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62 道试题
1 . 19世纪城市环境问题初探。小钱同学由垃圾分类想到了历史上的污染问题,并对此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决定写一篇题为《19世纪城市环境问题初探》的文章。为此,他查找了大量材料进行分析:

材料一   1858年英国著名的幽默杂志《笨拙》周刊刊登了一幅反映泰晤士河的漫画,题为“沉默的强盗”,画面为象征死亡的骷髅在泰晤士河上游荡,下面有一行文字:

材料二   下表为19世纪世界部分城市人口的统计表(单位:千人)。

城市1800年1850年1880年1900年
纽约6469619123437
伦敦956261847676581
东京800——10501600
莫斯科2503656121000
上海300250300600

材料三   真正令人发指的,是现代社会对待大批穷人的方法。他们被引诱到大城市来,在这里,他们呼吸着比他们的故乡——农村坏得多的空气。他们被赶到城市的这样一些地方去,在那里,由于建筑得杂乱无章,通风情形比其余一切部分都要坏。一切用来保持清洁的东西都被剥夺了,水也被剥夺了,因为自来水管只有出钱才能安装,而河水又弄得很脏,根本不能用来洗东西。他们被迫把所有的废弃物和垃圾、把所有的脏水、甚至还常常把最令人作呕的脏东西倒在街上,因为他们没有任何别的办法扔掉所有这些东西。     

——1845年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

(1)他不清楚这幅漫画是否可以作为研究城市环境问题的材料。请帮他判断这则材料的史料价值。
(2)依据材料二表格,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双选)
A.工业革命推动城市化进程B.亚洲国家的城市化起点低
C.世界城市化发展并不均衡D.城市在国家地位日益削弱
(3)东京在19世纪后期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主要原因是(          )(单选)
A.废除农奴制B.废除黑人奴隶制
C.开展明治维新D.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4)依据材料三,恩格斯认为造成城市环境问题的主要因素有(        )(多选)
A.贫富差距问题B.卫生观念匮乏
C.工人队伍壮大D.市政管理的滞后
(5)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谈谈你对19世纪城市环境问题的认识。
2024-01-15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浦东新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合格考)历史试卷
2 . 近代中国的探索与抗争。

西学东渐是指近代西方文化向中国传入的过程。西学东渐的内容依时代主题变换而变换。

(1)根据提示,请将下列表格填写完整。(涂答题卡)
主题与思想:A民主与科学B三民主义C自强求富
代表人物:A李鸿章B林则徐C李大钊D康有为
主题核心思想代表人物
了解世界开眼看世界④、徐继畬等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奕䜣、⑤张之洞等
救亡图存进化论等维新思想⑥、谭嗣同等
民主革命孙中山等
科学启蒙③、马克思主义陈独秀、胡适、鲁迅、⑦等

人是历史的创造者,杰出人物是实施历史的组织者或领导者。他们虽然不能决定历史发展的趋势,但可以推动历史发展的进程。

(2)将上述历史人物与其主张的观点一一对应。(填字母)(涂答题卡)。
“师夷长技以制夷”
“救中国,建共和,首先得进行思想革命”
“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
(3)洋务运动是一场统治阶级的自救运动,但未能真正挽救中国的危机,从根本上说是因为(     
A.没有坚决反对西方列强侵略B.创办的近代企业采用封建生产方式
C.没有从根本上触动中国封建制度D.西方列强的破坏

(4)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失败促使清王朝内部少数有识之士进行反思,人们提出的新对策,开始兴办洋务。下列能反映洋务运动前十年内容的图片是:(     
A.B.
C.D.

(5)想要了解洋务运动时期湖北钢铁业的历史,主要查阅的企业资料是(     
A.开平煤矿B.湖北织布官局C.汉阳铁厂D.江南制造总局

(6)这场运动源于对辛亥革命失败原因的痛苦反思,反对封建礼教,提倡文学革命,有着解放思想的重大意义。这场运动是(     
A.新文化运动B.五四运动C.洋务运动D.维新变法

(7)陈独秀曾撰文写道:“三年以来,吾人于共和国体之下,备受专制政治之痛苦。……自今以往,共和国体,果能巩固无虞乎?立宪政治,果能施行无阻乎?以予观之,此等政治根本解决问题,犹待吾人最后之觉悟。”陈独秀旨在强调(     
A.共和体制并不能为中国带来真正改变
B.巩固民主政体需要加强文化上的觉醒
C.北洋军阀的混战引发社会的强烈不满
D.政党政治的尝试只是一场荒唐的闹剧

