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宗族与基层治理】

材料一   中国从远古时期起就强调血缘宗法关系,很早就以血缘为基础形成了宗族。宗族是在家庭的基础上以“宗”统“族”的社会组织,由人们在聚族而居、各家各灶“家”的基础上,通过“立宗收族”的手段组成的社群组织。……宗族在宋代以后发生很大变化……宋明以来所形成的宗族制度,包括祠堂、族长、族谱、族田等内容,其核心就是祠堂族长的族权。宗族往往设有义学、乡兵、养济院等组织,宗族组织机构建立的任务就是主持宗族内族人集会,检查族人善恶,处理族内纠纷。

材料二   清朝建立后,朝廷首次以立法的形式明确规定宗族与保甲并列而成为向国家负责的一级地方社团组织,规定:城镇中“保、甲长管理一甲之事,族正为一族之纲,而两邻住居切近,更当休戚相关,互相稽查”。如有“纠众持械互斗者,该保、族、邻即预防阻止,如劝阻不从,即赴地方官报明,免其连坐”。同时,朝廷还授予族长有处理本族中承嗣权、教化权、经济裁处权、治安查举权等权利,以法律的形式明确规定宗族作为辅助地方政权、维持地方秩序的一级非官方组织,与保甲并行,这在中国历史上尚属首次。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何一鸣《清代: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构建的重要历史时期——以清代基层社会组织重建和社会治理为视角的考察》


(1)根据材料,概括中国古代宗族关系的特点,并简述宗族组织的发展历程。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中国古代宗族组织发展的作用。
2 . 【中国古代岭南移民】

材料一   秦始皇曾派几十万大军南征岭南,积数年之功,攻破岭南。这些遣戍的秦兵,除去伤亡者以外,基本上都作为守边部队留驻岭南。到秦二世时,又应南海尉赵佗“求女无夫家者三万人,以为士卒衣补”之请,将中原未嫁女或丧夫女子“万五千人”派往岭南,以便与留守士兵组成家庭,繁衍后代。秦始皇在岭南并入帝国版图的同一年,即“发诸尝逋亡人、赘婿、贾人,略取陆梁地(即岭南)……以适遣戍”。这批遣戍的人数大约为50万。汉朝的典章制度多袭秦制,一些在统治集团内部权力争斗中的失败者,也往往被发配到岭南。

——摘编自段塔丽《秦汉王朝开发岭南述论》

材料二   明代祝允明记载,“(广东)惠州壤邻汀赣,奸民实繁”,指的是流民众多。嘉靖年间,永安县(今紫金县)山谷中多良田,流民杂居,迁入者多自江西、福建来,也有从潮、惠诸县迁来的。和平县建县时,有自福建来者,操客家音;也有自江西来者,操水源音;由此构成和平县的两大方言。万历年间,博罗县有来自本省的客家人迁入,也有来自闽漳的移民。粤北地区的外地移民主要来自福建和江西,福建的来自客家人居住之汀州,江西的则是来自毗邻粤北的赣南。以闽汀客家人为主的移民自宋末元初大量迁入以后,形成了广东梅县一带最早的客家人居住区;明代闽汀人和赣南人继续迁入梅县,赣南人遂融入客家人之中。

——摘编自曹树基《中国移民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汉岭南移民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秦汉相比,明代岭南移民的变化并分析其影响。
3 . 【中国共产党的干部队伍建设】

材料一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形势的发展对于干部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于是党决定将210万野战军变成工作队。1949年,毛泽东指出,军队就是一个学校,军队干部应当全体学会接受和管理城市,懂得在城市中对付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善于领导工人、动员组织青年、管理工业和商业、管理学校、报纸、通讯社和广播电台。此后,解放军所到之处,大量官兵被留在地方工作,大量干部人才前往东北、西南和西部地区支援党的解放与建设工作。

材料二   如表 ,新中国成立后,中共中央相继颁布多项文件加快干部培养教育工作,建立并不断完善新中国干部制度

文件对干部工作的相关规定
《关于成立中央及各级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决定》(1949年)中央纪律监察委员会在中共中央政治局领导下工作,建立党内监督机制
《关于加强理论教育的决定》(草案)(1951年)党在学习问题上的任务,就是彻底纠正任何忽视理论的经验主义危险倾向,领导全体党员在统一的制度下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有系统的学习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奖惩暂行条例》(1952年)条例包括总则、奖惩种类、奖惩办法、奖惩权限、奖惩程序以及附则共642
《关于政府干部任免手续的通知》(1953年)今后凡属中央人民政府或政务院任免范围的干部,在中央人民政府或政务院任免之前,仍需按党内管理干部的规定经过审批
《关于19531954年干部理论教育的指示》(1953年)全党主要干部要有系统地了解苏联实现国家工业化、农业合作化和完成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规律,以便在经济建设过程中根据国家具体情况正确利用苏联经验

——摘编自陈凤楼《中国共产党干部工作史纲(19212002)》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阐述新中国成立前后干部队伍建设的变化及其背景。
(2)根据材料二,概括建国初期干部队伍建设的特点。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一个向封君宣誓效忠的人,应该永远记住下列六个词:“安全”“可靠”“诚实”“堪用”“做事易”“能做事”……同样,封君也要在所有事情上为向他宣誓效忠的封臣做事。如果没做到这一点,他将理所当然地被视为不讲信义而受到谴责,就像人们发现一个封臣不履行义务,在实际行动或口头上,犯下背信弃义及伪誓罪。

——【比利时】弗朗索瓦·冈绍夫著,张绪山、卢兆瑜译:《何为封建主义》

材料二   在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和工商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市民阶层形成了,商人和银行家作为市民阶层的上层,发展为早期的资产阶级。市民反对封建割据,反对领主特权,支持国家统一和王权强化。而建立新城市符合国王们削弱诸侯势力的政治考虑,因而国王成为城市的长期盟友。……城市的兴起和繁荣,产生了市民日常需要的世俗文化和世俗教育,文化教育不再为教士所垄断,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12世纪,西欧的教育与学术出现了新的气象,冲击着传统的教权主义、普世主义与禁欲主义的束缚,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兴起创造了有利。

——摘编自《世界中古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封君封臣制度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制度产生的主要政治影响。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西欧城市兴起产生的作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