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66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二战结束后,法国政治家让·莫内提出将德国的煤钢产地鲁尔区、萨尔兰交由法国支配,以便让法国工业生产迅速恢复。美国反对将鲁尔区自德国分出。1950年5月,法、美两国发表了由莫内起草的西欧煤钢联营计划,主张以法国和联邦德国的煤钢资源为基础,把西欧国家各工业部门联合起来,由一个超国家的机构共同管理“联营”。1951年4月,欧洲煤钢联营正式成立。

       ——摘编自方连庆等主编《国际关系史》等

材料二   1969年,21个拉美国家在智利召开会议,讨论拉美与美国间不平等经贸关系的问题,强调各国有权自由支配其自然资源以及经济合作不能附带政治和军事条件等原则。1975年,拉美23国政府代表签署《巴拿马协议》,宣告拉丁美洲经济体系成立,以协调拉美国家在经济和社会问题的共同立场。70年代到80年代初,拉美的国际关系学界围绕拉美国家的核心关切——“自主”来构建国际关系理论,形成了自主理论。

       ——摘编自赵晖《拉美本土国际关系理论:自主理论及其评价》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欧煤钢联营计划实施所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自主理论兴起的背景。
2023-04-21更新 | 440次组卷 | 5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材料一   刚刚成立的新中国“一穷二白”,当时的社会保障制度主要是针对城镇居民的,城镇居民享受到了从劳动保险、公费医疗到社会福利等较为全面的社会保障。社会保障事务主要是由集体(单位)包办的,社会保障费用由国家和集体共同分担,居民个人则无需缴纳任何费用。而农村居民主要依靠集体组织内部的互助共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本组织成员的住房、教育、医疗及“五保户”的救助等。国家——集体(单位)是当时社会保障的体制特征。

材料二   改革开放后,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我国社会保障体制改革逐步推进。我国现在的社会保障制度呈现的是由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集体分担的多元化多层次国家——社会——集体(单位)的体制特征。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发展,打破了单位之间的壁垒,动摇了原有社会保障建立的组织基础。新型社会保障体系通过政府主导基本保障制度以满足人们基础生活的需要,多种社会主体为人们提供相关的保障制度以满足人们更高层次的生活需要,集体(单位)通过带薪休假、医疗体检、考核奖励等各种福利措施及企业年金制度等制度安排,来满足集体成员的特定需要。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王寒、孙堂厚《新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变迁与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后社会保障体制的转变并分析其意义。
3 . 京剧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被誉为“国粹”。近代的京剧改良,体现了中西文化的融合,反映着时代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戊戌变法失败以后,逃往海外(日本)的维新派首领梁启超等人,从单纯的政治变法失败的教训中认识到:欲使维新救国大业获得成功,必须首先“新民”,即刷新国民精神,提高国民觉悟,振作国民志气。“新民”的最有效方式,按照当时的理解,莫若用文学向国民灌输文明思想和救亡意识了。而当时陈旧的文学内容和形式是鲜能承担此项任务的,于是他们在倡导“诗界革命”“文界革命”“小说界革命”的同时,也提出了“戏曲改良”的主张。

——张俊才《近代戏剧改良运动始末及意义》

材料二

新戏与启蒙运动结合的重要成果是“时装新戏”。改编外国题材、社会时事题材,运用当代形式(舞美、服装、语言等)讲述救亡、国家的主题,是晚清戏曲改良创制新剧的重要方式。所以,戏的“时装”特色只是表面,其核心还是在于“时事”。所以“时事新戏”是时装新戏的主要部分。所谓时事新戏,顾名思义,即采用时事题材,反映较近时间内发生的重大的富有政治性、社会性的事件,具有信息传播和艺术欣赏的双重价值的戏剧。

——钟鸣《清末民初京剧编演新戏运动及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梁启超等人提出“戏曲改良”主张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概括“时装新戏”的特点。
2023-04-19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北魏中央官学是鲜卑贵族接受正规汉文化教育的主要渠道。北魏建立伊始,就将鲜卑贵胄系统接受汉文化教育视为治国、固国之根本。太祖拓跋珪于天兴元年(398年)定都平城,次年春下旨效仿中原王朝建立太学……孝文帝太和中,“诏立国子太学”,招收父祖官高爵显的贵族子弟入国子太学读书。中央官学以经学儒术为主要学习内容,北魏最杰出的儒学大家刘芳“特精经义,博闻强记,兼览《苍》《雅》,尤长音训,辨析无疑”,孝文帝敬重非常,诏为中书博士,为皇太子讲授经文。

