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2 道试题
2 . 生产力发展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方面。(限选两项,多选和少选均不得分)(     
A.生产目的B.生产工具C.生产技术D.生产场所
2023-01-18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静安区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3 . 文明的交流

历史长河中的人类文明区域日益拓展,联系日益紧密。某校准备举办主题为“全球化视野下的文明交流”的图片展,由历史社团学生布置。


(1)以下是社团搜集的图片资料,请依据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安排到相应专题下(填写字母)

主题一古代丝路文明主题二整体世界初现主题三近代文化交锋主题四人类命运共同体
(2)社团同学若想进一步研究“主题三近代文化交锋”,他们还可以参考下列中的哪些材料?(________)(双选)
A.《梦溪笔谈》B.《盛世危言》C.印皮阿妈利案(绘画)D.亚历山大东征伊苏斯(绘画)
(3)以下是社团同学为“主题四人类命运共同体”撰写的解说词,正确的有(________)(双选)
A.是中国为改革全球治理体系提供的方案   
B.是中国为解决世界难民问题提出的设想   
C.其理念已被联合国等主要国际组织接受   
D.其准则已被全世界的所有国家普遍践行
4 . 革命的“中国之行”

革命——除旧,犹意布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说文解字》载,“革”意为“三十年为一世而道更”。“命”则指由命令而产生的秩序。《尚书》云:“殷革夏命”。《周易》载:“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


(1)《尚书》与《周易》中的“革命”之意当是
A.观念变迁   B.王权易手   C.篡逆谋反   D.生产变革

材料二   1890年,王韬著《重订法国志略》时,因受日本影响,首次用了“法国革命”一词。该书只有三处涉及“革命”的文字,分别是“定四疆畛域,如革命前”“定法国界,较之革命以前差为袤广”“法国自革命以来,全欧战斗二十余年”。其著中称:“(法国)共和之政,其为祸之烈……古今悖乱之事,固未有甚于此者也。顾迹其祸之由来,不能和众而得民心,自恃居民之上,而好恶不与民同,怨之所及,足以亡身”。


(2)王韬批判“法国革命”意在
A.奉劝天子勤俭奉公   B.标榜本人忠君爱国
C.怒斥法人大逆不道   D.规劝君主顺应民意

材料三   1903年,邹容于《革命军》中道:“扫除数千年种种之专制政体,脱去数千年种种之奴隶性质……洗尽二百六十年残惨虐酷之大耻辱,使中国大陆成干净土,黄帝子孙皆华盛顿,则有起死回生……伟大绝伦之一目的,曰‘革命’”。


(3)归纳并提炼上述三则材料中对“革命”认识的异同。

材料四   据学者金观涛、刘青峰在《观念史研究》一书中的统计:19世纪90年代后期,中国文献中“大乱”与“革命”两词时常混用,但从总体上看,1900年前“革命”一词的使用次数极少。1919年,“革命”一词的使用频次开始以指数曲线上升。1921年“革命”一词的使用有880次左右,1923年增长到近2000次,19261927年,其使用次数更是达4000次以上;与之相对的是,“维新”“改革”“改良”等词的使用频次被“革命”逐渐抛在身后。1949年,用科学理论和革命精神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了民族独立,至21世纪初,“革命文化”一词开始广泛使用。


(4)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谈谈你对中国“革命”含义变迁的认识。
2022-04-30更新 | 115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风华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兵者,国之大事

