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2 道试题
1 . 何谓“西方”?

“西方”是一个频频出现于历史学习中的概念,某学校历史学习社对该词语的历史内涵进行了探究。

甲同学列出了一些影响西方历史进程的重要人物。

A.亚里士多德B.查士丁尼一世C.查理曼大帝

D.牛顿E.康德F.马克思
(1)将上图中的历史人物与其贡献相对应,完成表格。(填涂字母)
人物事迹
编纂《罗马民法大全》,对欧洲的法学思想和法制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启蒙思想集大成者,认为人应该独立思考,理性判断,主张民主、自由、平等。
建立起庞大的法兰克帝国,强化基督教势力,享有“欧洲之父”的荣誉之称。
发表《共产党宣言》,撰写《资本论》,揭露资本主义弊病,创立科学社会主义。
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确立了较为完整的力学体系,为近代物理学的发展奠定基础。
“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对欧洲科学知识系统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乙同学梳理了西方影响世界的重要线索。

A.东印度公司股票B.威斯特伐利亚条约签字现场C.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示意图

D.20世纪初美国福特公司的汽车生产流水线E.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徽标
(2)根据以上图片,归纳“西方”在哪些方面影响了世界?

丙同学搜集到了著名学者于尔根2021年出版的《全球史讲稿》,其中提到:一个跨大西洋的政治意义上的西方——从1941年《大西洋宪章》的章程开始酝酿——直到1942年初随着战争向全球的蔓延才得以实现。政治上的西方只有不到80年的历史。它的首要对手是国际法西斯主义,次要对手是1945年之后的苏联共产主义。

(3)于尔根认为的“政治意义上的西方”指的是___________
(4)综合以上探究,谈谈你对“西方”这一概念的理解。
2024-04-13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上海市松江区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
2 . 乡土中国

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提出,“从基层上去看,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

材料一:家谱中的“五服图”

注:“五服”制度是中国礼治中为死去的亲属服丧的制度。它规定,血缘关系亲疏不同的亲属间,服丧的服制不同,据此把亲属分为五等。后来,五服也指代五辈人,从高祖开始,高祖、曾祖、祖父、父、自己,五服之内为亲戚,出了五服则没有了亲缘关系。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基层社会的哪些特点?

材料二:“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机杼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唐·白居易《朱陈村》

(2)诗中的描述反映了(     )(双选,填涂字母)
A.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B.工商皆本的观念
C.商品经济的活动频繁D.安土重迁的思想

材料三:明朝王守仁任南赣巡抚时推行十家牌法,还依据圣训亲自制定了《南赣乡约》:“自今凡尔同约之民,皆宜孝尔父母,敬尔兄长,教训尔子孙,和顺尔乡里,死丧相助,患难相恤,……讲信修睦,务为良善之民,共成仁厚之俗。”这一措施成效显著,为很多地方的乡约组织沿用。

——摘编自黄熹《乡约的命运及其启示》

材料四:1930年前后,部分知识分子主张用改良主义方法解决中国农村问题,发起乡村建设运动,其中梁漱溟的影响较大。他主张将“中国固有精神和西洋文化的长处二者为具体事实的沟通调和”。……把社会的政治法律问题放在道德教育的范围之内,同时吸收西方团体组织的方式,形成社会新组织。到了1937年,梁漱溟领导的乡村建设运动最终失败了。

——摘编自梁漱溟《乡村建设理论》

(3)结合所学,分析材料三与材料四为何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材料五:第一条 为了保障农村村民实行自治,由村民依法办理自己的事情,发展农村基层民主,维护村民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第二条 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村民委员会办理本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调解民间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向人民政府反映村民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

村民委员会向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负责并报告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1998年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根据2018年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修订)

(4)根据以上材料及所学,如何看待中国的乡土社会?
2024-04-13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上海市松江区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
综合题 | 适中(0.65) |
3 . 密诏疑云

