷入纷纷战火中。尽管这一时期战火纷争不断,但河西地区相对安定。因此,来此躲避战乱的中原人口也逐渐增多。河西地区的各个少数民族与西域地区在血缘、语言、文化方面本身就有着密切的关系,僧人来往也更加方便,这直接推动了河西佛教的发展。北魏时期,在政府的强制之下,河西世家大族中有大量儒学精英迁往北魏都城平城,士人的东迁为日后河陇学术逐渐衰落埋下隐患。因此,这一时期河西地区佛教文明不断发展。

——摘编自齐晓芳《魏晋南北朝时期河西地区移民对河西文化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魏晋南北朝时期政府开发西南地区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河西地区佛教不断发展的原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爱弥儿》是卢梭用二十年时间所完成的一部涉及教育、文学、哲学、社会、政治等各方面内容的思想巨著。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卢梭认为传统教育培养出来的都是社会人,是不符合人类自然天性的人。他认为“在我们的灵魂深处生来就有一种正义和道德的原则”,他通过《爱弥儿》塑造了一个在自然条件下接受自然教育,保持着人类最美好自然天性拥有真正自由的自然人。……卢梭自然教育的最终目的,还是要利用教育塑造完美人性,进而能够达到改造社会的目的,重建社会文明。

材料二   卢梭说“在未使人成为人以前,绝没有必要使人成为哲学家”。在《爱弥儿》中,卢梭多次提出“爱弥儿”与“社会人”的比较,试图来揭示启蒙运动宣扬的理性成为压抑人性的新的工具。……理性权威成了新的宗教权威来奴役人民,……启蒙思想家的理性只会让人们从一个迷信转移到另一个迷信上,无法真正解放人的心灵。

——摘编自代志卿《从“社会人”到“自然人”:卢梭<爱弥儿>对理性崇拜的反思》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卢梭的教育主张及其认识基础。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评价“理性主义”。
(3)综合上述材料,如何正确认识理性与人性的关系?
2023-06-10更新 | 243次组卷 | 4卷引用:吉林省四平市第三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6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巴比伦文明也被称为美索不达米亚文明,位于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两河流域之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这里土地肥沃,有足够的水资源,为农耕经济的繁荣提供了地利基础。它在面临各种入侵时,展现出了古文明特有的包容性,这些入侵者并没有成为苏美尔地区的异类,相反,由此产生了一连串伟大的帝国。美索不达米亚文明最初是由坐落在苏美尔的12个独立城邦构成的,但是为了争夺彼此的土地财富和食物,这些城邦之间彼此征伐,征战不休。他们开创了文字、法律、科技、文学等方面的先河,成为人类历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摘编自晏绍祥《世界上古史》

材料二   苏美尔人比希腊人更早发明了国家组织并进行政治活动,并把政治制度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城邦概念传给了西方文明,从而对希腊城邦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宗教上,毫无疑问,美索不达米亚对希腊世界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苏美尔和亚述宗教在地中海文明演化中扮演着重要的作用,早期希腊的宗教信仰和实践必定可以追溯到美索不达米亚这个源头。由于两河流域的军队习惯性使用希腊雇佣军,这使得希腊人能够将苏美尔人创造的作战技术如方阵技术带入希腊,改进了古希腊军队的作战方式。

——摘编自陈恒《美索不达米亚遗产及其对希腊文明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分析推动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形成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二,简析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对古希腊文明的影响。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探险的成功自然推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欧洲一些比较沉重与粗笨的货物,比如木材粮食与牲畜等,便由水路运至亚洲、非洲或美洲。欧洲人也获得了很多新产品,比如咖啡、茶叶、蔗糖、土豆、玉蜀黍与鲸鱼油等。大量的皮毛、鱼类与木材自美洲海运至欧洲。财富的增加,使得欧洲人的闲暇增加了,奢侈品也大量出现。铺设波斯地毯,身穿用中国丝绸、印度棉花与美洲毛皮制成的衣服,装饰非洲金子与南美洲的宝石:这一切都成为一种普通现象。

