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3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论置备利器必先储人才》:中国自三十年来,亦尝有志自强,既在各省设立制造局,自制枪炮,又时向外洋不惜重价购置各种新式枪炮,其于置器一道,可谓尽心焉耳矣。惟有利器,而无用此利器之人,徒饰外观,毫无实际。

——《申报》社评1895年2月1日

材料二   《善后十策》:朝野上下,费尽数十年之心血,耗尽数亿万之赀财,及两国交绥,而文臣噤口而不能言,武臣束手而无所用,所恃以为长技者,惟是搜括银两,携带妻孥,远举高飞……苟非振刷精神,一洗旧习,恐再阅数十百载,亦不能收富强之效,得战守之功矣。”

——《申报》社评1895年4月28日

材料三   报刊一般要求迅速、准确、广泛,堪称第一手材料,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有学者形象地谈到报刊的作用:“天地像一座大舞台,历史剧目波澜壮阔、绚烂多姿、复杂多变。后排的看客,由于距离的缘故,如置身云雨巫山。一些前排看客,甚至能到幕后打探的特殊看客,便充当起解说的职责。这特殊的看客就是新闻记者”。因此报刊对于了解历史事件的过程,了解当时人们的思想认识,都十分重要。

——据严昌洪《中国近代史史料学》

(1)指出材料一、二中两种观点提出的背景,分析两种观点的共同之处。
(2)结合材料三,说明材料一、二对研究近代中国有哪些史料价值。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80年代,有学者发表论文提出,近代中国不仅有“沉沦”,还有“上升”。所谓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半殖民地是相对独立国家而言的,半封建是相对半资本主义而言的。半资本主义,对封建社会来说是一种历史的进步。近代中国半资本主义的存在,就是“上升”。所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不仅有“沉沦”,而且有“上升”。这种“沉沦”和“上升”是同时存在的。这是历史学家对近代中国历史的又一种解说。

——摘编自张海鹏、翟金懿《简明中国近代史读本》


根据以上材料,围绕近代中国是处于“沉沦”还是“上升”状态,形成自己的观点,并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合理,表述成文。)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李鸿章在同治十一年五月《复议制造轮船未裁撤折》中说:“臣窃惟欧洲诸国,百十年来,由印度而南洋,由南洋而中国,闯入边界腹地,凡前史所未载,亘古所末通,无不款关而求互市。我皇上如天之度,概与立约通商,以牢笼之,合地球东西南朔九万里之遥,胥聚于中国;此三千余年一大变局也。”

——摘编自杨家骆《洋务运动文献汇编》

材料二   不同时期、不同人物对李鸿章的评价不同

时期评价
晚清时期认为李鸿章是晚清近40年来第一流紧要人物,但不能“将中国之失政尽归于李鸿章一人”。李鸿章对洋务的认识最多。但他只知洋务,而不知有国务,最终难逃失败;但他误国之罪“无庸置论”,他的外交历史,实失败之历史。
民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称其汉奸,认为其仅能为满洲朝廷保其私产,而不能为国扩其利益。

——摘编自高波《李鸿章形象研究》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李鸿章所言“三千余年一大变局”是指的什么?并对李鸿章的变局观予以简评。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不同时期对李鸿章的评价。指出影响对李鸿章不同评价的主要因素。
(3)某中国革命纪念馆关于“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探索的展板有四幅图片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为“中国特色革命道路”探索的展板写一份解说词。(要求:解说全面,史实准确,语言流畅,表述成文)。
2023-12-25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新泰市第一中学(实验部)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大单元测试(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以下是晚清时期流行小说的部分内容摘录。从内容看,这些小说的作者意在(     
内容摘录
《新水浒》戴宗向林冲和鲁智深解说自己的“神行法”都是“电气”的功劳,人身上的血液一经过电气的触发就能快速运行,所以能够日行五至八百里。
《新野叟曝言》文素臣已经藉由“科学”这一-强大式器征服了欧洲七十二国,继而乘坐“醒狮舰“一路翱翔至月球上,将中国的“黄龙国旗”插在了月球的山顶。
《电世界》“电学大王”黄震球则从陨石中提炼出一种能够在空中发电的金属原质,并用其制作出一支新式的电气枪,将欧洲的上千飞行舰队都射落在太平洋底,又将西威国的都城焚成一片焦土,这位电王实在是人如其名,威震地球。

A.繁荣科幻小说B.倡导白话运动C.推进产业革命D.宣扬科学救国
2023-02-12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日照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某中国革命纪念馆关于“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探索的展板有四幅图片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为“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探索的展板写一份解说词。(要求:解说全面,史实准确,语言流畅,表述成文)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954年,山东铝厂建成投产,全厂职工向党中央发出了报捷的书信。近期,淄博工业展展出了该书信,原文如下

