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 道试题
1 . 【明朝思想领域的变化】

材料一 是非之心,不待虑而知,不待学而能,是故谓之良知(注:良知:人类先天具有的道德善性和认识本能,语出《孟子·尽心上》,包括仁义礼智信等与生俱来的善端。)。

——[明]王守仁《王文成公全书》卷26(大学问》

本来面目,即吾圣门(注:圣门:指儒家学派)所谓良知。

——[明]王守仁《王文成公全书》卷2《传习录中·答陆原静书》

材料二 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失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人而非真,全不复有初矣!。·····夫既以闻见道理为心矣,则所言者皆闻见道理之言,非童心自出之言也。······然则“六经”《语》《孟》,乃道学之口实、假人之渊薮也,断断乎其不可以语于童心之言明矣!

——[明]李贽《焚书》卷3《童心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说明王守仁对“良知”的解释有何特点或特色。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分析李贽的“童心”概念与王守仁对“良知”的解释有何联系?李贽与王守仁相比,其明显的叛逆色彩体现在哪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