——摘编自[美]卡尔顿·海斯等《全球通史一从史前文明到现代化世界》

材料二   欧洲人是世界贸易中最早的中间人。他们开辟了新的外洋航线,积累了必需的资本、船舶和专门技术。当然,他们从奴隶贸易、甘蔗和烟草种植园以及东方贸易中获得的收益也最多。有些利益慢慢地为欧洲的人民群众所获得,茶叶的情况就表明了这一点。茶叶于1650年前后被引进英国,当时,每磅的价值大约为10英镑,然而一个世纪后,茶叶已成为英国社会的普通消费品。对生活水平的影响更重要的,是新的全球性贸易对欧洲经济的促进性影响。18世纪中后期开始进行的工业革命在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在海外事业中积聚起来的资本和海外市场对欧洲制造品日渐增长的需要。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欧洲人“探险”成功以来物种传播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物种交流对欧洲经济产生的积极影响。
2023-03-24更新 | 269次组卷 | 4卷引用:吉林省四平市第三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6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学者对隋唐时期的历史进行文本挖掘分析。研究过程中出现较多的词汇:贞观之治、开元盛世、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唐律疏议》、藩镇割据、安史之乱、都护府、大运河、曲辕犁、均田制、租庸调制、两税法、经济重心南移、丝绸之路、长安、广州、雕版印刷术、火药、《唐本草》、书法、诗歌、三教并行、唐三彩、胡旋舞等。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从材料中选取至少三个关键词,自拟题目,写一篇历史短文。(要求:写出所选关键词,题目明确,表述成文,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鲜卑族进入中原以前,其社会形态一直处于原始社会末期,可以说是“魏初风俗至陋”。进入中原以后,由于鲜卑贵族内部奴隶主保守势力的存在,这种封建化转化是十分缓慢的。原先迁徙式的游牧经济进入中原后逐渐弱化,封建农业的比重越来越大,但是他不可能同落后的经济制度平等相处,这两种经济所代表的阶级之间进行着激烈的斗争。北魏政权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以占少数的鲜卑族人来统治占大多数的汉人和其他民族人,尤其是以一个落后的民族来统治比他先进的民族,其间反差,势必导致民族间的隔阂。因而完成鲜卑族的封建化与处理鲜卑族和汉族之间的关系已成为当务之急。孝文帝时期的改革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发生的。

——摘编自龚荫《试论北魏封建化进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战国时期各国变法内容的相同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战国时期各国变法与孝文帝改革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大多数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和文学关注的中心都是人——文艺复兴时期的新人,她或她是自身命运的塑造者,而不是超自然力量的玩物。人们不需要专心于超自然的力量,相反,生活的目的是为了发展自身所固有的潜能。这一时期人文主义的学术成就推动了西方社会哲学家与匠人的联合。在这一时期,学者和艺术家可以接近的不仅有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还有欧几里德和阿基米德,后者曾促进了数学和物理学的研究。更重要的是从各门生物科学中得到的鼓舞。工匠拥有古代的旧技术,并在旧技术上添加了中世纪期间的新发明。同样,学者们提供了关于被重新发现的古代和关于中世纪的科学的种种事实、推测及传统做法。这两种途径的融合是很缓慢的,但最终,它们引起了一个爆炸性的联合——科技革命。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个角度自拟论题,并进行简要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阐述完整;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5年大选中,提出福利国家主张的工党大胜坚持经济自由主义的丘吉尔和保守党,随后工党政府迅速推出以大规模国家干预为重要手段,以充分就业、福利国家、混合经济为主要内容的经济政策。此后,保守党也承认国家干预和市场经济共存,支持充分就业和社会保障政策,即“托利社会主义”。由此,两党政策大体一致,形成“共识政治”。英国经济政策也“重返”国家干预,英国也出现战后20年经济的“黄金时代”。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以撒切尔为首的保守党政府提出必须打破“中央集权管理、官僚体制和干涉主义结合的政府风格”以及“包罗万象的政府措施”的口号,积极推动国企、住房、教育、医疗等方面的私有化,并鼓励小股东多而资本少的“大众资本主义”。在强化资本的主导地位的同时,废除了大批经济管制,开放市场竞争,取消价格、物价和最低工资的管制,鼓励金融自由化,给银行证券业大幅“松绑”,对企业和富人减税,以刺激投资的积极性。此外,撒切尔政府还改革行政,裁减大批政府雇员,削减包括福利、教育和科技等在内的公共开支。

这些在较大程度上有利于经济发展,但不少中下层人民也因此生活压力增大和缺乏安全感,引发社会一定的不满。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吴必康《变革与稳定·英国经济政策的四次重大变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英国“重返”国家干预政策的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撒切尔政府经济政策转变的社会背景及其主要内容。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政府经济政策的认识。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两个多世纪以来,迁徙美国的大批移民有一个先来后到、逐步扩展的过程,移民祖籍国不断从英国扩展到欧洲大陆其他国家,再扩展到非欧的亚洲、非洲(指后来的自由迁徙)拉丁美洲等广阔地区的阶段性特点……开国元勋们选择了祖籍国先进的欧洲文化与思想,在创建国家的同时也构建了一个精神上的美利坚合众国。随着不同文化背景的非欧新移民的不断涌入,在主流文化的内涵与外延得到巨大发展的同时,少数族裔的文化地位与价值观逐渐得到承认,文化传统得以保存甚至发展。移民群体在试图融入美国社会的同时,也在不断丰富与发展美国文化……美国的多元文化并不是等量、平等意义上的多元。

——摘编自余志森《美国多元文化研究》

(1)据材料,概括美国移民社会形成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美国移民社会形成的因素。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移民对美国文化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