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世纪初,西班牙殖民者在拉美确立了殖民统治,攫取了大量财富,并迁移大量人口至拉美,逐渐形成克里奥尔人(土生白人)、印第安人、黑人等共处格局,也使混血成为拉美最普遍的人口。欧洲文明也在印第安文明和非洲文明的碰撞磨合中发展成独特的拉美文化。18世纪,西班牙政府规定:半岛人(欧洲移民)优先获得官职,并减少克里奥尔人参与教会和国家事务的机会。至18世纪中后期,部分克里奥尔人开始以“美洲人”自称,并在文学作品中反复使用“祖国”“民族”“我们的美洲”等词汇。18世纪末19世纪初,拉美各地相继举起“贸易自由、平等、财产权和人身保护权”的战斗纲领,掀起了独立战争风暴。

——摘编自张家唐《论拉美民族独立意识的形成》

材料二   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拉美独立运动和北美独立战争相比,在本质上是相同的,都属于资产阶级革命范畴;它用武装斗争推翻了西方的殖民政权,对世界历史的进程都产生了重大的积极影响。但是,拉美却没能像美国一样,迅速走上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摘编自郑昌发《从世界历史全局看西属拉美独立运动的性质和特点》

(1)根据材料一、归纳拉美民族独立意识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拉美民族独立运动的影响,并指出独立后的拉美国家与美国发展道路大不相同的根源。
2 . 周代施行于贵族王室社会上层的礼仪到汉代时一变而成为社会各阶层共同遵循的行为规范。汉儒把这些规范归纳为六礼、七教、八政,几乎所有社会成员的行为都能从这庞大复杂的网络体系中找到依据和评价标准。这反映出汉代(     
A.礼乐制度文化得到重建B.儒学思想走向了世俗化
C.纲常伦理体系日益完善D.国家管理能力得到提升
2023-05-18更新 | 1040次组卷 | 21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市大庆中学2023届高三高考适应考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1789年7月,法国制宪议会着手制定宪法,1791年9月宪法生效。该宪法概括了制宪议会已发布的各项反封建法令,规定了国家的性质和体制——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制国家。由此可见,该宪法的特点是(     
A.满足了人民群众基本要求B.完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C.注重捍卫既有的革命成果D.推动大革命的深入发展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名帖亦称名刺(类似今之名片),古已有之,在明朝士大夫的人际交往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明朝正德年间(15061521年),宦官刘瑾受宠用事,“走其门者倾朝,名刺必红纸”,以致“京师红纸价顿长十倍”。郎瑛(14871566年)在其著述中写道:“予少年见公卿刺纸,不过今之白录纸二寸……今之用纸,非表白录罗纹笺,则大红销金纸,长有五尺,阔过五寸,更用一绵纸封袋递送,上下通行,否则谓之不敬……可谓暴殄天物,奢亦极矣!”

明朝前期,名帖多自署“门生”等,“必兼亲者,方加‘眷’字。至于‘通家’‘年家’,非实有可据,断断不轻用也”。明朝中期以后,士大夫交际活动日益活跃,“视其爵、齿及交谊以为斟酌”的风气日盛,衍生出“晚生”“侍生”,甚至出现“渺渺小学生”“通家治下牛马走”“门下沐恩小的”等自称,原本亲戚间使用的“眷”字亦开始滥用。

——摘编自(日)岸本美绪《风俗与历史观:明清时代的中国与世界》等

(1)根据材料,概括明朝名帖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朝名帖变化的原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某学生在学习中古时期世界历史时,对不同地域文明特征概括如下。表述正确的一组是(     
东欧继承古希腊、罗马文化,融合美洲、北非文化
南亚多民族文化异彩纷呈,成为东西文明的纽带
西欧基督教成为文化符号,教权与王权竞争共存
东亚融汇华夏文明的因子,形成独特的民族文化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③④
6 . 1804年通过的《法国民法典》除《总则》外,分为三编,第一编为人法,第二编为物法,第三编为“取得所有权的各种方法”。三编法律可以用三个原则予以概括:即自由和平等的原则、所有权原则、契约自治原则。由此可见,《法国民法典》(     
A.基本继承了普通法B.维护拿破仑统治
C.体现了分权与制衡D.渗透了启蒙思想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时期,通过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夯实根据地乡村治理的领导力量。工农红军撤到边界各县之后,迅速行动起来,通过发动组织群众,开展打土豪、分田地等革命斗争,在此基础上,边界各县、区、乡各级工农民主政权逐步得以建立。深入开展土地革命,没有土地革命就不会有人民的支持,特别是党的工作重心转入农村后,毛泽东对土地革命的开展给予高度重视。革命形势的迅猛发展也促使毛泽东进一步思考中国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治理问题,特别是进入抗日战争时期,我们党对农村治理的变化主要体现在调整根据地的治理政策,但调整变化的中心非常明确,就是始终围绕着如何保障革命的胜利而实施对根据地的有效治理。

