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5 道试题
1 . 《史记·西南夷列传》记载:“及元狩元年……骞(张骞)因盛言大夏在汉西南,慕中国,患匈奴隔其道,诚通蜀,身毒国(古印度)道便近,有利无害。于是天子(汉武帝)乃令王然于、柏始昌、吕越人等,使间出西夷西,指求身毒国。”汉武帝派人“指求身毒国”(     
A.是古代中印直接交往的史证B.旨在联合大夏以扼制匈奴
C.导致佛教由此路线传入中国D.利于西南丝绸之路的探索
昨日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定远县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清代《景德镇陶录》记载:“有试照(即“火照”)者,熟则止火。”“盖坯器入窑,火候生熟究不可定,因取破坯一大片,中挖一圆孔,置窑眼内,用钩探验生熟。若坯片孔内皆熟,则窑渐陶成,然后可歇火。”这说明当时(     
A.制瓷业的流程相当复杂B.成功烧制瓷器有了技术保障
C.瓷器质量由生产者决定D.技术制约家庭制瓷业的规模
7日内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定远县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汉代画像石砖中常常会出现胡人形象。如图为河南安阳出土的乐舞百戏图,其中右数第三人装束明显不同,身着短袍和长靴。东汉史学家班固曾在《东都赋》中记载此类场景:“四夷间奏,德广所及,傑侏兜离,罔不具集。”这反映了汉朝(     

A.文化领域的和而不同B.城市市民文化开始兴起
C.对外贸易繁荣的影响D.匈奴与中原的密切交流
7日内更新 | 25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蚌埠市皖北私立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据历史记载,明朝移民云南的有二三十万卫所军人,连同家眷约有八九十万人,约占当时云南人口总数的1/4,驻守贵州的军人及其家眷约有六十余万人,明初驻守广西的军人及其家眷也不少。这些举措(       
A.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B.扩大了明朝统治的疆域
C.消除了南方的民族矛盾D.有利于边疆地区的开发
2024-05-10更新 | 224次组卷 | 4卷引用:安徽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5月模拟考试(二)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明赠承德郎工部虞衡司主事昆源冯公墓志铭》记载,明末歙县程胜恩有感于父亲和祖父毕生耕作而生活清贫,“愤然作色曰:‘丈夫生而志四方,若终其身为田舍翁,将何日出人头地耶!’用是效白圭治生之学,弃农就商,往来荆襄吴越间……以生以息,不十年而家成业就”。这表明,明代士人阶层(     
A.职业观念有所转变B.摆脱儒家观念束缚
C.自我价值得到凸显D.突破旧的阶层限制
6 . “祝融”是目前文献中所见最早被若干族群共同认可的祖先。春秋金文、战国竹简中存在不少有关追认“祝融”为祖的记载,《国语·郑语》出现“祝融八姓”之说。春秋战国时期,局部共祖现象普遍出现。这可用于说明(     
A.炎黄共祖之说被最新考古成果否定B.战乱频繁客观上推动了民族间交流融合
C.血缘政治在春秋战国时期得到发展D.多元一体文化格局根植于久远历史传统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宋朝从中央到地方州县、关、镇皆置税务,于交通要道或贸易兴盛处皆置税场,形成了严密的商税征收网络。商人为躲避苛征,便寻求不设税务、税场的“私路”行走,“私路”之记载越来越多地见于文献。这反映出宋朝(     
A.商品经济发展冲击坊市制度B.传统抑商政策有所松动
C.贸易发展削弱中央集权体制D.区域经济联系日益紧密
2024-05-07更新 | 137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江淮十校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据记载,亚历山大大帝原是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的儿子,在帝国扩张过程中又曾自诩是希腊最高神宙斯和埃及最高神阿蒙之子。其意在(     
A.促进东西方文明交流B.彰显统治的合法性
C.扩大马其顿帝国版图D.复兴征服地区文化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史记》首设《循吏传》,列于类传之首。《史记·循吏传》记载了春秋时期的5位循吏。

循吏

《史记·循吏传》的记载

齐国孙叔敖

其政“施教导民”“政缓禁止”,其人“三相楚而心愈卑”,其为治“吏无奸邪,盗贼不起”,百姓“各得其所便,民皆乐其生”

郑国子产

为相一年,竖子不戏狎,斑白不提挚,僮子不犁畔。二年,市不豫贾。三年,门不夜关,道不拾遗。四年,田器不归。五年,士无尺籍,丧期不令而治

鲁国相公仪休

拒收遗鱼, “食禄者不得与下民争利,受大者不得取小”

楚国相石奢

竖直廉正,无所阿避

晋国法官李离

“过听杀人”,以身“正国法”

材料二   元代修的《宋史·循吏传》人物铨选, “抚子之长……尽其平生”,如程师孟“累领剧镇”,先后出任过南康军、楚州、洪州及青州等地知州;崔立则前后历知十余州。在“循名责实”原则下,以考课优异,有富民、缉盗、治狱、化俗、抚边等实绩的官吏入传。如赵尚宽“按视图记,得汉召信臣阪渠故迹,益发卒复疏三陂一渠,溉田万余顷。又教民自为支渠数十,转相浸灌。而四方之民来者云布,尚宽复请以荒田计口授之,及贷民官钱买耕牛。比三年,榛莽复为膏腴,增户积万余”。高赋继赵尚宽之后知唐州,两任期满时, “田增辟三万一千三百余顷,户增万一千三百八十,岁益税二万二千二百五十七”。

——摘编自牛子晗《正史〈循吏传〉入传标准与记述内容的变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司马迁界定循吏的标准,并分析影响其推崇循吏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史记》到《宋史》循吏人物铨选的变化,并分析其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0 . 辽圣宗于1007年营建中京大定府。宋朝使节路振在《乘轺录》中记载辽中京“幅员三十里”,王曾则记述该城方圆“四里许”。1956年,内蒙古文物工作队对辽中京遗址进行了勘探和试掘,结果证明该城周长约一万五千米。这说明(     
A.实物史料价值低于文献史料B.文献史料难以还原历史的真相
C.考古发现可以验证文献史料D.记录者的立场影响历史的记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