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曾出现过中国民族史撰述高潮,其中王桐龄、吕思勉、林惠祥各自撰写的《中国民族史》是这一时期的代表性著作。这些著作大都以汉族同化、融合其他民族不断壮大为线索考察中国民族的发展历程,并认为中华民族发展的前途为各民族趋于汉化一途。1939年,顾颉刚有感于帝国主义利用民族问题分裂中国的阴谋,发表了《中华民族是一个》一文,提出“五大民族”一词是中国人作茧自缚,授人以分裂的口实,应该正名,“中华民族是一个”,边疆与内地为一体。

——摘编自赵梅春《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理论与中国民族史撰述》

材料二   费孝通不赞同顾颉刚的观点,在他看来,中华民族既是一体,又是多元,一体与多元原是辩证统一的概念。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实施民族平等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大规模的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工作,费孝通参与并领导了这一工作,从中他“深切体会到民族是一个……具有亲切认同感的群体。”他于20世纪80年代末发表《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构建了有关中华民族形成、发展的“多元一体”理论。

——摘编自费孝通《简述我的民族研究经历和思考》

材料三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理论引发了中国民族史的撰述热潮,诸多撰述纷纷以中华民族从多元走向一体为主线考察中华民族发展历程,中华民族史研究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摘编自赵梅春《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理论与中国民族史撰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中国出现民族史撰述高潮的历史背景,并运用中国古代史知识,说明王桐龄、吕思勉等著述观点的局限。
(2)根据材料一、二,比较顾颉刚和费孝通在中国民族研究上观点的异同。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费孝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理论形成的原因及意义。
2023-05-01更新 | 445次组卷 | 4卷引用:安徽省淮南市2023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阿拔斯王朝(7501258年)前一百年,国力逐步发展到鼎盛,阿拉伯帝国逐步兴起了一场从外语向阿拉伯语翻译的运动。这些来自阿拉比亚的统治者移居城市,与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希腊、波斯文化乃至更悠久的古文明遗产相遇,沙漠所孕育的豪放粗犷的闪族文明的枝干插播进城市文明、河流文明的土壤里。统治者也借鉴原先拜占庭帝国、波斯帝国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阿拉比亚人自觉地将自己融入新疆土的大文化语境中,这些土地上原来的文明都被赋予了一层显著的阿拉伯特性,这种特性来自半岛孕育的《古兰经》和它的语言——阿拉伯语所蕴含的文化基因。

——摘编自潘潇寒《阿拔斯王朝百年翻译运动》

材料二   洋务派作为当时社会的进步力量,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主张。洋务派设立了京师同文馆、江南制造局翻译馆等译书机构,大量西方著作被翻译介绍到中国。翻译的选材主要是兵工技艺、声学、光学、化学、电学诸书,并且反对翻译国外有关“男女平工等”等内容的书籍。这一时期对社会科学题材的著作,虽然也有一些介绍,但却是附带的、零星的,不占主体地位,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无法与自然科学的介绍相比。

——摘编自陆伟《鸦片战争对中国翻译活动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阿拉伯帝国翻译运动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洋务派翻译活动开展的背景及存在的不足之处。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1921年8月28日列宁撰写的《新时代,新形式的旧错误》一文发表于苏联《真理报》,列宁在文中郑重提出:“正因为我们不怕正视危险,所以我们能很好地运用自己的力量来进行斗争,能更清醒、更谨慎、更周密地权衡时机,能采取各种让步来加强我们的实力,分散敌人的力量。”这篇文章发表的背景是(     
A.战时共产主义实现B.马克思主义的传入
C.新经济政策的实施D.十月革命即将获胜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西印度群岛(位于北美洲的岛群),板球既是英国人的运动,又根植于“豁达、友爱、兴不羁、嬉戏、夸张、娱乐”的街头文化,它既是投奔英式文化的标记,又是展示民族特色的武器。国家独立与任命黑人为队长的诉求,都有可能引发暴乱,但这些又都以与英联邦紧密合作为前提,不得不说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注意和思考的现象。板球生动地描绘了后殖民时期的民族团结和爱国意识的深化,但由于仍保持着前殖民地和“母国”在运动上的密切联系,它对英国造成的影响又被削弱了。这就是在殖民地独立问题上体育运动的悖论。

——摘编自秦博、程展、徐浩铭《文化认同与国家认同:体育视闻下的英帝国19世纪的殖民扩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在西印度群岛推广板球运动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殖民地独立问题上体育运动的悖论”具体体现。
2023-05-01更新 | 232次组卷 | 4卷引用:安徽省淮南市2023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5 . 尼克松政府上台后,认识到美国面临重重危机,对美国的对外战略进行调整,实行战略收缩和防守,以“缓和”取代“冷战”,以“谈判”代替“对抗”。造成美国当时进行战略调整的外部背景是(       
A.美国经济陷入严重“滞胀”B.多极化趋势带来的挑战
C.苏联改革突破斯大林模式D.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06年,国会授权联邦政府修建一条通往西部的大道,即昆布兰大道。昆布兰大道的修建,对西部的早期开发起了直接的促进作用。在修筑公路的同时,还兴起了开凿运河的热潮。以伊利运河为榜样,全国出现开凿运河的热潮。1848年,美国西部的加利福尼亚发现金矿,引起巨大轰动,随着淘金热遍地蔓延,三年中加利福尼亚的人口从1949年底的10.7万增至26万。1862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宅地法》,在《宅地法》的吸引下,大批农民涌向西部。南北战争期间,西部各州成为支持联邦政府的坚定同盟,为联邦政府提供了大量士兵、装备和粮食。19世纪80年代初,美国的工业产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一位。到19世纪末,西部地区已成为粮食和牲畜的主要供应地,农业耕地面积不断扩大。