戊戌政变前夕光绪皇帝颁发过“密诏”。围绕此“密诏”的真伪,一直是史学界的热议话题。

1898年 10 月 19 日,上海《新闻报》首登康有为所持“密诏”,其内容如下:朕维时局艰难,非变法不能救中国,非去守旧衰谬之大臣不能变法,而太后不以为然,朕屡次几谏,太后更怒。今朕位几不保,汝可与杨锐、刘光第、谭嗣同、林旭诸同志妥速密筹,设法相救。朕十分焦灼,不胜企望之至。特谕。

时隔十一年后(1909年)杨锐之子向都察院呈缴了一份“密诏”,其内容如下:近来朕仰窥皇太后圣意,不愿将法尽变……今朕问汝:可有何良策,俾旧法可以全变,将老谬昏庸之大臣尽行罢黜,而登进通达英勇之人令其议政,使中国转危为安,化弱为强,而又不致有拂圣意。尔其与林旭、刘光第、谭嗣同及诸同志妥速筹商,密缮封奏,由军机大臣代递。候朕熟思,再行办理,朕实不胜十分焦急翘盼之至。特谕。

(1)督察院的职能是(   )(单选,填涂字母)
A.监察百官B.草拟奏折C.审议封驳D.执行政令

(2)比较两份“密诏”的异同点。

后世学者认为康有为的密诏是伪造。代表性观点如下:

与光绪帝频繁接触的张荫桓深受皇帝信任,他的日记对皇帝语言的还原度极高。通过张荫桓戊戌年的记录,我们可以发现该时间段光绪帝语言的一个细节:他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更习惯用“尔”、“尔们”作为第二人称,尤其是在命令或陈述语气中。

——李文杰:《日暮乾清门》

当初在戊戌变法中较活跃的王照曾经亲眼见过密诏;与此同时,袁世凯在他的《戊戌日记》中也记录了光绪皇帝的密诏。将王照与袁世凯提供的密诏内容相对照,内容基本上吻合,但是却与康有为所披露的密诏明显不同。

——杨东:《近年来关于康有为研究的一些论争及其界说》

(3)两位学者分别从哪些角度判断康有为的密诏是伪造的?
(4)综合上述材料,你是否同意康有为的密诏是伪造这一结论,说明理由。
2024-04-12更新 | 50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上海市松江区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
4 . 文学叙史
文学是历史的一面镜子。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请将上图中的文学作品与其诞生地相对应(填涂字母)

观察“中国文学发展史”时间轴,回答问题:

(2)结合所学知识,宋词和元曲繁荣的原因包括(双选,填涂字母)
A.城市经济的繁荣B.印刷术走向普及
C.商帮群体的推动D.手工工场的兴起

(3)鲁迅的《狂人日记》是一部白话小说,这一做法响应了(单选,填涂字母)
A.百日维新的办报理念B.清末新政的文教政策
C.南京临时政府的除旧布新D.新文化运动的倡导

(4)当代文学载体的电子化特点直接得益于?(单选,填涂字母)
A.全球贸易网络的形成B.工业革命的推动
C.信息技术革命的发展D.城市化进程的影响

(5)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中国文学发展的趋势。
2024-04-12更新 | 39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上海市松江区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
5 . 船只承载历史。船是人类征服自然的工具,也成为人类文明的载体。

(1)请将以上船只按时序填入下图。(填涂字母)

(2)请将上述图片中序号为BEF的商船与其主要航行区域相匹配。

(3)由于某些重大的历史价值和时代意义,船甚至会成为一种精神象征。参考示例,对上述序号D代表的船只进行描述。
示例:“马尼拉大帆船”是新航路开辟后(16世纪),西班牙经营的横跨太平洋贸易的主要运输工具,它将中国的丝绸、瓷器等运往墨西哥换回白银,再将白银运回马尼拉。这些白银大量流入中国,形成了一个围绕白银输入中国的贸易网络。不仅影响了中国的商品经济发展,也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4)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船只承载历史”的认识。
2023-12-05更新 | 96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松江区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6 . 学校映照历史学校教育不仅是文化交流、传承、传播的重要载体,其教育形式和内容等的不同,也因时而变、应时而动、推时而进。

材料一

孔子认为“有教无类”,开办私学,教授“六艺”:礼、乐、射、御、书、数。(行礼、演奏音乐、射箭、驾驭车马、书法、算数)等六种具体技艺的讲解和操练。“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

