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4 道试题
1 . 改革开放改革开放不仅使中国重新融入世界,实现民族振兴,也探索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
(1)某杂志要办一期纪念改革开放特刊,请完成下列内容框架设计。(将字母填入相应空格中)
A.世界贸易组织B.经济特区C.上海浦东D.亚太经济合作组织E.十一届三中全会F.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
版块一、改革开放的起点1978年,________召开。
版块二、经济体制改革的探索农村:实行________。
城市: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发展多种经济成分。
版块三、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初步开放:1980年起,试办________。
深入开放:1990年起,开发开放________。
版块四、融入全球化的大潮1991年,中国加入________。
2001年,中国加入________。
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倡议。
版块五、改革开放和人民生活百姓的衣食住行。
(2)不同史料展示了改革开放的不同侧面,将下列史料与其研究方向对应。(将图片序号填入相应空格中)

①若要研究版块二,最合适的是________。
②若要研究版块三,最合适的是________。
③若要研究版块五,最合适的是________。
(3)请简要谈谈你对改革开放的看法。
2022-04-26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奉贤区致远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合格考)试题
16-17高二上·上海浦东新·期末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今年全国各地以长征为主题的纪念活动铺天盖地展开,这是因为今年恰逢纪念长征胜利结束多少周年?
A.50B.60C.70D.80
2019-10-23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历史试题
3 . 2016年10月21日党中央在人民大会堂隆重集会,纪念红军长征胜利
A.60周年
B.70周年
C.80周年
D.90周年
4 . 2015 年是护国运动 100 周年。如果要在护国运动首义地举行学术会议,应在
A.北京B.上海C.湖北D.云南
2020-07-19更新 | 157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华东师大第二附中2016-2017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5 . 近代以来,中国面临数千年未有之变局。无数先行者为挽救民族危亡做出艰辛探索。但都未获成功。直到中国共产党成立,开启革命“新”途。

材料一   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这种感觉,从鸦片战争后渐渐发动……但这一期内,思想界受的影响很少,其中最可纪念的,是制造局里头译出几部科学书。……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

——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

1.结合所学,以具体史实说明第二期中为改变“制度不足”进行的探索。
2.以下对材料一中先行者的探索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双选)
A.体现了从个体到群体的觉醒
B.动员了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
C.经历了从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的层层递进的探索过程
D.解决了近代中国社会的根本问题

材料二

3.观察上面三幅图片,五四运动后,中国社会出现的哪些新气象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4.下表罗列了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的重大历史事件。请将下图所示的地点与之匹配(填序号)。
重大历史事件
A1919年,首先在______发起的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B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______召开,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C1926年,国共合作后的国民革命军从______出发北伐,从根本上动摇北洋军阀反动统治。
D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______成立。
E1935年,长征途中的______会议,挽救了党、红军和革命,成为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材料三

时间工人所占比例%农民所占比例%
1927年50.818.7
1928年10.976.6
1929年7
1930年5.5

——孙应帅:《中国共产党的党员结构变化和发展趋势》

5.根据材料三,1927-1930年中共党员出身有怎样的变化?折射出大革命失败后中共的革命道路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材料四

6.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谈谈“新民主主义革命”之“新”在何处?要求史论结合。
2024-06-12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上海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与瓦解。

马克思说:“资本主义的发展,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入文明的漩涡里了”。随着列强在世界范围内的扩张,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战后,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是人类历史的巨大进步。

