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2024·山东泰安·一模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729月,在容闳等人的催动和运作下,中国最早的官派留学生——第一批30名留美幼童到达美国西海岸的旧金山。对此,《纽约时报》刊发了一则题为《清国留学生抵达旧金山》的消息:“旧金山,913日电:昨天到达这里的30名清国学生都非常年轻。他们是很勤奋和很优秀的小姐(因有辫子被美国记者误解)和绅士,容貌俊美,要比任何在这之前曾到美国访问的清国人都好看得多。”

——摘编自1872年9月13日《纽约时报》

材料二   1881年,基于各种历史因素,中国最早的官派留学生(共四批)——120名留美幼童被清政府勒令归国,大清第一次留美教育事业夭折。清廷撤回留学生的决定传到美国,以耶鲁大学校长朴德为首的众多美国知名人士联名上书清朝总理衙门,痛陈其不当:“贵国派遣之青年学生,自抵美以来,人人能尽用其光阴,以研究学术,以故于各种科学之进步,成绩极佳。论其道德,尤无一人不优美高尚。职是之故,贵国学生无论在校肄业,或赴乡村游历,所至之处,咸受美人之欢迎,而引为良友。盖诸生年虽幼稚,然已知彼等在美国之一举一动,皆与祖国国家之名誉极有关系,故能谨言慎行,过于成人。美国少数无识之人,其平日对贵国人之偏见,至此逐渐消灭,而美国人对华之感情已日趋于欢洽之地位。”

——摘编自容闳《西学东渐记》

结合史实,谈谈你对中国早期留学运动的认识。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隋唐时期,法律制度有着重大进展。隋文帝令苏岁人制定了具有继往开来性质的《开皇律》十二篇五百条。到了唐代,唐高祖令裴寂、萧瑀等人在《开皇律》基础上制定了《武德律》,并编纂了令、格、式,与律配套,开创了唐律的四种形式。唐太宗时,房玄龄、长孙无忌主持对《武德律》进行长达巾钎时间的全面修订,形成《贞观律》“凡削繁亡去蠹,变重为轻者,不可胜纪。"(《旧唐书·刑法志》)唐高宗时,又由长孙无忌、李勤、于志宁等人编纂《永徽律》,同时还对《永徽律》进行逐条逐句统一注解,附在律文之后颁行天下,具有同等效力。后世将《永徽律》与注疏的合编本称为《唐律疏议》,看作唐律的代表。另外,唐玄宗在开元年间还主持编纂了《唐六典》,被后人誉为中国最早的"行政法典”,开了律典分野的先河。

唐律继承了汉晋以礼入律的传统,明确规定“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唐律疏议卷一》),标志着礼制法律化已经达到了很高的程度。唐律的法律形式也已经相当完备,律、令、格、式各有其用。在法律的实施上,唐代统治者强调慎狱恤刑,特别是完善了死刑复核程序,有效防止了滥用刑罚。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第二版)

材料二       宋代宗族共同体一经构造成普遍性的社会组织,便发挥了强大的社会文化功能。……在隋唐以来等级制度受到各种力量冲击的情势下,宗族共同体……在宗族内部构造一个微型金字塔,于等级中求稳定。……宗族最高首领为族长,族长是族人共同行为规范——宗规、族约的主持者和监督者,是全族的统率。族内发生纠纷时,由族长主持召集族中“宗贤”加以解决,不服统率者,族长有权依照宗规、族约加以制裁。《宋史·陆九韶传》记载道:“九韶以训诫之辞为韵语。晨兴,家长率众谒先祠毕,击鼓诵其辞,使列听之。子弟有过,家长会众子弟责而训之,不改,则挞之;终不改,度不可容,则言之官府,屏之远方焉。”欧阳修在《胥氏夫人墓志铭》中也描述了族长庄严肃穆,令人望而生畏的形象:“每端坐堂上,四顾终日如无人,虽其婴儿女子,无一敢妄举足发声。”

——摘编自冯天瑜、何晓明、周积明主编《中华文化史》下册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隋唐法律制度发展趋向的主要特点和影响。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宋代“宗族共同体”的认识。