——《史记·孔子世家》

柏拉图创建“学园”,大门上镌刻着一句话:“不谙几何者不得入内”。在学园内探讨宇宙起源和人生意义等自然和社会问题。

——历史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

材料二

五教之目: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为学之序: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修身之要: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迁善改过。处事之要: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

——(南宋)朱熹《白鹿洞书院揭示》

11世纪以来,西欧一些城市兴办大学,这些学校主要是宗教学校,也有一些世俗学校。学校主要讲授宗教内容,也教授算术、几何、天文、音乐、文法、修辞和逻辑。

——历史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材料三   1886年到1894年,上海格致书院设计的考课命题有:“华人讲求西学,用华文、用西文利弊若何论”“中外各国刑律轻重宽严异同得失考”“《墨子》经上及说上,已启西人所言历学、光学、重学之理,其条举疏证以闻”。

——熊月之《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

材料四   岳麓书院是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一个策源地……毛泽东同志曾经寓居岳麓书院,我相信他的实事求是思想就是来源于岳麓书院。……共产党怎么能成功呢?当年在石库门,在南湖上那么一条船,那么十几个人,到今天这一步。这里面的道路一定要搞清楚,一定要把真理本土化。

——习近平(2020年)

(1)依据材料一,概括这一时期中外学校教育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这一时期中外学校教育不同的原因。
(3)依据材料三,概括这一时期学校教育发生的变化。
(4)根据以上材料及所学,如何看待中西学校教育的发展变化这一历史现象?
2023-12-05更新 | 80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松江区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7 . 人民创造历史
(1)在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史上,先后涌现了许许多多值得称颂的少数民族历史人物。将下列历史人物进行排序。(填涂字母)

(2)在人类文化的发展史上,不同领域呈现出了众多杰出人物。将下列人物根据提示完成表格。(填涂字母)
A徐光启        B希罗多德        C徐霞客        D伊本·西那
农学家地理学家历史学家医学家
贾思勰
王祯
_____
裴秀
_____
司马迁
塔西佗
_____
葛洪
李时珍
_____
(3)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下面这组拍摄于20世纪初期的照片中“华工”所做历史贡献是(     )(填涂字母,双选)
A.为一战做出了巨大付出B.为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贡献
C.为协约国胜利作出贡献D.帮助中国政府收回山东主权
(4)恩格斯强调认为:“人们总是通过每一个人追求他自己的、自觉预期的目的来创造他们的历史,而这许多按不同方向活动的愿望及其对外部世界的各种各样作用的合力,就是历史。”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你对“人民创造历史”这一主题的理解。
2023-12-05更新 | 85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松江区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8 . 人类有史以来,战争频繁、烽火不断,影响深刻。

1.根据提示完成下列示意图。

_________ ②成吉思汗   ③北美独立战争   __________________
2.为上图的历史现象,选择对应的文化影响。(填涂字母)

3.以下材料指出了拿破仑对欧洲文化重构的诸多影响,对此概括正确的是(双选,填涂字母)

在他的部队后面带来的是最先进的法国文明的习俗和观念。欧洲社会在其古老的基础上动摇了。各族人民由于经常交往而彼此混合起来了……它改善了大陆的工业,以便取代英国的工业,并用工场的产品取代了殖民地贸易。但对欧洲来说,他的征服精神却使他成了革新家。

——摘自米涅:《法国革命史》(1824年出版)

A.摧毁了欧洲大陆的旧制度B.促进了欧洲民族意识觉醒
C.推动了资本主义工业发展D.保护了侵略地区传统文化
4.下列几位革命英雄,在其领导下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是(单选,填涂字母)
A 玻利瓦尔B 提拉克C 孙中山D 列宁

5.综合以上材料,谈谈战争给人类文化带来的影响。
2023-04-22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松江区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9 . 1759年,英国东印度公司指派驻广州办事处的商人代表洪仁辉,通过清朝官员上奏控告粤海关官员(李永标)贪污及刁难洋商。乾隆帝览奏后,认为“事涉外夷,关系国体,务须彻底根究,以彰天朝宪典”,遂派钦差大臣赴广东查办此案。