不同时代,不同战争。

公元前4世纪13世纪1914- ⑤                1939-1945年
亚历山大远征蒙古西征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又称“反法西斯战争”)
征服过      ①          等人类早期文明区域蒙古帝国最强盛时期,统治区域覆盖中国、印度、两河流域等人类早期文明区域以及欧洲早期文明区域同盟国和 ⑥        集团展开大规模厮杀战争初期是      ⑨       大肆对外扩张,随着战局的展开,演变为法西斯势力与反法西斯联盟的交锋
亚历山大远征所形成的帝国及帝国解体后分裂出来三个王国的统治区域,统称为“      ② 化世界”。在元帝国建立之初,中国南方汉政权依然存在,即      ③         战争期间爆发的      ⑦        革命,建立起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战争后期的一系列国际会议,奠定起战后国际格局的基础。
亚历山大远征屠杀被征服区人民,损毁被征服区文明,同时将希腊文化带至被征服区域。蒙古三次西征,给被征服地区的社会经济带来严重破坏,但客观上推动了东西方的文明交流      ④            战争结束后,战胜国召开一系列国际会议,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帝国主义的国际新秩序——“      ⑧        ”体系。彻底打败了法西斯侵略者,对殖民主义以致命打击,极大地促进了亚非拉     ⑩         运动。
问题:
1.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上表的选择或填空。
(1)(单选题)①处_____
①古代埃及②古代两河流域③古代印度④中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单选题)②处_        
A.埃及   B.罗马   C.希腊   D.马其顿
(3)(单选题)③处_____
A.北宋   B.南宋   C.刘宋   D.金朝
(4)(单选题)以下能用于证明④处蒙古西征“客观上:推动了东西方的文明交流”的实例是(   
①列班·扫马访欧②火药武器西传③欧洲传教士访蒙古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5)(填空题)⑤处_        _年
(6)(填空题)⑥处        __国
(7)(填空题)⑦处_        革命
(8)(填空题)⑧处_        体系
(9)(单选题)⑨处_        
A.轴心国   B.同盟国   C.华沙条约组织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10)(单选题)四处        _
A.资产阶级革命   B.无产阶级革命   C.民族解放   D.黑人民权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成立的旨在维护世界和平,制止战争冲突的世界性国际组织是(   
A.国际联盟   B.世贸组织   C.欧洲联盟   D.联合国
3.有观点称“古代战争多为争夺上地,而近现代战争则更多为争夺资源和市场。”你是否赞同这一观点?阐述理由。
6 . 社会主义五百年

英国伦敦,大英博物馆,1516年出版的奖尔的《乌托邦》一书静静躺在展柜里。同时留在这座博物馆图书阅览室地板上的,是一位伟人厚重的足印。正是这位为人类解放事业奋斗终身的马克思,将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从而广泛而深刻地影响了世界,也广泛而深刻地改变了中国。……数百年奔流激荡。曾经苦难深重,如今意气昂扬。在科学真理和崇高理想的指引下,中国大地发生历史巨变,我们无比坚定,社会主义没有辜负中国!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的顽强奋斗中,信仰的光芒熠熠闪烁,伟大的事业青春盎然,我们无比自豪,中国没有辜负社会主义!

——2021年6月7日,新华社发表宣言文章:《中国没有辜负社会主义》


如图示意图中的时间点是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重要节点,请完成以下小题。

(1)“Utopian(乌托邦) Socialism”现在一般译作        
A.民主社会主义   B.国家社会主义   C.空想社会主义
(2)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起草的《        》发表,标志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诞生。
(3)1871年法国的        运动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一次重要尝试。
(4)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催生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5)1956年,随着        完成,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中国建立起来。
(6)标志着改革开放的开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探索启动的是        
A.1976年10月,“文革”的结束
B.1978年5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发表
C.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7)东欧剧变和1991年的        说明社会主义遭遇重大挫折。
(8)2017年,中国共产党第        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代。
(9)简要谈谈你对“社会主义没有辜负中国!……中国没有辜负社会主义!”观点的理解。
7 . “革命”同,其所以“革命”异

近代以来,世界各地出现了形态各异的“革命”。

1640-1689年1775-1783年1917年1919-1949年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北美③战争俄国十月革
中国⑦革命
推翻了①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推翻了④殖民统治推翻了⑥推翻“三座大山”
1689年,《②》颁布,君主立宪制确立《1787年联邦宪法》颁布,⑤由启蒙思想家的理想变成了现实的政治原则建立起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通过了⑧,中国开始向社会主义时期过渡









