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3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宋元时马端临在《文献通考》中提到:“自交、会既行,而始直以楮为钱矣。夫珠玉黄金,可贵之物也。铜虽无足贵,而适用之物也。以其可贵且适用者制币而通行,古人之意也。至于以楮为币,则始以无用为用矣。”这反映了交子(会子)的出现(     
A.扰乱了古代货币流通机制B.得益于造纸技术的进步
C.是特定社会环境下的产物D.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2 . “罗斯受洗”(988年)前的古罗斯基本是木建筑。之后,在基辅城建立的400多座东正教教堂和修道院都是石建筑。这些建筑物大都由熟知东正教教堂的拜占庭建筑师设计,按照拜占庭东正教教堂式样用石头兴建的。这反映了(     
A.俄罗斯文化出现新的发展B.拜占庭积极向外传播文化
C.俄罗斯建筑宗教色彩浓厚D.拜占庭建筑水平领先世界
2024-04-28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淮南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公元9世纪,威尔士修道士约翰·阿瑟尔在《阿尔弗雷德的生活》中写道:“正是通过这些教士的讲学和训导,国王的知识才得以持续提升,并得到充分的发挥”。这表明,当时(     
A.古罗马文化得以重现B.世俗政权倚重基督教
C.民族国家形成并发展D.教育内容呈现世俗化
2024-04-28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淮南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检测历史试题
4 . 如表是中国古代文献中所出现的部分“公”字概况。“公”涵义的发展体现了中国古代思想家(     
《论语》言“公”56次,大多指人名或爵位之称,只有一例是指“公事”,未出现公私对举的用例
《荀子》“公”字多见,并与“私”字对举,如“君子之能以公义胜私欲”“公道达而私门塞矣,公义明而私事息矣”
《二程全书》
(北宋程颢、程颐编汇)
“虽公天下事,若用私意为之,便是私”“义利云者,公与私之异也”,拓宽了公私之辨的思想空间
A.强调人的社会责任B.有意削弱伦理影响
C.彻底否定人的欲望D.批驳君主专制弊端
2024-04-28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淮南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新中国成立之初,共有132座城市,全国5.42亿人口中城镇人口为5765万。1957年,全国城市为176座,城市人口达9949万人,城镇化水平提高至15.39%。这一时期城市化的推进(     
A.反映了工业化目标的实现B.得益于“一五”计划的开展
C.助长了党内“左”倾的发展D.说明三线建设成就的显现
2024-04-19更新 | 67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淮南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抗日战争爆发后,在中共中央指导下,山东抗日军政干部学校、冀中民运干部学校、蒙藏学校等纷纷建立。这些学校不仅培养了党的抗日干部,开展国防教育和抗战教育活动,还培养军队、妇女、少数民族的抗日干部。这些活动(     
A.旨在粉碎日军的包围和封锁B.为抗战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C.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决心D.加强了各阶级的抗日大联合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坚持艰苦的敌后抗日游击战争,在根据地实行减租减息政策;同时在陕甘宁边区开展大生产运动,精兵简政。这些举措(     
A.有利于抗日根据地的巩固和扩大B.推动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C.根本上扭转了根据地的经济困难D.改变了敌我双方的力量对比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新中国成立之初,1950年的年财政收入为62.17亿元,财政支出为68.05亿元。1952年财政收支继续实现平衡,当年财政收入为173.94亿元,财政支出为172.07亿元。这可以用来佐证当时(     
A.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突出B.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
C.计划经济体制已经建立D.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9 . 在古代埃及,人们普遍将国王视作众神的一员,也是众神的子嗣,负有修建神庙和供奉众神的职责;国王的去世也视为“升天与众神汇合”。这表明了国王的神化基于(       
A.宏大工程的现实需要B.等级森严的种姓制度
C.注重血缘的传统习俗D.广泛认同的社会意识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10 . 史诗《吉尔伽美什》以夸张的手法描写主人公:身高十一尺有余,足长三尺,腿长七尺,髯发浓密。亚述王宫遗址出土的巨大浮雕也呈现了这般形象(见图)。这种文本和实物的一致性可用来(       

A.说明史诗的描写有据可依B.证实吉尔伽美什确有其人
C.理解古代西亚的审美观念D.还原苏美尔人的体型样貌
2023-11-28更新 | 1917次组卷 | 18卷引用:安徽省淮南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