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35 道试题
1 . 世界上各大古文明和各地区的传统民居具有多样性、差异性的特点。如表中对应关系有误的是(     
文明或地区建筑材料建筑风格
A.两河流域黏土、芦苇混合制成的砖块墙壁贴着墙壁;有前庭、前室、主室
B.古埃及泥和木材、椰子叶中庭是民居的核心,复合式公寓
C.古代中国木、砖布局讲究对称、主次分明、院落有序
D.北美大平原野牛皮、木头圆锥形的帐篷
A.AB.BC.CD.D
2 . 中华文明自产生以来,就在东亚一直处于文明辐射中心的地位,精神的“火焰”一直燃烧得比较炽热。下列关于中华文化对东亚地区的影响表述正确的是(     
A.在汉字的基础上朝鲜创造出喃字,日本创造出假名,越南创造出谚文
B.朝鲜、日本等国的各级学校把儒学经典作为教科书,儒学成为官学
C.瑞典首都的中国宫陈设为中国传统样式,四壁挂有中国字画
D.中国的文字、艺术、思想、宗教以及风俗习惯在印度产生了影响
3 .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促进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协调统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东方青色,人通于肝,其类草木;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其类火;中央黄色,入通于脾,其类土;西方白色,人通于肺,其类金;北方黑色,入通于肾,其类水。

——《黄帝内经·素问·金匮真言论》

材料二   儒道两家的环保思想虽然都极其关怀自然环境,但儒家主张顺应自然,合理地可持续性地利用自然,其态度是积极的,而道家则一任自然,无为而无不为,态度是消极的。儒家学说的核心范畴是“仁”,仁既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规范,也是用来处理人与自然环境之间关系的范畴,道家的核心范畴是“道”,其特点就是自生自灭、自然而然、自由自在、无为而无不下为。正由于儒道两家的学说基础不同,导致了两种环保思想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展,儒家继续朝着世俗化的方向发展,而道家则发展成道教。儒家提出许多具体可行的环保思想,而且越来越具有实用性,而道家则试图从根本上解决,较少提出具体主张,其可操作性不强。

——摘编自方明星《中国古代环境立法略论——从儒道环保思想出发》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这部医学著作的理论特点和历史地位,并列举汉代在医药学方面的成就。
(2)根据材料二,简要指出儒道两家环保思想在哪些方面存在区别,并列举荀子在天人关系方面的两个核心观点。
2024-04-19更新 | 57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漯河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历程,见证了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友好往来、平等交往的历史,对建设21世纪的“海上丝绸之路”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是海外贸易得到空前发展的时期。较之前代,宋代港口广泛分布于北起京东路、南至海南岛的广大区域,数量有了明显增长。当时的贸易范围已远至红海沿岸及非洲东海岸。不但进出口的商品种类增加,而且贸易额也有所扩大,一个海商一次贩运的货物价值高达数十万贯。政府对海外贸易采取了鼓励支持的态度,“江海求利,以资国用”。

——摘编自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材料二   明朝洪武三年(1370)政府实行闭关自守政策,禁止商船出海贸易,海上丝绸之路一度中断。郑和下西洋以后,海禁屡开屡禁。总的来看,明清政府对海外贸易的态度越来越保守。不过随着西方殖民主义的入侵,形成一些新的航路,如通过马尼拉至拉丁美洲的航线便是这个时期由西班牙开辟的。

——摘编自蓝勇《中国历史地理学》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海外贸易空前发展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对外方面,明清政府的政策和同时期西方国家的不同之处。
2024-04-09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漯河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5 . 19世纪30年代中期,德国的第一条铁路:富尔特——纽伦堡铁路建成并通车了。从1848年起,政府开始投资修建铁路,到1850年,全国铁路网达6040公里。除此之外,德国还大力修公路, 开运河发展内河航运和海上运输。由此可知,当时德国(  )
A.铁路建设促使国家完成统一B.交通运输成为经济发展先导
C.生产方式变革推动交通发展D.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
2024-04-09更新 | 146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漯河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范旭东是民国时期的“化工大王”。他认为:“做首领的人,不着重运用头脑,促进全局,而运用手脚,料理日常公事,效能必不会提高。”他在天津永利碱厂中注重财务管理和建立分科层制度,并实行每天八小时工作制,提高了企业效益。据此可知,范旭东(     
A.推动了工厂制度在中国的确立B.是中国民族工业兴起的代表人物
C.以挽救民族危亡为主要出发点D.借鉴了西方先进的企业管理经验
2024-04-04更新 | 98次组卷 | 15卷引用:河南省漯河市临颍县第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有学者指出,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的伟大实践创造了厚重多彩、延绵至今的中华文明。中华文明革故鼎新、与时俱进、自强不息,追求“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该学者意在强调中华文明具有(     
A.连续性B.创新性C.统一性D.包容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下图是中国近代城市空间结构的基本模式,据图推知当时中国城市(     

A.功能以政治、军事为主B.主要体现统治性与秩序性
C.交通依赖的是自然条件D.文化中西交融,多元并举
9 . 鸦片战争后,西医手术逐渐在中国出现并传播,但被认为是折损人体的妖术;19世纪晚期后,伴随着手术实践与知识译介的进展,西医在大城市中逐步被认可。这一变化反映出(       
A.中国近代科学不断发展B.国人医疗观念的进步
C.中西医的结合成为趋势D.西医成为时代的主流
10 . 1965年6月26日,毛泽东发出了“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指示,全国各地农村涌出了大批赤脚医生。他们来自医学世家者或是高中毕业生且略懂医术病理者。经县一级的卫生学校进行短期培训,结业后回到乡村,即成为赤脚医生。由此可见赤脚医生的出现(     
A.促进深入村镇的医疗网的形成B.标志着基本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
C.得益于全国性政治运动的开展D.解决了广大农村缺医少药的局面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