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道路:印记历史。

《马克思主义研究》2022年第1期发表署名文章《从“走俄国人的路”到“走自己的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实践与经验启示》,以下是文章的部分段落(引用者说明:段落与段落间多有大幅删节,不再提示)。

一、“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

1.“走俄国人的路”意味着走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道路

“走什么路”是自鸦片战争以来国人一直探索与争论的问题。为回答这一问题,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前仆后继不断探索救国救民道路并作出选择,即“走俄国人的路”。

2.“走俄国人的路”意味着学习借鉴苏联的经验

二、“学会自己走路,应该根据中国的特点,采取适合中国情况的方法来进行建设”

三、“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四、经验启示

1.坚持独立自主,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成功。

2.坚持守正创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3.坚持文明根基,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中华文明相结合。

4.坚持胸怀天下,走自己的路是走世界文明大道。

中国共产党百年探索实践中,从“走俄国人的路”到“学会自己走路”,再到“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转变过程中,始终坚持独立自主、守正创新、文明根基与胸怀天下,走出了一条适合自己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我们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结论与宝贵经验。

(1)有关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程中走什么路的问题,除了材料中提到的“走俄国人的路”之外,还有“走日本人的路”“走美国人的路”等说法,也都有一定的道理,请将以下表格内的历史事件与大概属于走什么人的路建立起联系。
A.“走俄国人的路”   B.“走日本人的路”   
C.“走美国人的路”   D.“走自己的路”
小题号历史事件道路(代号,请填涂在答题卡上相应位置)
维新运动
辛亥革命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
人民公社运动
浦东开发开放

(2)借鉴材料中“经验启示”,谈谈你对中国革命和建设从“走别人的路”到“走自己的路”演变的认识。
2024-04-11更新 | 75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上海市静安区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卷

2 . 一位儒学爱好者对儒家创始人孔子在历史上的尊称有着深厚的兴趣,整理出孔子尊号变化表。

尊号时期说明
尼父春秋孔子逝世后,时任国君鲁哀公十分伤心,给孔子上谥号为“尼父”
褒成宣尼公西汉公元1年,王莽加爵“安汉公”,他高兴之余追谥孔子为“褒成宣尼公”,孔子后裔则封为“褒成侯”
褒尊侯东汉公元92年,孔子的爵位被降了,从原来的“公”爵降到了“侯”
邹国公北周北周静帝时期,孔子又从虚职转实,于公元580年被追谥为“邹国公”,再次成为“公”
先师尼父581年杨坚以隋代周,北周灭亡。随着北周灭亡,孔子也从“邹国公”降为“先师尼父”
先师李渊于公元624年将孔子改谥为“先师”,去掉了“尼父”二字
先圣唐太宗上台后就废了周公“先圣”的称号,改尊孔子为“先圣”
隆道公(武)周武则天称帝后,于公元690年被封为“隆道公”
文宣王公元739年,唐玄宗追封孔子为“文宣王”,这是孔子第一次被封“王”
玄圣文宣王宋真宗于公元1008年追谥孔子为“玄圣文宣王”,公元1012年,为避讳而改谥孔子为“至圣文宣王”
文宣帝西夏公元1146年,党项人建立的西夏仁宗李仁孝直接将孔子推到了“帝”的高位
大成至圣文宣王两宋时期孔子在中原王朝的封号一直都是“至圣文宣王”,直到元成宗时期才又加了“大成”两个字
至圣先师嘉靖帝见将孔子的王号去除,改称“至圣先师”
大成至圣先师民国孔子最后一次变更谥号已经是民国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了,由国民政府为孔子上“大成至圣先师”的谥号

1.通过整理发现:明代以前孔子的尊号经历了“父”-“公”- “侯”-“王”-“帝”的变化过程。请结合史实,简要分析这一现象的原因。
2.少数民族政权北周、西夏都给予了孔子很高的“地位”,请结合史实简析你对这一现象的看法。
3.新文化运动中,出现了“倒毁孔家店”的口号,民国后孔子尊号重新回归“师”,孔子的地位为何会出现如此变化?
4.当代,我国在世界各地建“孔子学院”,同时提出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请简要分析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传统文化对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积极意义。
2024-01-15更新 | 42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静安区2024届高三1月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3 . 战争冷热。

20222月爆发的俄乌冲突,人们再次聚焦战争。

材料1   日本军阀夙以征服亚洲,并独霸太平洋为其国策……不料强暴成性之日本,执迷不悟,且更悍然向我英、美诸友邦开衅,扩大其战争侵略行动,甘为破坏全人类和平与正义之戎首,逞其侵略无厌之野心。举凡尊重信义之国家,咸属忍无可忍。兹特正式对日宣战……。

——《中华民国政府对日宣战布告》(1941129日)

材料2   俄与美西方重回冷战式对峙状态,……美国借机牵引国际关系“阵营化”和“泛意识形态化”。乌克兰危机爆发后,美国一些……政客……试图以应对所谓“中俄威胁”为幌子固化“大西方阵营”,推动“新铁幕”向全球扩展。

——《俄乌冲突带来国际战略态势深刻演变》《光明日报》(20230226日)