钦差大臣(新柱)其所呈奏折如下:

材料一:讯据李永标所供,家人、书役得收陋之处,伊毫无知觉。其余各款供吐游移,坚未承认。臣等思勒索外番陋规,国体攸系,非寻常失察犯贼可比,应请旨将李永标革职,按款严行究拟。再李永标任内资财,应否先行查封之处,相应一并请旨遵行,伏乞皇上圣鉴。谨奏。”

乾隆帝准奏后,洪仁辉表示不服,继续上诉。时隔数日,对于该案件,时任两广总督李侍尧又做上奏:

材料二:“英吉利夷商洪任辉等屡次抗违禁令,必欲前往宁波开港,旋因不遂所欲,坐驾洋艘直达天津,名虽呈控海关陋弊,实则假公济私,妄冀邀恩格外。臣细察根源,……夷商洪任辉于内地土音官话无不通晓,甚而汉字文义亦能明晰;此外夷商中,如洪任辉之通晓语言义者,亦尚有数人。设非汉奸潜滋教诱,焉能熟悉?如奸民刘亚匾始教授夷人读书,图骗财物,继则主谋唆讼,代作控词。由此类推,将无在不可以勾结教诱,实于地方大有关系,兹蒙圣明洞烛,将刘亚匾即行正法,洪任辉在澳门圈禁三年,满日逐回本国,……伏思夷人远处化外,前赴内地贸易,除买卖货物之外,原可毋庸与民人往来交接;与其惩创于事后,似不若防范于未萌。……兹臣择其简便易行者数条,酌参管见,敬为皇上陈之。”

禁止外国商人在广州过冬

外国商人到广州,应令寓居洋行,由行商负责稽查管束

禁止中国人借外商资本及受雇于外商

割除外商雇人传递信息之弊

外国商船进泊黄埔,酌拨营员弹压稽查

1.两份奏折中对于此事件的起因解释有何不同?
2.两份奏折中对于该事件的处理意见有何不同?
3.分析造成两份奏折中形成不同处理意见的原因。
4.面对李侍尧的奏请,你认为乾隆皇帝会怎样做出回应?说明理由。
2023-04-15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松江区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10 . 马克思说:“衣食住行是人们最基本的物质生活需要,人类要生存发展必须首先进行物质资料生产。”对此,某校历史学习社进行了兴趣探究。

活动一:探寻中国饮食流变

1.根据提示,将下列食物填写在时间轴相应位置中。(填涂字母)
A. 小麦                     B. 水稻                       C. 玉米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活动二:探看世界民居风貌

2.观察下列图片,影响民居多样性的原因包括(双选,填涂字母)

A古代两河流域民居(复原图)

B古罗马高层住宅模型

C 湖南湘西吊脚楼

D 印第安人居住的圆锥形帐篷
A.当地自然环境B.经济发展水平
C.政治制度导向D.商品贸易需要

活动三:探查交通方式变迁

3.将下列图片所代表的陆路交通工具与交通建设相匹配(填涂字母)
A 马车B 蒸汽机车C “复兴号”、“和谐号”D 汽车
①秦朝道路示意图②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铁路网
③科隆—波恩高速公路④中国高速铁路分布示意图
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

活动四:探求服饰变化之因

材料:历代王朝都以各种条文颁布律令,规范和管理各阶层的穿衣戴帽,对服装的质料、色彩、花纹和款式都有详尽的规定,不遗琐细地区分君臣士庶服装的差别,违者要以僭礼逾制处以重罚。

——刘志琴《服饰变迁——非文本的社会思潮史》

辛亥革命后,中国人的服饰逐渐呈现出争奇斗艳、日新月异的景象。如西洋服装、中山装、时髦的西式摩登妇女装和中国的旗袍交相呼应。一些赶时髦的青年还穿着最流行的化纤材料服装招摇过市。

——勾爱玲《辛亥革命与中国近代服饰的演变》

4.根据上面两段材料,概括影响服饰变化的历史因素。
5.通过上述的探究活动,谈谈你对人类社会生活与物质生产关系的认识。
2023-04-14更新 | 114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松江区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