敬爱的毛主席

我们谨以无比兴奋的心情向您报告,我国第一座铝氧制造厂经过了两年的恢复与改建和半年试车工作,在今天我党三十三周年纪念日正式开工生产了。

敬爱的毛主席,在您的教导下,我们懂得只有实现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才能保证我国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不断提高;同时我们也知道铝氧厂的建设完成,对于将来的国防建设也有着重大的作用,因此我们虽然在建设过程中,曾经遇到过许多困难。但是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苏联专家真挚无私的帮助下,我们不断地纠正错误,克服困难,终于胜利地完成了我厂第一期的基本建设和试车的任务。

敬爱的毛主席,我们知道在我们面前还有更艰巨的任务,这就是一方面要掌握新的生产技术,另一方面还要进行第二期的基本建设。因此我们向您保证坚决遵循关于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示,继续努力学习苏联先进科学技术经验和社会主义企业的管理方法,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在总结经验中提高管理与技术水平,提高产品质量,厉行节约,降低成本,为超额完成国家的生产与基建的任务,迎接新的更大的建设任务而奋斗!我们谨向您致最崇高的敬礼重工业部有色金属工业管理局五0一厂全体职工

一九五四年七月一日解说词是结合事物的图像、实物等进行解释说明的文辞,它通过对事物进行准确描述,使观众和听众了解事物的来龙去脉、特征、意义等。

根据上述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为这封报捷书信写一段解说词。(要求:围绕与书信相关的历史事件展开,解说准确,表述成文,逻辑清晰)。
2023-07-13更新 | 99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淄博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公元304年,匈奴人刘渊自称汉王,率先起兵反西晋。他为自己辩解说:“吾汉氏之甥,约为兄弟。兄亡弟绍,不亦可乎?今且可称汉,尊后主,以怀民望,”这反映出当时(     
A.汉代的制度受到追捧B.西晋的统治已经分崩离析
C.少数民族的华夏认同D.皇位的宗法传承得到维护
8 . 邮票作为“国家名片”,在方寸之间展示着一个国家、一个时代的形象、风貌和精神。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国邮政于202171日发行《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纪念邮票120枚。每一枚邮票都有一个主题以及若干表现元素,20枚邮票浓缩了百年来党的重大历史事件以及伟大成就。

图名表现元素票面图片
邮票一:开天辟地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嘉兴南湖红船、“五四运动”(人民纪念碑浮雕)旭日东升
邮票二:峥嵘岁月南昌起义(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井冈山革命遗址、遵义会议遗址、飞夺泸定桥
邮票三、中流砥柱延安宝塔山、《论持久战》、抗日战争(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
邮票四:伟大胜利西柏坡、香山双清别墅、渡江战役(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中任选一枚邮票,解说建党百年纪念邮票的设计意图。(要求:表述成文,史论结合。)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1901年,清政府谕令自1902年起各省科举要考试能够解说四书五经和论述中国历史、政治及西学政治、艺学的“策论”,废除八股文章;将各省、府、州县的书院改设大、中、小学堂,学生毕业后可以取得功名;选派留学生出国留学,毕业后分别赏给进士、举人出身。这反映了当时(     
A.教育近代化开始起步B.“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教育方针
C.科举制度宣告终结D.中国教育呈现新旧并存的发展特征
2022-12-23更新 | 227次组卷 | 62卷引用:山东省德州市夏津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近代中国民主革命具有内在联系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学者认为∶ 革命史方面,辛亥革命是承前启后的革命分水岭。

——摘自杨天树《世纪回望 是非成败从头说》

材料二   总而言之,国共合作主导下的国民革命,是一场更富有现代意义上的社会革命性质的大革命。与辛亥革命相比,这场革命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变迁更加密切相关,革命的社会动员程度和民众参与积极性更加高涨,是在对政治共同体作出新的解说(新三民主义)的前提下,由一个新的政治上层来取得政权,建立起更强有力的政治体制。它反映的历史主流,是在中国建立起对外自主独立的、对内具备有效权力和权威体系的统一的现代民族国家。

——摘自陈勤、李刚、齐佩芳著《中国现代化史纲》

材料三   一切革命同志须知∶国民革命需要一个大的农村变动。辛亥革命没有这个变动,所以失败了。现在有了这个变动,乃是革命完成的重要因素。

——摘自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1927年3 月5 日)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辛亥革命是承前启后的革命分水岭"。
(2)根据材料二,指出国民革命的突出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国民革命时期毛泽东对中国革命的探索,并指出其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2021-01-27更新 | 14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淄博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