——摘编自韦伟《美国西部开发及其意义》

材料二 新疆地区,自乾隆二十四年统一天山南北后,各类移民人口纷纷进入新疆,包括绿营驻防官兵及其眷属、遣犯及其眷属、普通户民、商民。清廷为增加新疆的民籍人口数量,对这些不同移民群体的入籍采取了相应的政策。官方大规模的组织性移民,从乾隆二十六年始,持续到乾隆四十五年。清政府积极鼓励绿营兵丁眷属落籍,要求驻防地的地方官直接将其安排落入民籍,使他们携眷永居……将来子弟多添设土户。内蒙古地区,由于蒙地特殊的人文环境,清廷采取人口封禁政策,禁止内地人口的迁入。因此汉族移民落籍蒙地的过程比较特殊,先取得蒙地定居权,再以纳入府厅县的方式正式落籍蒙地。光绪十年(1884)时,清政府对归化城土默特、察哈尔地区原纳入七厅的定居民,改纳抚民厅管理,至此这些地区的移民才取得了户籍。而热河、卓昭二盟地区,定居下来的移民在乾隆中期厅制改为府县时,由寄居转入府县户籍体制,有了正式的民籍身份。光绪时期,清廷改变了蒙地的人口封禁政策,实行积极的移民政策,于是内地移民合法承垦蒙地,清廷也将移民纳入府厅县的户籍体制内。

——摘编自褚宏霞《清代移民户籍管理措施与移民新趋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西部大开发的背景及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清代移民管理的特征。
2022-04-02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2022届高三冲刺卷(一)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7 . 在世界战争中,高科技被用来相互厮杀,人们生存的美好家园被破坏,很多艺术家看到了战争的丑恶、人性的缺陷,陷入了绝望、愤怒与虚无主义的情绪之中。以下属于这种背景下创作的作品是(       
A.《玩偶之家》B.《格尔尼卡》C.《自由引导人民》D.《英雄交响曲》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8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74年,经过雨季的整军和战略储备,北越军队变得异常强大,而南越军队却日益虚弱,甚至停止了蚕食绥靖,变成自保收缩状态。越南南方中央局和南方解放军司令部经过综合分析,敏锐地注意到这个有利的态势,决心把握机会,尽力争取在1974年至1975年旱季组建新的第4军,对西贡连续展开两个阶段的攻势,在其他战场配合下,力争于1975年至1976年旱季结束长达15年的抗美救国战争。经过两个月的准备,黄琴少将、裴吉武大校指挥的北越第4军正式向福隆省进军。在不到两周的时间,越军第4军就攻下了布多、布登和同帅等福隆省内的各个要点,南越军队不断溃败,最终北越军队取得了福隆战役的胜利,震惊了世界。

——摘编自《神话与现实:1975年西贡大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福隆战役爆发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福隆战役的影响。
2022-04-03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2022届高三冲刺卷(一)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清初赋税征收实行人丁,土地双重标准。康熙年间,土地所有权和耕作权相分离的永佃制有所发展。由于人口增长快于土地面积的增加,土地又不断集中到大地主手里,无地农民被迫遮隐。再加上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冲击,土地买卖及流转速度加快,农民流动频繁,按人丁征税难以控制。传统的丁银征收制度一再激化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赋税制度的改革已迫在层睫。1712年,康熙帝规定以前一年的丁银作为定额,不再增加,称“滥生人丁,水不加赋”,雍正帝即位后,将这笔丁银分摊到田亩中,“摊丁入亩”,排丁入亩是明代一条鞭法改革的继续和发展,将税收归并为单一的土地税,简化了税收的原则和手续,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赋役不均的严重情况,减少了户口隐漏。为建立起集中管理和监督的财政体制提供了可能。与此同时,与以往赋役制度密切联系的人丁编审制度也因此夫去意义,并于乾隆十七年最终停止,农民不再被强制束缚在土地之上,大量剩余劳动力可以流动、佣工、经商、从事手工业。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元明清卷》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实行“摊丁入亩”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实行“摊丁入亩”的历史意义
2022-01-21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淮南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公元前141年,汉武帝刚即位,面临的形势是“汉兴六十余载,海内艾安,府库充实,而四夷未宾,制度多阙”。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把本属于王国的部分领土新立为侯国,并改变其隶属关系,使之归属于附近汉郡。他任命布衣儒生公孙弘为丞相,改变了以列侯拜相的制度,并起用富有才气和政治进取心的东方朔、司马相如等文学侍从,让他们与丞相为首的大臣就决策方案展开辩论,结果“大臣数诎”。为了襄赞大业,汉武帝“征天下举方正贤良文学材力之士,待以不次之位”,并下诏严斥地方官不举荐人才,由此出现了“群士慕向,异人并出”的景象。汉武帝还一改汉初宽松的经济政策,“兴盐、铁,设酒榷,置均输,蓄货长财,以佐助边费”,实现了“民不益赋而天下用饶”。

——摘编自孙家洲、王文涛《制度变革与汉武帝盛世的造就》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推行制度变革的原因及制度变革的举措。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武帝推行制度变革的历史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