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毋庸置疑,英国工业革命时期需要人才,而同时这一大背景又为人才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契机。英国工业革命前后,人才所处的环境也对当时人才作用的发挥、工业技术的革新等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18世纪下半年的英国社会的每个角落都面临巨大变化,技术发明层出不穷,新兴行业与日俱增。随着工业革命后生产的发展,资产阶级需要经济、技术、医药、建筑、航海、艺术家等各类人才,这对世俗教育事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市民阶层送自己的子女上学成为普遍现象。甚至农奴阶层随着自由身份的实现和经济能力的加强,他们也享有受教育的权利。……英国社会在呈现出经济不断发展、民生渐趋改善的一面的同时,也始终面临着一些令人困扰的社会问题,贫困问题突出即是其中之一。为了缓解当时的劳资关系,英国政府在17001760年间,颁布了多个劳工法令,使劳工在雇主拖欠、克扣工资时提起申诉有了法律保障。

——摘编自张瑾《工业革命时期英国人才环境探究》

材料二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政界人士、经济学家带动科技人才观发生两重变革:一是将科技人才提升至影响经济发展和国家间竞争的决定因素;二是赋予其等同于商品和资产的属性,直接影响了美国对科技人才的需求标准。美国政府和企业密切配合,将移民作为科技人力资源的重要补充,利用大规模的商业宣传、海外招聘以及“凭才能换公民身份”策略,建立起对全球人才优先挑选配置的特权。英国、加拿大等主要西方发达国家效仿美国的改革,到20世纪60年代末多方多维参与的、常态化的国际人才竞争格局基本形成,重塑了国际移民的流动方向和特征。

——摘编自任慈《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对国际科技人才的争夺及其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工业革命前后英国人才所面临的社会环境。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识,分析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争夺国际科技人才的原因及影响。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朝的监察机构与最高行政机关、最高军事机关鼎足而立。为了巩固皇权,明朝于洪武年间对监察机构进行重大改制,废除了御史台三院制,变为都察院一院制,以都御史为长官,使监察权力更加集中。都察院的专职监察员是监察御史,全国十三道监察区每道设置监察御史,在组织系统上监察御史虽然隶属于都察院,但却可以“代天子巡狩”,“大事奏裁,小事立断”,不经都察院,只对皇帝负责,因而权力大到可以监察六部、六科、翰林院乃至都察院。明朝同时规定:“御史为朝廷耳目之司,宜用有学识通大治体者”,“凡御史犯罪加三等,有赃从重论”

——摘编自李青《中国古代监察机构的演变及其改革的经验教训》等

材料二 权力的集中利于行政命令的发布与实施,但也可帮助官员与监察机构间构建信息壁垒。尤其在信息通讯技术欠发达的封建国家,实权官员极易利用权力优势要求治下官员瞒报税收、虚报灾情、抵抗监察。人治背景下,监察权来源于皇权,监察制度的良好运行寄希望于皇帝的贤明,使其极难成为具有公定力、稳定性的法治制度。本意为“为朕耳目”的地方提刑按察使有权监督、弹劾监察御史,但是在明朝历史上几乎没有提刑按察使弹劾监察御史的策例。明嘉靖年间世宗皇帝迷恋炼道修玄,政事懈怠。到明中叶,随着监察官员威权日重,各种恶习也暴露出来,如攀结权贵;贪赃枉法…凌辱地方官吏,干扰地方行政。

——摘编自漆晨航《明代监察制度衰败成因分析与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监察制度的特点及其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分析明朝中后期监察制度走向衰败的原因。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影响制度运行效果的主要因素。
2021-07-02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泰州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清末民初,伴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以及社会生活发生了深刻而剧烈的变动,新式的汉语词汇呈几何式增长,“英雄”概念也随之变迁。甲午战争,中国惨败于日本,士大夫惊呼保国、保种,国人对“英雄”的呼唤之声渐隆,并很快形成巨大的声势。首先,传统秩序崩溃之际,需要有智识和勇气兼备、为国家和公众利益不懈努力的精英式英雄人物引领现代国家转型;其次,中国要立足于万国之中,迫切需要凝聚共同体意识,强化民族认同,这使构建中华民族历史上的英雄谱系成为至关重要的一项工程;再次,展现于近代中国人眼前的现代国家以“自由”“平等”理念为其底色,公民平等地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自然也在中国催生出“人人皆可为英雄”的全新观念。由此,英雄不再是高高在上、超群脱俗的精英人物,而是每一个助力国家建设的平民英雄。

——摘编自赖静萍《从揽驭到召唤:近代中国国家建设与“英雄”概念变迁》

(1)据材料,概括近代中国“英雄”一词的多元内涵,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雄”呼声渐隆的背景。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雄”一词的多元内涵对近代中国国家建设的影响。
昨日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靖江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11~13世纪,欧洲主导下的地中海世界复苏,欧洲进入商业复兴时期,进入与印度洋的交流繁荣期。威尼斯、热那亚等四大航海共和国兴起,成为海洋贸易的急先锋。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背景是(     
A.欧洲民族国家崛起B.阿拉伯帝国的衰落
C.资本主义经济发展D.大西洋贸易的兴起
昨日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靖江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邮政、香港邮政和澳门邮电在20181030日共同发行《港珠澳大桥》纪念邮票。