材料一   罗塞塔石碑不仅仅呈现了古代文明的辉煌,其辗转流变的过程,也是近代西方殖民历史的体现。有关罗塞塔石碑的学术年表,如下

时间事件
公元前196为纪念埃及托勒密五世加冕一周年,祭司制作了罗塞塔石碑,他将同样的内容用三种语言记录了三遍,其一是官方的古希腊语,另两种是古埃及语的两种形式。
1799拿破仑入侵埃及,石碑被发现。随行学者专家立刻断定这是重要的文物。
1801英国在尼罗河河口海战中打败法国,法国交出一切在埃及发现的文物,包括罗塞塔石碑。
1802大英博物馆埃及古物部成立,罗塞塔石碑作为镇馆之宝展出。
1817英国学者托马斯·杨提出石碑文字上刻有托勒密字样,但未能破解文字。
1822法国学者商博良完成了所有的文字破译工作。
1883大英博物馆中已有大约五万件埃及古代生活藏品(包括拉美西斯胸像和其他巨型雕塑),埃及展厅扩大。
1917由于一战的扩大,罗塞塔石碑被转移保护,直至两年后回归大英博物馆。
1993埃及考古学家札希·哈瓦斯博士公开呼吁英国应该将罗塞塔石碑归还给它真正的归属地埃及,因为这块石碑是埃及文明的重要象征。但大英博物馆并未归还。

材料二   只有少数几个人清楚地看到了这一点,美国黑人领袖杜波伊斯就是其中一个,他于1918年写下了以下这一有关即将到来的世界的非凡的预测:这场战争既是一个结局,也是一个开端……在他们所占据的地地方,迟早将出现独立的中国、自治的印度、代议制的埃及、非洲人的而不仅仅是供他人进行商业剥削的非洲。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推测罗塞塔石碑上同时刻有希腊语和埃及语言的原因。并谈谈你对罗塞塔石碑命运的看法。
2.材料二中“非凡预测”所指系列事件的实质是什么?结合材料,联系所学,简要说说美国黑人领袖“非凡预测”的依据。
3.根据所学知识和提示,完成下列填充。
①欧洲殖民者侵入非洲:“柏林会议”   ②工业革命
③暴力掠夺,资本原始积累   ④西班牙主要在美洲建立自己的殖民地
⑤资本输出,瓜分世界       ⑥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
2023-11-05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人民英雄纪念碑。位于北京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是建国初为纪念近现代各时期的革命英雄而建立。其设计也颇具匠心与历史底蕴。

观察角度一:题词;纪念碑正面由毛泽东题词: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纪念碑背面由毛泽东撰写碑文,周恩来题写(写于1949 年):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观察角度二:浮雕。人民英雄纪念碑腰部,分别镶嵌八幅巨型浮雕,生动而概括地展现了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的革命斗争史。


(1)碑文中的“三年以来”、“三十年以来”、“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起”三个时间尺度,分别代表哪三个历史时期?
(2)请将以上四图按时间顺序插入其它四幅浮雕标题所呈现的时序中。

(3)以上四图所反映的革命运动,以反清作为革命目标的是:____________(双选)
(4)以上四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中,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是:____________(双选)
(5)由于纪念碑奠基于 1949 年,未能反映 1949 年之后的“人民英雄”。如果要设计一幅反映新中国建立后“人民英雄”的浮雕,你会选择什么图案?请具体说明理由。
2024-04-03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长宁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场馆中的历史记忆

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中国近代史,老师们从丰富的场馆资源中选择了典型,并绘制了地图,布置了研学任务。



(1)广州鸦片战争纪念馆,是一座具有遗址性和纪念性的纪念馆。以下会出现在鸦片战争纪念馆的遗址是(     )。
A.虎门销烟池B.《南京条约》签订场所
C.林则徐塑像D.中英军队海上对战的模拟沙盘

(2)以下证据会出现在戊戌维新纪念馆中的是(       )。
A.北洋舰队全军覆没B.义和团揭报C.辛丑条约签订照片D.《民报》刊登

(3)辛亥革命被称为共和新纪元,与之有关的文件是(       )。
A.《资政新篇》B.《明定国是诏书》C.《钦定宪法大纲》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4)陈独秀的《劳动界》从中看到的历史信息是(     )。
(演说:两个工人的疑问),工人是什么?就是做工的人。劳动是什么?劳动就是做工。劳动力是什么?劳动力就是人工。
A.用白话文宣扬民主科学B.启发工人以求阶级觉醒
C.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开展工人运动D.宣传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主张

(5)井冈山革命纪念馆中陈列了一个纪念章(图:红军十周年1927-37)在这十年中发生了什么?(     )(双选)
A.开展第一次国共合作B.建立了农村根据地
C.完成了艰苦卓绝的长征D.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6)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博物馆名字中的“中国人民”体现了抗日战争的(     )。
A.时间的持久性B.道路的曲折性C.参与主体的广泛性

