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众说汉武帝。西汉以降,对于汉武帝的评价众说纷纭。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武帝即位,明和亲约束,厚遇关市,饶给之。匈奴自单于以下皆亲汉,往来长城下。

——《史记·匈奴列传》

材料二   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遂畴咨海内,举其俊茂,与之立功。兴太学,修郊祀,改正朔,定历数,协音律,作诗乐,建封禅,礼百神,绍周后,号令文章,焕然可述,后嗣得遵洪业,而有三代之风。……如武帝之雄才大略,不改文景之恭俭以济斯民,虽《诗》《书》所称何有加焉。

——《汉书》

1.材料一和材料二记述汉武帝哪些方面的事迹?除此之外,在加强专制集权方面汉武帝还有哪些措施?请从政治、经济角度各举一例。

材料三   孝武穷奢极欲,繁刑重敛,内侈宫室,外事四夷,信惑神怪,巡游无度,使百姓疲敝,起为盗贼,其所以异于秦始皇无几矣。

——《资治通鉴》

2.材料三从________等方面批评了汉武帝。

材料四   (汉武帝诏) “前有司奏欲益民赋三十助边用,是重困老弱孤独也。……乃者贰师败,军士死略离散,悲痛常在朕心。朕即位以来,所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自今事有伤害百姓,糜费天下者,悉罢之。”

(注:选摘自汉武帝《轮台罪己诏》。这是公元前89年,68岁的汉武帝在经历了“巫蛊之祸”和李广利全军覆没后向天下颁布的自我反省罪过的诏书)

——《汉书·西域传》

3.材料四能支持以上哪则史料的观点?请依据材料说明理由。
4.请基于以上四则材料,谈谈对汉武帝评价出现争议的原因。
2023-11-24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延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中古时代

某学习小组选择以“中古时代”为主题,展开自己的课题研究。请帮助他们完成以下的课题内容。


(1)请将以下关于西欧封建社会发展进程的表格填写完整。
西欧封建社会发展简表

政治上经济上思想上
前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占举足轻重的地位
后期____________加强城市复兴→城市自治
关于中古时期的亚洲,同学们就以下这些问题展开了讨论,请帮助他们做出决定。
(2)将中国的造纸术、印度的数字传入欧洲的是(       
A.希腊人B.罗马人C.阿拉伯人D.奥斯曼人

(3)历史上最后一个控制丝绸之路西段要冲(包括今天的伊斯坦布尔巴格达、麦加和开罗),并对近代世界产生深远影响的帝国是(       
A.法兰克王国B.罗马帝国C.拜占庭帝国D.奥斯曼帝国

(4)以下表述中,属于对历史事件的主观认识是(       
A.巴格达曾是阿拉伯帝国的都城
B.646年,日本孝德天皇开始进行改革
C.1453年,奥期曼帝国攻占君士坦丁堡
D.笈多帝国保留藩王体制,政令不统一

(5)日本开始模仿隋唐制度的标志性事件是(       
A.幕府建立B.大化改新C.入侵朝鲜D.明治维新

材料一   国比中原国,人同上古人。衣冠唐制度,礼乐汉君臣。银瓮篘新酒,金刀鲙锦鳞。年年二三月,桃李一般春。

——嗐哩嘛哈《答大明高皇帝问日本风俗诗》


判断以下说法的正误。
(6)材料一中的“中原国”当指唐朝。
(7)材料一涉及“唐、汉”,说明作者对中华文化有所了解。
(8)作者称“桃李一般春”说明作者内心认为本民族文化更加优秀。
2023-12-18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复旦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合格考)
3 . 《七步诗》真伪辨

最早见于《世说新语》的“曹植七步成诗”已广为人知,讲述了曹丕因曹植与之争太子之位而耿耿于怀,称帝后欲暗害而不得的故事。

文帝(曹丕)尝令东阿王(曹植)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注:杀),(曹植)应声便为诗曰: “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萁(注:豆茎,可作柴烧)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
(1)曹植为“建安文学”代表人物。“建安”一词来源于当时的:(     
A.谥号 B.庙号   C.年号 D.尊号
(2)《世说新语》的记载距离事件发生已经过去了(     
A.半个世纪 B.两个世纪
C.八百余年 D.两千余年