——摘编自邱春林《中国共产党乡村治理的百年变迁与现实启示》

(1)根据材料,概括20世纪30年代中国共产党乡村治理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20世纪30年代中国共产党的乡村治理。
2023·辽宁·高考真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旧唐书》200卷,后晋刘啕等历时4年撰成。编修者以唐代国史、实录及朝报、吏牍、家状等为主要编撰材料,但对材料缺少剪裁和整理,“敷衍成帙”。纪传中大量抄录唐代皇帝诏敕和臣僚奏疏、表章、诗赋等,屡现“本朝”“今上”等文字。因其保存很多原始材料,司马光编写《资治通鉴·唐纪》时,纪事多取自《旧唐书》。

北宋时,仁宗令欧阳修等重修唐史,历时17年乃成《新唐书》225卷。书中创设4表,增加3志及列传331人,列传部分还参考了碑志、家谱等新材料。新设《藩镇》《奸臣》《叛臣》《逆臣》等类传,并将《忠义》调至类传第一。大删《旧唐书》所录诏令、奏疏等,或直接将骈文改写成散文,总字数比《旧唐书》少约16万字。

——摘编自陈高华等《中国古代史史料学》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史料角度分别概括《旧唐书》与《新唐书》的价值。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唐书》的编修原因及其编纂原则。
2023-09-15更新 | 2001次组卷 | 11卷引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三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5世纪末至19世纪,全球人口分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殖民主义使得欧洲人作为水手、军人、农民、商人、僧侣以及行政人员迁居海外。至1760年,欧洲移居美国的人口仅为160万,之后,移民速度有所加快,整个18世纪,就有约150万英国人移居“新大陆”。欧洲人口大量外迁的同时,大量的非洲黑人被贩卖至美洲。据估计,到达美洲的黑人数量16世纪为90万,17世纪为275万,18世纪为700万。这期间,同时也发生了欧亚人口向南往太平洋岛屿的迁移。

——摘编自方英义《国际人口迁移后果的历史考察》

材料二   中国近代以前的农村人口迁移类型单调,迁移农民的出路和活动范围也极其有限。在外人叩关的隆隆炮声中,大量华工走向世界。清政府放弃了以往对东北的封禁政策,关内外大规模的区域性人口流动以空前的速度进行。伴随着中国经济领域的变化,城市移民也随之增加。从中国近代农村人口迁移的发展顺序看,20世纪之前,人口迁移的数量较少。在此之后,人口迁移在数量上有了很大突破。以上海为例,1870年有工人4908人,20世纪初达到14000人。据北京农商部调查,19141918年平均每年有400万农户约2000万农村人口离村,占全国农村人口的6%。另据调查,1931年无锡洛社镇离村率为21%,河北盐山为13.5%,山东费县高达60%。同时,在县内、省内、省际三个迁移方向中,省际迁移的比重最大。

——摘编自官玉松《略论中国近代农村人口迁移的特点和性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5世纪末至19世纪世界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近代农村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原因。
10 . 20世纪80年代,中国经济的特点可用“承包”一词来概括:农村搞土地承包,城市搞企业承包,政府搞财政承包。如政府财政承包是指某地以某一年的财政收入为基数,然后设定一个固定的年收入增长率,超过年增长率的增收部分都归地方,没超过的部分地方和中央五五分成。这样的规定(     
A.体现转型时期的时代特征B.导致中央财政收入占比逐年提高
C.有利于激发企业生产活力D.是计划经济在财税政策上的体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