(8)下面是对近代某一时期的知识归纳,该内容主题应是(     
维新思潮的涌动
反洋教斗争逐渐展开
反清武装斗争风起云涌
晚清的自救运动
A.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B.民族危机的逐渐加深
C.寻求国家出路的探索D.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9)《中华文明史》指出: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这里的“成功之处”主要是指戊戌变法运动(     
A.阻止了民族危机的继续加深B.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
C.宣传了“师夷长技”的主张D.推动了新思想的传播
2024-04-17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闵行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亚非拉民族独立与崛起的历史贯穿整个世界近现代史时间线,尤其是二战结束后,亚非拉各民族国家独立浪潮风起云涌。以下是某社团小明同学从多元视角出发解读上述主题的学习成果。

视角一

材料一 “我(戴高乐)做出这样的决定是无奈的痛苦,并不是随心所欲的。……要在那些地方移交我们的权力,卷起我们旗帆,合上这部伟大的历史,是一种多么痛苦的精神上的考验。

——摘编自戴高乐《希望回忆录》

注:《希望回忆录》是法国总统戴高乐退出政坛之后写成的回忆录,其回忆的内容主要针对冷战时期

材料二:伊梅斯(英国最后一位某殖民地总督的助手:1947年3月的口口口 是一艘舱中满载弹药而在大洋中着火的船。当时的问题是在大火延烧到弹药之前把火扑灭。事实上,除了像我们所做的那样去做以外,在我们面前并无选择的余地。

——摘编自[英]帕姆·杜德《英国和英帝国危机》等

1.材料一戴高乐所说的“那些地芳”最有可能包括的殖民地当指(     
A.巴西B.印度C.阿尔及利亚D.阿兹特克人国家
2.结合材料二“满载弹药而在大洋中着火的船”的描述,口口口处当指殖民地
A.巴西B.印度C.阿尔及利亚D.阿兹特克人国家
3.材料二中“把火扑灭”的最终结果是英国
A.同意印巴分治B.允许成立国大党
C.废除食盐专卖D.制造阿姆利则惨案
4.殖民者面对殖民地问题流露出“并不是随心所欲”“并无选择的余地”的情绪下列对这些情绪产生原因解释正确的是(双选)(     
A.和平发展的时代潮流,促使英法殖民当局主动认识自身殖民政策的危害进而改弦易辙
B.殖民地人民的斗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殖民势力,得到了新兴独立国家的广泛支持
C.英法殖民当局在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的历史大趋势前,对调整殖民政策举棋不定
D.英法殖民活动耗费无数,引发国内反战呼声,国际形象严重受损,被迫改变自身困境

视角二

材料三:广大亚非拉国家,长期遭受殖民主义、帝国主义的压迫和剥削,他们取得了政治上的独立,但都还面临着肃清殖民主义残余势力、发展民族经济,巩固民族独立的历史任务,他们是推动世界历史车轮前进的革命动力,是反对殖民主义、帝国主义,特别是超级大国的主要力量。

——节选自邓小平在联大第六届特别会议上的发言

材料四:古巴前领导人卡斯特罗则认为“由于不公正的国际经济秩序,经济全球化并没有使广大的发展中国家从中受益,反而造成,富国愈富,会穷国愈穷”。

——摘编自徐广文《经济全球化的研究视野》

5.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说说广大亚非拉国家在崛起中还面临哪些问题或挑战?

视角三

小森同学认为除了以上两则视角,还应该考虑第三个视角:冷战时代的宏观视角。为此他找到了中美教科书中关手冷战史部分的相关内容进行比较研究,做了如下的整理:

版本标题名中国人教版《中外历史纲要下》美国麦格劳一希尔版本《世界历史》
单元标题第八单元: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第六单元:走向全球文明,1945——至今
章节标题

27章:冷战和战后的变化,1945—197028章:现代西方世界,1970—至今
课标题(节)第18课: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第1节:冷战的发展
第1节:苏联的衰落
一级子目标冷战与两极格局冷战的发展与多极力量的成长两极格局瓦解超级大国的对抗冷战的对峙压力下的苏联戈尔巴乔夫和改革
二级子目标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华约北约、德国分裂苏联入侵阿富汗、《中导条约》、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德国分裂、朝鲜战争军备竞赛、柏林墙、古巴导弹危机、越南和多米诺理论冷战强化冷战终结

资料来源: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外历史纲要》(下)和麦格劳一希尔版本《世界历史》高中历史教科书

6.除万隆会议、不结盟运动、东欧反对苏联控制的斗争等内容外,表格①处有关多极力量成长中的史实还应包括(双选)(     
A.柏林危机B.美国黑人民权运动
C.欧共体成立与发展D.日本经济“起飞”
7.你如何理解“亚非拉崛起”的内容在两本教材冷战板块中表述的不同“待遇”?
2023-02-20更新 | 142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青浦区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4 . 一、书籍的力量

书籍是传播知识的工具,是传承文化的载体,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力量。某校“青史社”开展关于“书籍的力量”的历史主题学习,设计活动如下:

活动一:寻找人类文明早期书籍。

1.将下列书籍与地图所示文明区域相匹配。(填涂字母)

活动二:了解印刷书的诞生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①镌刻者于木板上刻字,刻成之后,每板皆依次编号,印就则付以书。

②用胶泥刻字,每字为一印。欲印则密布字印作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

③(蔡)伦乃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自是莫不从用

④泰西谷登堡以铅活字版印书,其法以机压之,一压即成。

2.按技术发明或改进的时间先后,将上述材料排序,正确的是(单选)(     
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②C.③④ ①②D.③①②④
3.记载材料②这一技术的文献是(单选)(     
A.《齐民要术》B.《梦溪笔谈》
C.《徐霞客游记》D.《农政全书》

活动三:感悟“书籍的力量”

4.根据下列图文信息,完成表格。(填写字母)
书籍书籍的力量
     元朝以后成为科举考试的主要答题标准
     标志着现代经济学的诞生
     以“日心说”取代“地心说”,建立新宇宙观
     世界性法律体系“大陆法系”的代表
     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刺激了西欧航海家寻找通往东方的航路
2022-11-12更新 | 142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奉贤区致远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时空的记忆
人类历史是在一定时空中演绎的。在下图中辨认表格所列历史事件的发生地,并将相应的字母填入填入正确的位置。

   

历史事件位置(字母)
①1839年林则徐领导虎门硝烟
②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
③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④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
⑤1921年中国共产党“一大”召开
⑥1936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下列根据《中国古代职官》编制的表格,这一表格反映了科举制度
时期两宋明清
比例50%以上的进士43%的进士
任官前出身平民贫寒家庭

A.实行地主阶级的选官制度B.促使部分社会阶层的变动
C.扭转了传统等级和门第的观念D.完全实现了官员选拔和公平、公正
2020-04-17更新 | 322次组卷 | 79卷引用:2013年上海市黄浦区高考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根据所学的知识,在下面表格①②处分别应填上的是

A.城市的复兴;等级君主制B.民族国家形成;等级君主制
C.城市的复兴;君主专制D.民族国家形成;君主专制
8 . (一)中外文化交流
秦汉以来,中国文化不仅广泛吸收域外文明成果,而且还进行反输,形成了“输入—输出的”文化交流特色。

1. 根据“ 输入— 输出 ” 的文化交流特色,上图所示的文明成果中,输入中国的是
______________(填字母);从中国输出的是______________(填字母)
2. 结合上述图片,完成以下表格
9 . 上海与广州。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44—1856年中国经由广州和上海与英国进出口贸易额货值表(美元)

年份

由英国进口的贸易额

对英国出口的贸易额

广州

上海

广州

上海

1844

15500000

2500000

17900000

2300000

1850

6800000

3900000

9900000

8000000

1852

9900000

4600000

6500000

11400000

1853

4000000

3900000

6500000

13300000

1854

3300000

1100000

6000000

11700000

1855

3600000

3400000

2900000

19900000

1856

9100000

6100000

8200000

25800000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34页

注:表格以对英国贸易为比较依据,主要因为英国是19世纪中期对华贸易的主要国家,其进出口货值占各国对华进出口货值的70—90%。

材料二:乾隆年间,国内沿海和长江沿岸各地往来上海的船只已数以千计。国内外运来的货物,一部分从上海直接运往苏州、杭州等地销售,大部分则等待转口贩运。这时的上海港,已经成为国内外、南北方海上贸易的中转站,至嘉庆、道光年间,随着海运漕粮之路的开辟,……被誉为“江海之通津,东南之都会”。

——华师大版拓展型教材《高中历史》第15课

材料三:从内地到广州的地形主要以山地为主,其运输方式主要为“人背马驮”,陆路运输平均每包生丝每200英里需纹银13两(6包生丝约重一吨),每百箱茶叶(约重一吨)运费为纹银12两。纹银一两约等于6先令2便士,该项费用可折合为生丝每吨运费约24镑,茶叶每吨运费约21镑。与这些运费率相比,同样的距离,如果经由水陆运输至上海,茶叶和生丝平均每吨运输费约14镑,其节约费率约35—40%。

——(美)罗兹·墨菲《上海——现代中国的钥匙》

材料四:经一次兵事,则租界繁盛一次。

——姚公鹤《上海夜话》


(1)从材料一的表格中可以提取哪些有效的历史信息?表格呈现出怎样的趋势?
(2)依据以上材料与所学知识,请你综合分析出现这一趋势的原因。
10 . 根据所学的知识,下方表格①②处分别填上
A.封建等级制:君主专制B.封建等级制;民族国家形成
C.君主专制:君主立宪制D.封建等级制度:等级君主制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