然而,后世学者对该故事的真伪一直存疑。先后提出了以下证据:

证据一:此五言六句诗非当时创作主流,风格与曹植相去甚远。曹魏时期曹植曾亲自编订自己的作品集,亦未收录。至南宋前,诸多《曹植集》皆不录此诗。直至明清时期,《七步诗》才逐渐真假难辨。

证据二:此事不见于《三国志》等正史。考《三国志》等文献,曹丕称帝后与曹植见面不过三次,无一次符合《世说新语》所载场景。

证据三:《世说新语》本身,编纂过程乃采汉晋以来轶闻小说加上刘义庆的创作综合而成。唐代刘知几曾评此书“皆载调谑小辩,嗤鄙异闻。虽为有识(者)所讥,颇为无知(者)所悦”。

证据四:郭沫若曾说:曹丕如果要杀曹植,何必以逼他做诗为借口?……而且如果要杀他的话,诗做成了依然也可以杀,何至于仅仅受了点讽刺而便深惭?


(3)以上证据分别通过哪些角度对“七步诗”故事提出质疑?
(4)以上证据是否足以证伪“七步诗”真实性?

故事虽然存疑,但其产生与流布也与当时的时代息息相关。

曹丕命曹植七步成诗的方式,自然让我们想起相关的佛教故事。……(当时诸多汉译佛典)都不约而同地说佛祖诞生时,自行七步而颂 16字自赞偈。……《七步诗》关键词在“煮豆”,但以此为诗,最早亦似出于汉译佛典,它描述的本是鬼卒(用铁釜在地狱)拷治罪人的场景。

——李小荣《<七步诗>生成流播过程中的佛教因素》

《七步诗》的出现和传播与曹氏父子在历史上形象的变化互为因果。晋室东渡后,北方为少数民族统治。隅居江南的中原人心怀不满,开始出现曹操“篡逆”之说,只因东晋地处一隅,情势同于蜀汉而殊于曹魏。贬曹之风对文化发展和文学创作起了导向作用。南宋时期,朝廷开始否定曹魏正统。有利于污蔑曹氏父子的故事和诗作大行其道,亦不足为怪,《七步诗》开始为一些《曹植集》收录,亦在此时。加之民间流传的三国话本逐步成熟,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整理自宋战利《<七步诗>托名曹植考》


(5)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七步诗故事的产生与流布,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特征?
(6)通过时代与故事产生、流布之间的关系,可以最典型地体现出怎样的唯物史观?(     
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B.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C.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D.社会形态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
2022-12-22更新 | 112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长宁区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4 . 康有为政论

材料一:尧舜为民主,为太平世,为人道之至,儒者举以为极者也。……春秋,诗皆言君主,惟尧典特发民主义,自钦若昊天后,即舍嗣而巽位,或四岳共和,或师锡在下,格文祖而集明堂,辟四门以开议院,……故尧典为孔子之微言,素王之臣制,莫过于此。

材料二:孟子大义云:民为贵,但以民义为主,其能养民,教民者则为主,其残民、贼民者,则为民贼。

——康有为《孔子改制考》

材料三:夫地方自治,即古者之封建也。但古者乱世,封建其一人,则有世及自私争战之患,此所以不可行也;今者升平,封建其众人,听民自治,听众公议,人人自谋其公益,则地利大辟,人工大进,风俗美而才智出。若美国之州郡并听自治,此则古公侯大国之封建,与德国联邦同矣。

——康有为《公民自治篇》


问题:
(1)依据材料,概述康有为的主要政治论点。
(2)康有为在宣传其政治主张的方法上有何特点?
(3)你如何评价康有为的上述政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白居易诗:“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诗中的描述反映了
①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②重视农业的观念
③家庭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流通
④安土重迁的思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19-05-22更新 | 490次组卷 | 47卷引用:上海市长宁区200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金陵城中军势涣,大府主和不主战……夷人中流鼓掌去,三月长江断行旅。”该诗描述的历史现象是(        )
A.太平天国起义B.《南京条约》的签订
C.鸦片战争的爆发D.清朝官员无能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