——摘编自韩雪松《北魏时期鲜卑贵族的汉语教育与学习研究》

材料二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少数民族教育也有一定发展。1929年6月,国民党三届二中全会提出,关于蒙古与西藏经济与文化之振兴,应以实行发展教育入手,要将宣传品翻译成蒙文、藏文,阐明蒙藏是整个中华民族的一部分,并且使蒙藏各族人民受到三民主义的教育。同时特定国立及省立之学校优遇蒙、藏、新疆、西康等地学生的办法,此后,对蒙藏学生优待办法逐步放宽至边疆学生。1932年12月国民党四届三中全会指出:“宣告汉、满、蒙、回、藏各地同胞一致团结,以御外侮而奠国基。”

——摘编自吴明海主编《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史教程》

材料三1950年,政务院规定:“在一切民族学校内,应发扬共同纲领精神,克服大民族主义倾向与狭隘民族主义倾向,培养民族间互相尊重、平等、团结、友爱、合作的作风”。1956年教育部提出边疆省、自治区所需师资除当地大力发展师范教育培养外,需要内地支援的主要由内地调配部分初中学生和失业知识分子加以短训解决。1957年,国务院批准了关于少数民族创制和改革文字的方案以及帮助壮、布依、哈尼等10个没有文字的少数民族创制文字的方案,使民族语文教学得到更广泛的开展。1962年,教育部进一步提出,少数民族学生报考全国重点高等学校和其他一般高等学校,仍旧恢复过去“同等成绩、优先录取”的办法,当他们的考试成绩与其他考生相同时,可以优先录取。

——摘编自吴明海主编《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史教程》


(1)根据材料一,归纳北魏利用中央官学体系对鲜卑贵族开展汉文化教育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魏实施这些措施的目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南京国民政府少数民族教育政策出台的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少数民族教育政策实施的意义。
(4)综上,谈谈你从少数民族教育发展历程中得到了哪些启示。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简称一战,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国家向其终极阶段,即帝国主义过渡时产生的广泛的不可调和矛盾、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基本上被列强瓜分完毕,新旧殖民主义矛盾激化、各帝国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秩序划分不对等的背景下,为重新瓜分世界和争夺全球霸权而爆发的一场世界级帝国主义战争。

材料二   战争过程主要是同盟国和协约国之间的战斗。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保加利亚王国属同盟国阵营,大英帝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俄罗斯帝国、意大利王国和美利坚合众国则属协约国阵营。这场战争是欧洲历史上破坏性最强的战争之一。战争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问题
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和所学知识,阐述一战之后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帝国主义国际新形势是什么?此体系内容包括什么?
2022-08-05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伊春市铁力市马永顺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考课,即对官吏的工作绩效进行考核,是中国传统官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按唐制,每年一小考,四年一大考。四品以下官由吏部考核,三品以上官由皇帝亲自考核。考课标准为四善二十七最法,“四善”:一曰德义有闻,二曰清慎明著,三曰公平可秤,四曰恪勤非懈。“二十七最”是根据各部门职掌之不同,分别提出的不同要求。经过考核,定出上、中、下三等九级,每个等级都有相应的考课标准和奖惩办法。

——摘编自张晋藩《考课—中国古代职官管理的重要制度》

材料二   明中叶以来,官僚主义愈演愈烈。隆庆二年张居正给穆宗所上的《陈六事疏》中指出,当时的官场风气是“纪纲不肃,法度不行,上下务为姑息,百事悉纵委徇”。万历年间经由神宗皇帝批准推行“考成法”。其一,六部和都察院把所属官员应该完成的工作、任务,酌量道路远近,轻重缓急,确定完成期限。上述事由、环节分别登记在三个账簿上;其二,六部和都察院分别按照所留帐簿底本,对相关官员应该完成的工作、任务逐月检查。如果未按期完成,则必须如实申报,否则以罪论处。六科根据账簿登记,稽查六部的执行情况,内阁根据帐簿登记,稽查六科,并对隐瞒不报事例进行惩处。明代史学家谈迁评价张居正:“江陵立考成法,以为制治之本。向者因循玩愒,至是始中外淬砺,莫敢有偷心焉。”又曰:“中外凛凛,毋敢以虚数支塞。行之十年,太仓之积,足倍数载。“