方寸间展示国家记忆

邮票说明
中国邮政

青州桥桥体上的“中国结”造型与画面前景的三地地标性建筑(香港会展中心、珠海大剧院、澳门大三巴牌坊)形成呼应,寓意三地紧密相连。


香港邮政

一套四枚邮票以港珠澳大桥的中英文名称为设计重点,分别印上代表香港的H和“港”字、代表珠海的Z和“珠”字、代表澳门的M和“澳”字,以及表达“大桥”之意的B和“桥”字。这些字母和文字与背景的线条图案交织成细密网络,象征公路网络紧密连贯,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内各地融合。


澳门邮电

小型张展示了青州桥“中国结”造型桥塔的标志性景观,并衬以洋紫荆、簕杜鹃、莲花,分别代表香港、珠海和澳门,象征港珠澳三地连成一体。


结合史实阐释港珠澳大桥的“国家记忆”。(要求:体现国家意义,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
2024-02-04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泰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中世纪以来西欧的基层治理经历多次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中世纪西欧,城市产生于封建主的领地和堡垒、封建庄园、教会领地和修道院的包围之中。城市是在束缚人身自由的封建体系包围下的一个自由、自治的世界。也就是说,城市与它所处的社会环境是分离的。这一分离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中世纪的城市因此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自由。市民阶级积极参与政治,在法国,形成了“三级会议”。随着城市的发展,市民所需要的世俗文化、世俗教育渐渐产生。

——摘编自杨婉嘉等《罗马帝国与中世纪西欧的自治城市比较研究》

材料二   1888年,英国颁布的《地方政府法》规定,郡议会、郡自治市议会和伦敦郡议会为地方权力机关,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郡自治市与郡的地位相同,不受郡议会管辖,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的郡自治市议会管理市内事务。还建立了一个伦敦郡,使伦敦地区单独成为一个郡,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的伦敦郡议会管理伦敦事务。郡议会、郡自治市议会和伦敦郡议会成为英国地方政府的第一层级。

——摘编自孙宏伟等《论英国地方自治体制的发展与变革》

材料三   西方国家发展进入到20世纪,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经济社会发展慢慢趋于成熟,经济资源积累也已经到了一定程度,社区建设的重点和目标也在逐步改变。西方国家在促进社区发展管理上,主要采取政府负责规划指导和资金扶持,社区组织负责具体实施的运作方式。美国各级政府主要通过向非政府组织购买服务为居民提供社会化服务,用不着自行兴办和直接管理社会福利、教育、医疗卫生等各种机构。

——摘编自何增科《社会管理与社会体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中世纪城市与它所处的社会环境分离的实质,并简析其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英国《地方政府法》颁布的历史背景,指出当时英国地方政府设置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述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基层治理发展的趋势。。
2023-08-28更新 | 161次组卷 | 5卷引用:江苏省泰州市兴化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1940年,《日本新闻》在日本影院强制上映,其中有关中国战场的新闻影片均是有选择地拍摄的一些当地“政治领袖”欢迎日军和日军“亲民”的画面,展现当地民众被日军“解放”的“喜悦”,并强调“大东亚战争”旨在把亚洲人民从欧美列强手中“解放”出来。日本此举的主要背景是(     
A.汪精卫在南京成立伪政府B.世界经济危机的爆发
C.日本在中国战场透支国力D.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950年9月,靖江人柳溥庆参与完成了国庆节前印好国徽的紧急任务,顺利让金光闪闪的国徽亮相于10月1日的天安门城楼,因此当年获评新中国第一届全国劳模。这一事件发生的背景是(     
A.国民经济恢复工作业已开始B.南京国民政府统治依然延续
C.农业合作化运动正蓬勃开展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正式确立
2023-02-26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泰州市靖江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选官制度]

材料一:随着空前统一的新王朝出现,高度集中的皇权巩固,需要不断地削弱地方士族势力,选拔新的文化官僚来接替士族手中的权力,充实国家对地方的控制。隋文帝在吏部收归对地方官吏选举权的同时,有意打破维护士族利益的察举制,取消“以族取人”的门户界限,充分发掘和利用察举制中试策考试的公平竞争因素,将考试作为选拔人才的最重要标准,分科选拔和任免治理大一统国家的文官队伍。

——张希清等《中国科举制度通史》

材料二:在建文二年至水乐二十二年9科殿试中,明廷共录取进士1939人,其中南方6直省共1622人,占同期全国进士总数的83.65……这种进士地理分布呈现出南北相差悬殊的局面,不仅严重压抑了落后地区文化教育的发展和人才的脱颖而出,而且不利于明朝加强对全国尤其是边远落后地区的统治,增强边远落后地区对朝廷的向心力。

正是在上述背景下,洪熙元年(1425年)四月,仁宗谕礼部臣曰:“科举之士,须南北兼取。南人虽善文词,而北人厚重,比累科所选,北人仅得什一,非公天下之道。自今科场取士,以十分论,南士取六分,北士四分。尔等其定设各布政司名数以闻。”

——郭培费《中国科举制度通史明代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科举制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明朝科举取士“南北兼取”的背景及意义。
2023-03-04更新 | 145次组卷 | 5卷引用:江苏省泰州市姜堰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0 . 下图为1943年美国《星期六晚邮报》发布的一幅封面图《铆土罗茜》。背景为美国国旗,罗茜将希特勒的种族主义小册子《我的奋斗》踩在脚下。对该图解读正确的是(     
A.倡导文化和种族的多元一体B.爱国主义与女性独立有机结合
C.号召女工走上反法西斯战场D.工业化社会女性角色不可或缺
2023-01-13更新 | 242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泰州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