(7)展馆中的油画转战陕北、决战前夕、占领总统府体现了____战争。
(8)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中国是东方的主战场,请你列举两个史实,并分别说明相关理由。
史实1及理由
史实2及理由
(9)请根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阐述你对中国人民斗争、求索历程的理解。
2024-01-07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人民英雄纪念碑
位于北京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是建国初为纪念近现代各时期的革命英雄而建立,其设计也颇具匠心与历史底蕴。

观察角度一:题词:

纪念碑正面由毛泽东题词: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纪念碑背面由毛泽东撰写碑文,周恩来题写(写于1949年):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1)碑文中的“三年以来”、“三十年以来”、“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起”三个时间尺度,分别代表哪三个历史时期?

观察角度二:浮雕:

人民英雄纪念碑腰部,分别镶嵌八幅巨型浮雕,生动而概括地展现了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的革命斗争史。

   

(2)请将如图四图按时间顺序插入其它四幅浮雕标题所呈现的时序中。

   

(3)如图四图所反映的革命运动,以反清作为革命目标的是:________(双选)。
(4)如图四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中,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是:________(双选)。
(5)由于纪念碑奠基于1949年,未能反映1949年之后的“人民英雄”,如果要设计一幅反映新中国建立后“人民英雄”的浮雕
2023-09-16更新 | 25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嘉定区封浜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0 . “法积则弊,法弊则更”

材料一   到战国初年,原有的宗法统治秩序已经瓦解,社会结构处于大变动之中,各国都面临着政治、经济制度的重建。……随着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土地私有权逐步得到认可……新兴地主阶级的经济实力越来越强,他们要求政治权利,主张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秦孝公即位后,下令求贤:“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与之分土”。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二   从19世纪下半叶起,发展资本主义已经成为一种世界性潮流。甲午战后,西方列强掀起了一场瓜分中国的狂潮。……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初步发展。中国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政治舞台,成为资产阶级维新变法运动的阶级基础。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问题:
(1)材料一、二中两次变法在背景上的相似处有哪些?(   
①都出现了新的经济因素②都出现了阶级关系的新变化
③主要目的在于富国强兵④都处于社会转型的潮流之中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材料三   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商鞅先后两次进行变法改革,时间长达20年……秦国在早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崇武尚战、重功利而轻伦理、宗法观念相对淡薄、注重实际、讲求实效的文化传统。商鞅变法充分顺应了这种传统,把其中的积极因素上升为国家统一的政策,利用政权的力量抑制其消板、落后的内容,发扬其能够服务于新制度的内容,使新制度与新文化结合起来共同推动了秦国历史的发展。

——王绍东《论商鞅变法对泰文化传统的顺应与整合》


(2)根据材料三,归纳商鞅变法的策略。

材料四   康有为在《日本变政考》中说:“既知比较宇内大大势,国体宜变,而旧法全除,宜用一刀两断之法。“维新派把变科举、废八股作为变法的第一步,接着又要求精简机构,裁汰冗员,这就使全国成千上万的官吏失去官位。在“百日维新”期间,光绪帝先后发布变法诏令184条之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社会、军事等各个方面,都有所涉及。李鸿章是洋务派的代表人物,曾在慈禧太后面前自称为“康党”。他要求列名和资助强学会,但是康有为等人却以其名声太臭严辞拒绝。

——许跃字《循序渐进是政治改革的基本策略——析戊戌变法》


(3)根据材料四,简要分析维新派失败的原因。

材料五   秦孝公时,国家贫弱,守旧势力强大,东方六国又交相侵伐,但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面貌为之一新,并最终统一了天下;晚清时节,社会矛盾激化,列强虎视眈眈,但戊戌变法的结果,却最终葬送了大清帝……历史上惊人相似的际遇,往往酿造出天壤之别的结局。

——蒙礼云《关于戊戌维新和商鞅变法的思考——纪念戊戌变法100周年》


(4)请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谈谈对“历史上惊人相似的际遇,往往酿造出天壤之别的结局”的认识。
2022-02-20更新 | 187次组卷 | 3卷引用:上海市桃浦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2月阶段测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