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论语·学而》中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欤”,并由此断定“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由此可见孔子
A.依赖外在礼仪谋求社会协调有序B.通过推己及人实现人际关系和谐
C.已经形成了完整的政治思想体系D.借助人伦情感维系家国社会秩序
2016-11-27更新 | 183次组卷 | 23卷引用:2017届安徽省黄山市屯溪一中高三上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历史上对王安石的认识和评价存在不同意见,甚至严重分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王安石微服赴江宁,遇一老妪喂鸡豕,唤“啰,啰,啰,王安石来!”鸡豕俱来就食。问其故,老妪曰:自王安石为相公,立新法扰民。妾孀居二十年,也要出免役、助役等钱,钱既出而差役如故。妾本以桑麻为业……今桑麻失利,只得蓄猪养鸡,等候吏胥里保来征役钱,或准与他,或烹来款待他,自家不曾尝一块肉。故此民间怨恨新法,入于骨髓。

——据《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

材料二   宋理宗在淳祐元年下诏,以周濂溪、二程、张载、朱熹五人从祀孔庙的同时,撤销了王安石的从祀地位,并指责“王安石谓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此三语最为万世之罪人,岂宜从祀孔子庙庭,合与削去,于正人心,息邪说关系不小,令国子监日下施行。

——李华瑞《王安石变法研究史》

材料三   梁启超给王安石及其新法以全新的评价:“呜呼,皋夔伊周,遐哉邈乎,其详不可得闻,若乃于三代下求完人,惟公庶足以当之矣。”他把青苗法和市易法看作近代“文明国家”的银行,把免役法视作“与今世各文明国收所得税之法正同”,“实国史上,世界史上最有名誉之社会革命”,还认为保甲法“与今世所谓警察者正相类”,一言以蔽之,“今世欧洲诸国,其所设施,往往与荆公不谋同符。”

——梁启超《王荆公》


(1)指出三则材料对王安石变法的不同态度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释。
(2)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评价应该采用什么方法。
2022-07-08更新 | 172次组卷 | 5卷引用:安徽省黄山市屯溪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材料。

材料   王夫之认为封建论者是搞无益的争论:“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一如柳宗元所论,王夫之认为秦是行了大公,“秦之所灭者六国耳,非尽灭三代之所封也。则分之为郡,分之为县,伴才可长民者皆居民上,以尽其才而治民之纪,亦何为而非天下之公乎?”王夫之认为,事物都有两面性,但郡县制与封建制相比要好得多,“为天下计,则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

——万昌华《郡县制度评价理论述评》


结合史料与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制度创新与实践”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019-12-01更新 | 756次组卷 | 37卷引用:安徽省黟县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

   ——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二   汉定百年之间,亲属益疏,诸侯或骄奢,伙邪臣计谋为淫乱,大者叛逆,小者不轨于法,以危其命,殒身亡国。天子观于上古,然后加惠,使诸侯得推恩分子弟国邑,故齐分为七,赵分为六,梁分为五,淮南分为三,及天子支庶子为王,王子支庶为侯,百有馀焉。吴楚时,前后诸侯或以适削地,是以燕、代无北边郡,吴、淮南、长沙无南边郡,齐、赵、梁、楚支郡名山陂海成纳于汉,诸侯稍微,大国不过十馀城、小侯不过数十里,上足以奉贡职,下足以供养祭祀,以蕃辅京师,而汉都八九十,形错诸侯闲,犬牙相临,秉其院塞地利,强本干,弱枝叶之势,尊卑明而万事各得其所矣。

——据司马迁《史记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整理

材料三   行省虽然拥有经济、军事、行政等权力,但这些权力都是元延让渡给地方的,最终的决定权还操控在中央的手中,因此行省权力大而不专,这决定了它只能为朝廷集权服务。而行省行政区划中采取犬牙交错的划分原则,又从客观上瓦解了地方制据的地理条件。……