3 . 制度塑造了社会架构,学者们对于政治制度的不同见解形成了多样化的“制度史观”。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所谓“制度史观”,就是从政治体制、政治形态来观察、阐述社会历史变迁。这里所理解的“政治体制”,包括政治制度和政治势力两方面。所谓政治制度,主要是政权的组织制度、人事制度和法律制度;所谓政治势力,指不同群体、集团、阶层、阶级的相互关系。前一个可以说是“制”的方面,后一点可以说是“人”的方面,“制”与“人”二者的结合,共同构成了“政治体制”。

——阎步克《波峰与波谷》

材料二   从人的角度分析人与制度的关系,人(皇帝、官吏与百姓)如何与制度周旋,所谓“周旋”包含的内容不止是如何在制度支配下活动,也包括无视与超越制度、改造制度,以及围绕制度的表述与争夺。或许可以说,是用“人(复数的)与制度的关系”(不是“制度与人的关系”)研究,补充与丰富“制度”研究。

——侯旭东《读汪桂海著<汉代官文书制度〉》

围绕材料中的观点(任选一种观点或整体),结合相关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认识(赞同反对或另有其他观点均可)。(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逻辑严密)

4 . 【少数民族文化】

材料一   

这枚银币(如上图),很像古代流通的铜钱,只是体积略大,正面有四个很像汉字的文字,有学者考释认为写的是“天朝万顺“四个字。辽代是契丹族建立的政权,这枚辽代银币上铭刻的是契丹大字。契丹大字是一种表意文字,由汉字的偏旁部首组合而成。银币背面刻有契丹小字,专家译为“天地契丹,万世永顺”。但这枚银币并不是流通的货币,而是所谓的“压胜钱”(注;压制邪魔,取得胜利)。这枚银币是全国最早发现的辽代大字银币,为研究北方少数民族古文字学,钱币学以及辽代文化提供了十分珍贵的实物史料。

——摘编自《国宝档案》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辽代银币所反映的历史信息。
(2)根据材料二,说明少数民族文字有何共通之处?结合史实,谈谈你对少数民族文字的认识。
5 . 【门阀政治】

材料一 魏晋士族是历史地形成的一个社会阶层,是东汉士家大族势力发展的延续……东汉至西晋时期,世族在政治上发挥的作用显著提高,但总体上仍然处于皇权的控制之下,不足以超越皇权。到了东晋时期,权力结构才发生了变化,门阀士族的势力得以平行甚至超越皇权,皇权政治从此演化为门阀政治。从东晋时期的史实来看,士族在这一时期具有特殊的地位和权益,不容皇权侵犯。与此同时,皇权也不容许任何一姓士族撞自废立。皇权与士族势力的均衡与共治才得确保统治秩序的的平稳……淝水水之战后,形势出现了重大变化,士族势力大不如昔,东晋政权也日渐势微,门阀政治呈现日趋崩坏之势……士族虽保留了很大的社会政治影响,但严格意义上的门阀政治已不复存在,门阀政治逐渐回归于皇权政治。门阀士族存在并起着不同程度政治作用的历史时期,并不都是门阀政治时期,严格意义上的门阀政治只存在于江左的东晋时期。南北朝后期,门阀士族已经显出衰落的迹象。至隋唐时期,终于完全退出了历史舞台。

——摘自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

材料二 在教育不普及而又信奉经典信仰的社会中,知识阶层极易获得平人们的尊重,而这种情况常常随着人们知识水平的提高而逐渐淡薄。在魏晋南北期时期,学术的中心在士族集团,总体上来说,士族子弟即使不学无术,普通平民仍然无法与之相提并论,他们依然能够保持较高的社会政治地位。隋唐时期,学校教育得到迅速发展,文化得以在更广泛空间内普及,学术的中心由家族转向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普及使士族失去了在礼法门风上的优势。一方面,他们所自矜的礼法逐渐在社会上普及,寒庶成地主中也出现了很多“名节风教”之人;另一方面,一些士族门风日趋败坏,出现了不少家风沦替的例子,两方面的合力使士庶区别日趋泯灭,动摇了士族赖以生存的等级特权。

——摘自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严格意义上的门阀政治只存在于江左的东晋时期"的理解。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隋唐时期门阀士族衰落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