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农业革命还触发了一场链式反应,它引发了城市化、阶级分化以及社会分裂,从而损坏了原始社会令人神往的平等……”下列最能表达作者意图的是
A.农业革命开始了城市化的进程B.农业革命导致了社会的不平等
C.农业革命加剧了社会分裂与动荡D.农业革命引发了生产关系变化
3 . 康熙十四年(1675年),湖北黄州府遭遇大旱,知府于成龙命令户长、甲长、乡保、练长设法账救贫乏不能自存者,“上户节省酒肉,中户减少饮食”,并严惩见死不救或隐瞒不报的基层组织人员。这反映了
A.基层组织兼具社会救济功能B.宗族内部的救助活动逐渐兴起
C.清代严惩基层组织人员腐败D.清代社会救济以民间自救为主
4 . 下表所示是不同史书中关于商鞅变法的记载。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记载出处
商鞅变法时的秦国,刑法条文“多如牛毛,密如凝脂”,处处约束(西汉)司马迁《史记》
商鞅每年秋天都在渭水河边处置罪犯,因为杀人太多所以把渭水河都染成红色了(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A.商鞅变法重视刑法的作用B.《史记》的记载更接近于客观真实
C.商鞅变法扰乱了社会秩序D.商鞅变法以“性恶论”为指导思想
5 . 1537年颁布的《英国秩序、习俗和语言法》限制在公共场合使用爱尔兰语;1563年,英格兰与威尔士签订《合并条约》,要求法院在记录与宣誓时必须使用英语。英国官方这一系列举措
A.强化了英国议会的权威B.有利于城市自治的开展
C.助推了民族国家的形成D.使英语成为世界通用语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孙中山曾就推举袁任临时大总统做过解释:“局外人不察,多怪弟之退让。然弟不退位,则求今日之假共和犹未可得也。盖当时党人已大有争权夺利之思想……弟恐生出自相残杀之战争,是以退让……。”由此推知
A.南北和议具有历史的必然性B.孙中山以妥协求共和的智慧
C.利益群体之争成为主要矛盾D.孙中山的妥协导致革命失败
7 . 统治者很早就用法律来治理国家,据《左传》记载,有夏之《禹刑》、商之《汤刑》、周之《九刑》。吕思勉指出,“西周以前,刑法率取秘密主义。至春秋时,则郑铸《刑书》,晋作《刑鼎》,渐开公布刑法之端了”。法律内容由秘密而公开化,这表明春秋时期
A.德治与法治之争终结B.国家治理方式的进步
C.地主阶级专政最终确立D.治国理政崇尚严刑峻法
8 . 1952年,中国民族自治区的类型有如下三种:由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建立自治区;由一个大的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并包括个别人口很少的其他少数民族聚居区所建立的自治区;由几个或多个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联合建立的自治区。这表明,当时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A.作为国家基本政治制度已正式确立
B.体现出民族自治与区域自治相结合
C.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D.开创了中国人民民主专政全新局面
2021-10-24更新 | 1423次组卷 | 28卷引用:安徽省寿县安丰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检测历史试题
9 . 魏晋时期,首次出现了有别于原来“里”的“村”,村成为乡里组织重要的单位。乡里组织的官员数量依照户口编定。“按千户为准,千户以上置史、佐、正三人,依户口数另设里吏一人”,乡官主要由官府派出,辅以民间推选,并享有俸禄品秩。这些做法(     
A.形成完善的基层治理体系B.维护了大一统的政治局面
C.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治理D.加强了地方道德教化职能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公元533年编纂完成的《民法大全》,其主体部分《法学阶梯》共分四卷,每卷细分为篇、段,主题编排次序是——法源、人、财产、继承、债、时效。据此可知,罗马法
A.具备严密的逻辑体系B.包含完善的公法制度
C.注重私有财产的保护D.已发展到万民法阶段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