   ——中国论文网


(1)材料一论述到的西周、秦朝和汉初的三项政治制度分别是什么?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初期所面临的政治问题和解决方法。
(3)据材料三,说明元朝行省制度为什么能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严复认为:“有一道于此。是以愈愚矣,且由是而疗贫起弱焉,虽出于夷狄禽兽,犹将师之,等而上焉者无论已。何则?神州之陆沉诚可哀,而四万万之沦胥甚可痛也。”这一思想观念(     
A.冲破了华夷观念的藩篱B.洞察中国落后的历史根源
C.表达了改良政体的诉求D.饱含救亡图存的爱国情感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6 . 材料   万历以后,江南地主与北方地主的斗争日趋表面化,且不断激烈。其中京畿附近种植水田的问题,亦为双方争论的焦点之一。朝廷内部出身于江南地区的士人,为了减少“重赋”的压力,减轻一部分漕运的负担,同时也为了更好地进行科学实验,因而倡议在京东地区推广种植水稻。徐明贞(江西贵溪人)……上书,重述虞集(元朝翰林学士兼国子监祭酒)在北方推广水田的议论。他认为“今自永平(河北卢龙),滦州以抵沧州、庆云之境地皆萑苇,土实膏腴,(虞)集议断然可行。当全盛之时,河漕岁通,而思患预防,纷然献议。独于集议,尚废焉未讲。若仿其意,招抚南人,筑塘捍水,虽北起辽海,南滨青齐,皆可成田,有不烦转漕于江南而自足者,其思患预防之深意,又不止于开河通漕而已,此濒海之水利所宜修也……及京东濒海水利,相度土宜率先修举;或抚穷民而给其牛种,或任富室而缓其科税;或选健卒而分建屯营;或招南人而许其占籍;诸凡招徕劝相,俱许便宜行事。俟行之稍有成绩,次及山东、河南、陕西等处地方,将江南岁运酌量改折,助其费而究其功,东南之岁运渐减,西北之储蓄常裕。不惟民力可纾,而国计永保于无绌矣。”

——摘编自郑克晟《明代政争探源》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末北方京畿地区推广水田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末北方京畿地区推广水田的影响。
2020-02-05更新 | 148次组卷 | 2卷引用:2020届安徽省黄山市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18-19高三上·全国·期末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孟子对民极为重视,他的著名论述是:“民为贵,社椴次之,君为轻、”“贵”指民的重要性而言,所谓“民贵”主要有两方面含义:民之向背关系着国家兴亡。如说“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者也,失其心也”((离娄上》)。其二,民是统治者的财用之源。无民就断了君子的财源,无民则君子不能行事。抓住民欲,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总之,孟子认为得民之道关键在于给人民物质利益,给人民以生活保障。

——南开大学出版社刘泽华主编《中国古代治政治经济史》

材料二 顾炎武辨析天下与国家,辨析“亡国家”与“亡天下“。他认为,“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者焉耳矣"(日知录)。国家是一人一姓的王朝,天下是天下人之天下,“天下”高于一家一姓的“国家"。这就从天下观的角度,把孟子的民本思想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

——南开大学出版批刘泽华主编《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史》

材料三 19世纪末,梁启超写了许多论述国民、国家和民族的文章。他认为“国者,积民而成,舍民之外,则无有国”。我批评当时“民不知有国,国不知有民……今也在国民竞争最烈之时,其将何以堪之!"1901年后,他又提出“民族主义”和“民族国家”等主张。他认为“国家者,则人民之合意结契约而成立者也,故人民当有无限之权,而政府不可不顺从民意。是则民族主义之原动力也。“合汉、合满、合蒙、合回、合苗、台藏,组成一大民族,提全球三分之一人类,以高瞻远瞩于五大陆之上,”作为20世纪初思想界的旗手,梁启超谋图把国人政治化为一个“民族”,借以完成他的民族主义理论的建构。

——摘自王春霞《清末梁启超的民族认同历程》

(1)依据材料一,概括孟子关于民本的观点。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顾炎武所指“亡国”与“亡天下”的区别。“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的含义是什么?

(3)依据材料三,概括19世纪末20世纪初梁启超对民族国家的认识,并分析其进步意义

2018-01-05更新 | 67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黄山一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孟子说:“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下列观点中与上述思想一致的是
A.“千万世之前,有圣人出焉,同此心同此理也。”
B.“人生有好恶,故民可治也;人情者有好恶,故赏罚可用。”
C.“是故欲人之爱己也,则必先爱人;欲人之敬己也,则必先敬人。”
D.“损一毫利天下,不与也;人人不损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
2017-03-06更新 | 2280次组卷 | 17卷引用:【市级联考】安徽省黄山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