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4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据《元史》统计,1260~1263年的中书执政官共16人,其中汉人7人,蒙古5人,回回1人,畏兀儿1人,契丹1人,女真1人。这一现象反映元朝统治者(     
A.忽视“四等人制”的贯彻B.积极推进民族交融
C.注重对各族上层的笼络D.削弱中书省的权力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下图为汉代武氏祠画像石。从上至下,第一层:中间为西王母及两侧侍女;右侧为鸟、蟾蜍、玉兔捣药;左侧为龙和两个人首鸟身的羽人。第二层:刻远古帝王十人,各有榜题。第三层:皆为孝子故事。第四层:自左而右,分别为荆轲刺秦王、专诸刺王僚、曹子劫桓的故事。第五层:刻车马出行图。由此可知汉代祠堂(       
   
A.受到主流思想影响B.具有浓厚佛教色彩
C.绘画风格凸显意境D.意在保留历史遗存
3 . 唐代宗广德二年(公元764年),刘晏受命办理漕运,全力着手漕运改革,并受命招引流民,降低关中百姓赋税。漕运疏通之后“关中虽水旱,物不翔贵矣”,南方漕运路线成为唐王朝的生命线。这反映了(     
A.唐中央集权面临的危机B.漕运决定了王朝兴衰
C.赋税制度改革的必要性D.中唐经济格局的变迁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70年代末到90年代初,部分西方精英阶层认为此时的中国“是一个进步的、正朝着正确方向前进的、日益西方化的具有肯定形象的国家”。而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则更多地认同中国是西方的对立面的形象,大肆宣扬“中国威胁论”。

——摘编自潘娜娜《文化想象视域下西方中国观的历史演变与当代启示》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解释这一历史现象。
5 . 英国人最初认为吸烟是落后群体的消遣。17世纪开始,中产阶级认为烟草不仅有神秘的药用价值,还能让其与他人自由交流从而彰显其富裕的身份和地位,因此烟草逐渐被推广为大众化消费品。该变化主要原因是(     
A.人文主义的传播B.自然科学的普及
C.社会阶层的流动D.经济利益的驱使
6 . 孔子曰“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荀子说“足国之道,节用裕民,而善臧其余”。《尚书》有云“重民五教,惟食、丧、祭”。《左传》“闰以正时,时以作事,事以厚生,生民之道,于是乎在矣”。这些言论共同体现了(     
A.崇德尚贤B.勤俭节约C.以民为本D.道法自然
2023-08-15更新 | 161次组卷 | 4卷引用:福建省南平市建瓯市芝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1892年,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再版序言中指出:“在本书(指1845年的首版)中我把工业大危机的周期算成五年。这个结论,显然是从1825年到1842年间的事变进程中得出来的。但是1842年到1868年的工业历史证明,实际周期是十年”。这说明马克思主义学说(       
A.改变工业历史的进程B.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
C.揭示人类文明的规律D.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祝官是由上古巫教神灵信仰中的神职人员发展而来的,基本职能是充当人和鬼神交流的媒介西周时期“太祝”属于天子的“天官”系统,具有较高的地位。战国时期祝与史、射、御、医等属于“执技以事上”末吏。这反映出战国时期(       
A.宗法制度受到挑战B.中央官制的重大变化
C.礼乐制度遭到破坏D.政治与文化趋向理性
2023-07-21更新 | 206次组卷 | 5卷引用: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非洲独立进程示意图(截至1990年)

   

材料二   非洲统一组织于1963年成立,标志着基于主权独立国家基础上的非洲一体化从此正式迈开了步伐。非洲统一组织的成立是泛非主义最为重要的政治成果,在法理上把非洲国家的团结与合作予以了制度化和长期化。非洲统一组织在其宪章中明确宣告,致力于从非洲根除一切形式的殖民主义,呼吁非洲各国和各民族加强团结,彻底献身于非洲大陆的民族解放事业。在非洲统一组织的支持下,非洲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大批非洲国家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相继独立,至90年代非洲民族解放运动的历史使命最终完成。

——摘编自刘鸿武、罗建波《一体化视角下的非洲历史变迁》


(1)根据材料一,概括非洲独立运动各阶段的主要特征。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非洲统一组织成立的历史背景。
2023-07-19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南平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大约从9世纪末开始,西欧城市得到发展,新兴城市建立在西欧各地的道路交汇处、水路码头、交易中心这些交通便利,人员流动性强的地方。城市兴起的根本动因在于农业的发展,十字军东征刺激了欧洲人对东方繁荣的向往,一些商人开始东西方的远程贸易。14世纪之交,西欧的城市、城镇总计达到1万多个,平均每500平方英里就分布一个。城市人口增加幅度不小,城区规模也在扩大。城市最初坐落于封建领地内,11世纪前后,欧洲城市开始了争取自治的斗争,建立新城市既符合国王眼前的经济利益,又符合削弱诸侯势力的政治考虑。国王成为城市和商人的长期盟友,城市也往往利用王室的庇护,抵制领主的剥削,扩大自身权利。自治城市有自己的管理机构,也拥有自己的法庭和武装,也有一些城市享有部分自治权。自由是典型的自治城市的重要特征,可以说,城市是打破封建制度的一个力量。行会是自治城市管理机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经济组织也是政治组织,集生产、军事、宗教和互助等功能于一身,在中世纪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摘编自武寅《简明世界历史读本》

(1)根据材料,概括中世纪欧洲城市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世纪欧洲城市发展的特点和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