请完成以下各小题
(1)①处当填入        
(2)②处当填入        
(3)③处当填入        
(4)④处当是        
(5)⑤处当是        
A.自由平等   B.天赋人权   C.三权分立
(6)⑥处当是        
A.沙皇专制统治   B.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C.工兵代表苏维埃
(7)⑦处当是        
(8)⑧处当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共同纲领”   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9)18世纪中叶起,经济领域也出现了一场大变革,历史上称之为“工业革命”,请简述以“革命”来命名这场经济领域大变革的理由
2022-02-16更新 | 104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静安区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8 . “狼狈西逃”还是“微服西狩”?

注:“西狩”一词,出自《左传哀公十四年》:“春,西狩获麟”,说的是鲁哀公去西边打猎,猎获了麒麟。

材料1   《狼狈西逃的慈禧》(1900年8月29日法国画报《笨拙》)


材料2   1901年1月29日,在西安“蒙尘巡幸”的慈禧太后以朝廷名义颁布一道上谕,内称:“世有万祀不易之常经,无一成不变之治法。……大抵法枳则弊,法弊则更,惟归于强国利民而已……自丁戍以还,伪辩纵横,妄分新旧,康逆之祸,殆更胜于红巾……”

——余丽芬《清末新政评议》(浙江学刊,1991年04期)

材料3   庚子之役,国家以乱民肇衅,外国连衡而入京师。两宫微服出狩,行二日,至榆林堡。怀来县知县吴永具衣冠恭迓于道旁。于是帝后始得进饘粥、备供帐。……丁卯之秋,余与公相遇客邸。有以前事询者,公为述其大略,乃与外间所传迥异。同坐刘治襄先生,瑰奇人也因就公所述,草具其事,立成数万言……

——《庚子西狩丛谈序》

材料4   《庚子西狩丛谈》封面


(1)干支纪年法中“丁”和“戊”均属天干,是不能相互搭配来纪年的,那材料2中的“自丁戊以还”大意是什么?
(2)材料2中的“康逆之祸”、材料3中的“乱民肇衅”指代的历史事件分别是什么?材料2中“红中”指代哪一类历史现象?
(3)从序中得知,《庚子西狩丛谈》一书系亲见者讲述,他人记录而成,这种方式产生的史料一般称作        
A.实物史料   B.间接史料   C.口述史料
(4)以北宋时期的改革为例,说说“法积则弊,法弊则更”是如何体现的?
(5)慈禧及皇室西安之行,材料1、材料3有着完全不同的记录。如何看待材料1、材料3的证史价值?
(6)慈禧及皇室西安之行,“微服西狩”“蒙尘巡幸”“仓皇出逃”说法都有。你认为该称作什么?请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2022-02-16更新 | 213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静安区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9 . “三教”合一

图1“三教”合一艺术品及恒山悬空寺三教雕塑像

图2“打倒孔家店”木刻画
(1)在中国文化语境中,“三教合一”中的“三教”指什么?为何会有“三教合一”一说?
(2)新文化运动中,李大钊说“孔子是历代专制之护符”,鲁迅说孔教是“吃人的礼教”。新文化运动中为何会喊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
2022-02-16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静安区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三省制的演变唐的制度,虽大体承袭隋朝,但太宗君臣的朝气,却能使旧制的优点发挥极致,同时在行政技术上也有不少的改进。例如隋时对中央最高政务机关的尚书、中书、门下三省,并未能明白厘定其职权以及其相互间的关系;到太宗乃明白规定三省的职权,使其发挥制衡作用,以杜绝偏重的流弊。其后又创立三省首长联合议政的办法,以解决相互间的争执。

——傅乐成《中国通史》


问题
(1)“三省制”初创于何时?有何弊病?
(2)针对隋朝“三省制”的弊端,唐太宗“在行政技术上”进行了哪些“改进”?
(3)你如何看待“改进”后的“三省制”?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