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汉朝把郡县治理的难易分为剧、平两类,难治者称剧。《汉书》中记载何并“举能治剧,为长陵令”陈遵治三辅剧县,补郁夷令,《后汉书》中记载袁安“能理剧,拜楚郡太守”。这些案例说明汉朝(     
A.选官注重解决实际问题B.郡县等级逐渐接近
C.建立了官吏奖惩机制D.察举与征辟相结合
2 . 据相关县志记载,明末清初重庆地区引进了玉米并得到广泛种植,巴县“半倚包谷为活,……其功实居稻麦之半”,长寿县百姓所产包谷可“代半岁之粮"。据此可知,上述地区引进和推广玉米(     
A.改变了饮食结构B.推动了商品经济发展
C.加快了人口增长D.造成了水土严重流失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据《诗·商颂·长发》记载,商人的第11代祖相土发明了马车;而《周书·酒诰》记载,商人祖先王亥牵牛驾车到远方进行交易;《六韬》也记载:“殷君善治宫室,大者百里,中有九市”“宫中九市,车行酒,马行炙”。这表明,商朝(     
A.商业活动已开始兴起B.出现了地域性商人群体
C.注重商业与贩运贸易D.工商食官格局逐步形成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史记·夏本纪》记载,禹治水成功后“令益予众庶稻,可种卑湿”。距今九千年左右的济南月庄遗址出土了黍、粟和一定数量的水稻,且出土黍多的地方稻则少,出土稻多的地方黍则少。这说明(     
A.北方传统农耕相对发达B.南北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C.早期农业合理利用环境D.北粟南稻格局已经形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据记载,修道院的僧侣对古典文学、哲学、法律等世俗学问的研究充满热博。从6世纪开始兼收不做僧侣的“外修生”。教会设立的学校也有许多世俗子弟读书识字。这可以佐证中世纪时期(     
A.教会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B.世俗文化出现复兴的趋势
C.修道院主宰了民众精神生活D.罗马教廷加强了社会控制
2024-05-14更新 | 66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淮北市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据记载,秦朝初步确定了乡官制度,有秩、啬夫、游徼等行政吏员与三老以及治安亭吏(介于乡与里之间),共同构成权力中介,职能涵盖百姓的人身、赋役、治安和精神各个领域。这表明秦朝(     
A.政府行政效率得到提高B.权力制衡机制已经形成
C.君主专制统治得以强化D.地方治理体系有所完善
7 . 甲骨文中有关农业的记载,耕垦方面,有“王大令众人曰:脅田(集体耕作)。其受年?十一月”;种植方面,有“贞:惟小臣令众(奴隶),黍(种黍),一月”;畜牧方面,有“获刍(割草),七月”等。材料表明当时(     
A.粮食种植积累了丰富经验B.精耕细作的生产模式开始出现
C.农业生产中对农时的重视D.井田制是土地经营的基本方式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国历史上专门负责管理和观测天象的机构叫观象台,一般设置在都城。早在殷商时代,就已经有了大量关于天气和气候现象的记述。战国时期,有了“八风”的记载和对云的分类,军事家们主张战斗中重视和利用风向作战,在兵法书籍中记载着许多利用气象条件打仗的事例。随着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和对气候变化的了解,产生和完善了二十四节气。各个朝代都关心雨雪记录,明代永乐年间还专门规定各州县把降雨记录情况向朝廷奏报,并由皇帝亲自批阅。我国古代气象科学中,对暴雨等灾害的预报,以及物候、人工影响天气等方面都有许多论述和记载,在生物气象学、军事气象学、医疗气象学等方面都有所涉及。

——据李继伟《论中国古代气象科技成就》

材料二   近代中国气象已经基本实现近代化,但总体水平仍然比较落后。1949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气象局宣告成立,著名气象学家涂长望担任局长,从海内外积极罗致人才,培训干部。1956年,全国已建成气象台站1377个,基本满足了当时气象分析和预报工作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气象卫星、天气雷达网、高性能计算机等在业务上的应用,显著提升了我国气象现代化水平。1995年,成立国家气候中心,这使我国成为世界气象组织成员中建立国家级气候中心最早的国家之一。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中国气象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据张海东等《新中国气象建设的伟大成就与成功经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气象科学的特点并简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气象事业快速发展的原因并谈谈你的认识。
9 . 宋朝社会救助制度主要由四部分构成,宋人记载,“崇宁中有旨,州县置居养院以存老者,安济坊以养病者,漏泽园以葬死者。”福田院主要的职责是收容难民以及老幼废疾者。这反映了宋朝社会救济制度
A.造成了国家财政的巨大负担B.救济的重点在灾民
C.呈现系统化和专门化的特点D.强调社会等级尊卑
10 . 宋末元初的周密《武林旧事》记载:年关时节,临安城(杭州)中“朝天门内外竞售锦装、新历、诸般大小门神、桃符、钟馗、狻猊、虎头及金彩缕花春帖幡胜之类,为市甚盛”。这反映出,当时
A.临安是最繁华的商业都市B.城市的商业功能开始显现
C.商品经营与民俗文化结合D.市镇经济的发展非常迅速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