——摘编自陈国平《张居正改革中的考成法考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考课制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考成法出台的背景及发挥的作用。
7 . 《唐顿庄园》以1910年代的英国为背景,书中的女主人公反对性别歧视和男女不平等,鼓励女性工作,追求没有阶级限制的真知,勇敢自由选择自己的婚姻。这实质上反映出(     
A.社会观念的变化B.工业文明的推进C.民众素质的提高D.社会阶层的淡化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美国的社会救助制度开始创立于20世纪30年代,又被称为“公共救助”或“公共福利补助”。社会保障法建立之初,由于种种原因并没有很好的贯彻执行,特别是在社会救助项目上人们获得的援助更少。60年代,美国经济快速增长、综合国力迅猛雄厚以及民众兴起了民权运动,政府迫于舆论和人民呼吁的压力,对各项社会福利制度不断进行完善。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联邦政府福利项目的支出日益庞大。克林顿总统时代,联邦政府通过了《个人责任与就业机会调整法案》,注重自立精神和个人的就业责任。2002年,布什政府出台了《为自立而工作的法案》,倡导减少公民对社会福利的依赖。

       ——摘编自牛文光《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等

材料二   建国初期,尽管国库十分紧张,但是为了人民的利益,党和政府仍然投入大量粮食和经费,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大规模的救济工作。1954年以后城乡出现互助组、合作社,逐步发展互助合作的生产形式。随着社会保障制度的逐步建立与完善,社会救助制度开始向规范化、科学化转变,在整个80年代,扶贫工作大方向由“输血式”救助转变为“造血式”救助。进入21世纪后,城市、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都得到发展,其他专项社会救助项目也逐步得到重视。2021年,中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

       ——摘编自胡务《社会救助概论》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社会救助制度不同发展阶段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建立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意义。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社会救助制度建设的历史经验。
2023-03-02更新 | 301次组卷 | 3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工业革命时期,曼彻斯特居民主食在之前土豆、面包基础上,增加了荼、蛋类、鲜肉等,粮食替代品增多,农业劳动力加快了向畜牧业的转变。在发展中,由于环境保护观念不强,造成土地污染,影响了土地的生产能力。与英国大趋势相同,该地对国外粮食市场的依赖性显著增强,但其粮食供应和分配体系的组织性却比不上伦敦等大城市。同时,20多年的英法战争,法国长期经济封锁,切断了英国从国外进口粮食的主要来源。这些因素使曼彻斯粮食供应问题凸显,引发了一系列社会动荡和骚乱。鉴于此,政府在曼彻斯特修筑了多条运河和铁路,方便了粮食供应;19世纪30年代该地成立的反谷物法同盟导致《谷物法》于1846年废除,迎来了英国自由贸易的时代。曼彻斯特粮食供应问题得以缓解。

——摘编自贾情《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城市粮食供应问题研究——以曼彻斯特为例》

材料二   1949年,上海解放后,一些不法粮商操纵粮食市场,使上海米市从6月中旬起价格大涨。于是,中央委派陈云到上海开展一场保卫新生政权的经济战。在陈云指挥下中央财委和上海市政府从江苏、浙江等地收购大米,调运到上海。同时,国营粮食公司在市场实行有计划的批发抛售,在零售环节,对工厂、学校等办理直接供应和重点配售,使全市六分之一的人口能以低于市场批发的价格买到粮食。同时,工商管理部门对市场各项制度作重大改革,如规定中途退市后不得再进场交易,以割断粮食市场与其他市场间的联系避免相互哄抬价格等。这些措施很快收到了实际效果。另外,为打击私商投机哄抬,国营粮食公司连续降低售价,大量抛货,迫使私商以低于市场价亏本售出粮食。1950年,上海市政府又成立新的上海市米业市场,交易秩序大为好转,粮价平稳下来。这是新中国在经济战线上取得的第一个重大胜利。

——摘编自贺涛《上海解放之初的“米粮大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曼彻斯特粮食问题产生的背景及其解决带来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建国初上海解决粮食问题呈现的特点及其影响。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56年,根据毛泽东签发的《中共中央关于力争三年建设长春汽车厂的指示》,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中的解放牌汽车驶下了生产线,从此结束了中国不能批量制造汽车的历史。60年代,在国家的统一规划下,各个厂家的数据、图纸、零部件全部实现共享。在北汽BJ212诞生之后,国内各地迅速诞生了诸多几乎完全相同的车型。1983年,北京汽车制造厂与美国汽车公司成立了中国第一家合资汽车制造企业—北京吉普公司。1997年吉利成为中国第一家民营轿车企业。国家采取了引进技术和“以市场换技术”等多种手段,并长期实行高关税,对国内市场实行保护,我国逐渐变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汽车生产国和销售国。21世纪数字化和绿色化两大转型交织、融合到一起,一个很重要的体现就是智能新能源汽车。中国智能新能源汽车抢到了先机,在电池技术等方面走在了世界前列。

——隆国强《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智能新能源汽车产业》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后汽车工业发展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成立后汽车工业改革的意义。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