(1)材料1中的日本“向我英、美诸友邦开衅,扩大其战争侵略行动”的直接影响是什么?
(2)请为宣战布告中的“日本军阀夙以征服亚洲……为其国策”提供两项事实依据。
(3)材料2提及的国际关系阵营化,请描述“一战”“二战”及“冷战”阵营化情况。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
“冷战”
(4)人们关注俄乌冲突,试图吸取以往战争的何种教训?
2023-04-16更新 | 103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静安区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4 . 现代化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必然进程,是以工业化为核心的社会全面变革。

——罗荣渠:《现代化新论》

材料: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是……,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央视网20221018日有关中共二十大报道


(1)“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现代化的当今形式。其实中国现代化起步并不算晚,并尝试过多种模式的探索。你是否认可中国的现代化起步于洋务运动?请简述理由。
(2)中共二十大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与之对应的西方国家的现代化大多以非和平方式伴随,请以美、英为例予以说明
(3)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强调,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伟大历程雄辩证明:党的领导地位不是自封的,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中国共产党也无愧于历史和人民的选择。请就现代化进程中“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历史和人民的选择”的关系,谈谈你的理解。
2023-01-19更新 | 185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静安区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5 . “革命”同,其所以“革命”异

近代以来,世界各地出现了形态各异的“革命”。

1640-1689年1775-1783年1917年1919-1949年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北美③战争俄国十月革
中国⑦革命
推翻了①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推翻了④殖民统治推翻了⑥推翻“三座大山”
1689年,《②》颁布,君主立宪制确立《1787年联邦宪法》颁布,⑤由启蒙思想家的理想变成了现实的政治原则建立起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通过了⑧,中国开始向社会主义时期过渡









请完成以下各小题
(1)①处当填入        
(2)②处当填入        
(3)③处当填入        
(4)④处当是        
(5)⑤处当是        
A.自由平等   B.天赋人权   C.三权分立
(6)⑥处当是        
A.沙皇专制统治   B.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C.工兵代表苏维埃
(7)⑦处当是        
(8)⑧处当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共同纲领”   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9)18世纪中叶起,经济领域也出现了一场大变革,历史上称之为“工业革命”,请简述以“革命”来命名这场经济领域大变革的理由
2022-02-16更新 | 104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静安区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6 . “狼狈西逃”还是“微服西狩”?

注:“西狩”一词,出自《左传哀公十四年》:“春,西狩获麟”,说的是鲁哀公去西边打猎,猎获了麒麟。

材料1   《狼狈西逃的慈禧》(1900年8月29日法国画报《笨拙》)


材料2   1901年1月29日,在西安“蒙尘巡幸”的慈禧太后以朝廷名义颁布一道上谕,内称:“世有万祀不易之常经,无一成不变之治法。……大抵法枳则弊,法弊则更,惟归于强国利民而已……自丁戍以还,伪辩纵横,妄分新旧,康逆之祸,殆更胜于红巾……”

——余丽芬《清末新政评议》(浙江学刊,1991年04期)

材料3   庚子之役,国家以乱民肇衅,外国连衡而入京师。两宫微服出狩,行二日,至榆林堡。怀来县知县吴永具衣冠恭迓于道旁。于是帝后始得进饘粥、备供帐。……丁卯之秋,余与公相遇客邸。有以前事询者,公为述其大略,乃与外间所传迥异。同坐刘治襄先生,瑰奇人也因就公所述,草具其事,立成数万言……

——《庚子西狩丛谈序》

材料4   《庚子西狩丛谈》封面


(1)干支纪年法中“丁”和“戊”均属天干,是不能相互搭配来纪年的,那材料2中的“自丁戊以还”大意是什么?
(2)材料2中的“康逆之祸”、材料3中的“乱民肇衅”指代的历史事件分别是什么?材料2中“红中”指代哪一类历史现象?
(3)从序中得知,《庚子西狩丛谈》一书系亲见者讲述,他人记录而成,这种方式产生的史料一般称作        
A.实物史料   B.间接史料   C.口述史料
(4)以北宋时期的改革为例,说说“法积则弊,法弊则更”是如何体现的?
(5)慈禧及皇室西安之行,材料1、材料3有着完全不同的记录。如何看待材料1、材料3的证史价值?
(6)慈禧及皇室西安之行,“微服西狩”“蒙尘巡幸”“仓皇出逃”说法都有。你认为该称作什么?请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2022-02-16更新 | 213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静安区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7 . “三教”合一

图1“三教”合一艺术品及恒山悬空寺三教雕塑像

图2“打倒孔家店”木刻画
(1)在中国文化语境中,“三教合一”中的“三教”指什么?为何会有“三教合一”一说?
(2)新文化运动中,李大钊说“孔子是历代专制之护符”,鲁迅说孔教是“吃人的礼教”。新文化运动中为何会喊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
2022-02-16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静安区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三省制的演变唐的制度,虽大体承袭隋朝,但太宗君臣的朝气,却能使旧制的优点发挥极致,同时在行政技术上也有不少的改进。例如隋时对中央最高政务机关的尚书、中书、门下三省,并未能明白厘定其职权以及其相互间的关系;到太宗乃明白规定三省的职权,使其发挥制衡作用,以杜绝偏重的流弊。其后又创立三省首长联合议政的办法,以解决相互间的争执。

——傅乐成《中国通史》


问题
(1)“三省制”初创于何时?有何弊病?
(2)针对隋朝“三省制”的弊端,唐太宗“在行政技术上”进行了哪些“改进”?
(3)你如何看待“改进”后的“三省制”?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