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现代中国与世界经济

材料一   自新中国成立伊始,“社会主义工业化”这个提法,基本上就是现代化目标和社会主义追求的联结,表现为以公有制主导为基础的资本深化发展路径。在1952~2018年,整体经济的总支出、总消费和总投资的实际年平均增长率分别是8.1%、7.1%和10.0%,投资增长显著领先于消费增长。分时段看,三者在1952~1978年分别是6.1%、4.7%和9.4%,在1978~2018年分别是9.4%.8.7%和10.4%。

材料二   后进发展失落,这是一个往往被遮蔽的事实,而遮蔽的直接力量来自意识形态,简言之就是世界范围的主流学术和主导政策信条。按照标准的新古典经济学和政治学一社会学中的现代化理论,后进社会应该在最大程度上融入现代世界体系,唯此才能得到发展,才能在各个主要方面向发达社会趋同,让自己被承认是文明的一部分,让社会成员得享自由和富裕。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卢获《“积累”革命一新中国经济变革的现代化目标和社会主义追求的矛盾统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52~2018年中国经济发展的特征,并说明其原因。
(2)概括材料二的基本观点,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这一观点作简要评析。
2021-10-08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荆门市京山市等百校联考2022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45年8月2日,美、英、苏联合签署《波茨坦协定》。其涉及德国纳粹主义的条款规定:消灭纳粹党及其附属与监督机构,解散一切纳粹组织,并确保这类机构组织不得以任何形式复活;战争罪犯以及参加策划或推行纳粹计划,而造成暴行或战争罪行的人物,必须逮捕法办;纳粹领袖、支持纳粹之有力人物、纳粹机构和组织中的高级官员、其他危害盟国占领及其目的者,均应逮捕和拘留;一切纳粹党徒,除仅在名义上参与该党活动者外,以及其他对盟国目的持敌对态度者,不得担任公职或半公职以及在重要的私人企业中的负责职位,这些人必须由被认为在政治上和道德品质上有助于发展德国真正的民主制度的人予以接替。美、英、苏等国在分区占领德国后按照该规定对德国展开了“非纳粹化”改造。

——摘编自郑丽《二战后盟国对德国的“非纳粹化”改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二战后对德国采取的“非纳粹化”措施,并简
要评析。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国际组织对德国法西斯进行改造的实质。
2018-05-18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钟祥一中2018届高三五月适应性考试(一)历史试题
3 . 近代以来世界科学和思想领域重大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62年,日本学者汤浅光朝运用统计学的方法对近代科学成果进行定量分析时发现,从16世纪至20世纪,世界科学中心发生了5次大的变迁,即:意大利、英国、法国、德国、美国,转移周期大约为80年,科学史界称为“汤浅现象”。

材料二   1751年,在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狄德罗主持下开始编撰一部《百科全书》,全名为《百科全书或科学、艺术、技艺详解辞典》.参加撰稿的多达160人,其中有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孟德斯鸠,自然科学家达朗贝、孔多塞,哲学家拉美特利、爱尔维修、霍尔巴赫,文学家博马舍,经济学家魁奈、杜尔阁等人。参加编撰的作者被人们尊称为“百科全书派”。他们人数众多,影响极大,成为法国启蒙运动的中心。百科全书的编写,既吸收了当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最新成果,又有力地推动了启蒙运动的深入发展。

——刘柞昌王觉非《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第二版)

材料三   1917年蔡元培演讲宗教信仰,演说词发表于《中华新报》,其中提出科学无法解决时间和空间的问题,只能靠哲学解决。当时在日留学的许崇清发文反驳:“方今自然科学界关于时空(即宇与宙)之研究,则有爱因斯坦于1905年发表之‘相对性原理’”,然后他简要介绍了狭义相对论,就此成为中国介绍狭义相对论第一人。1920年蔡元培对爱因斯坦发出邀请,并得到其本人应允。虽然爱因斯坦因故未能成行,但相对论却在中国广泛传播。从1917年到1923年,各种报刊登载相对论的论著、译文、通讯、报告和文献不下百篇,出版译著15种左右。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一次世界科学中心形成的突出表现,并指出它对世界产生了什么影响?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百科全书》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近代中国知识界对爱因斯坦的态度。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卡尔·马克思认为,各工业化国家将先于其各自的殖民地爆发革命。他指出,西方资本家正不断将其剩余资金投向殖民地,而在那里可以获得更高的利润。与他那个时代的所有社会主义者一样,马克思认为这些投资将持续下去,并且这些殖民地将成为像其西欧母国那样的资本主义工业化国家…

马克思也曾预期,随着各殖民地走向工业化和繁荣昌盛,原先西方的制造业中心将会因此衰落,并造成工人失业。这反过来最终会迫使受苦的西方工人阶级起来反抗并建立社会主义社会。因此,马克思得出结论:革命将首先在西方爆发…

今天,一个多世纪过去了,我们看到实际发生的情况与马克思所担心的完全相反。革命的爆发不是在西方,而是在原先西方的殖民地,即现在的第三世界。这样,历史把马克思的结论整个颠倒了过来。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历史把马克思的结论整个颠倒了过来”,请结合史实评析这一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张之洞踏上仕途的第一步便是出任湖北学政,在此后几十年的官宦生涯中,他把兴学育才作为强国安邦的重大举措,一生与教育结下了不解之缘。
时间张之洞教育改革的举措
1884-1887年任两广总督,创设广雅书局,后又相继创建广雅书院和北江书院;在广州原博学馆的基础上开办广东水陆师学堂,聘请外籍教师任教,学生学习外语、制造、轮船驾驶、攻战、枪炮等课程。
1889-1895年任湖广总督,先后设立湖北方言商务学堂和湖北算术学堂;在武昌添建两湖书院并开办湖北自强学堂。
1896-1898年上呈《选派学生出洋肄业折》,提出“选派已通西文之学生出洋肄业……”,办湖北农务学堂,聘请美国农学教习,购买美国新式农具和谷果优良品种;提出科举考试内容应讲求“实学实政”。
1901-1906年将两湖高等学堂改为两湖总师范学堂,又相继设立师范传习所和支郡师范学堂等,开启了旧中国教师在职培训先河;创办湖北铁路学堂,以培养铁路专业技术人才为目标;在武昌城内外设初等小学堂60所,在城内设高等小学堂5所,并创办湖北第一所女子高等小学堂;请求清廷废止科举考试制度,后与袁世凯等官员联名奏请清政府立停科举,提出“科举一日不停,士人皆有侥幸得第之心……学堂决无大兴之望”,1905年8月,清政府颁布诏书,明令废除科举制。

——摘编自翟慕华《张之洞与中国教育近代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张之洞投身新式教育变革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张之洞在近代中国教育改革方面的贡献。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梁启超在纪念某一运动时说:“目前之政治运动,专恃感情冲动作用。感情之为物,起灭迅速,乏继续性,群众尤甚。吾以为近日之青年,宜萃全力以从事于文化运动,则将来之有效的政治运动,自孕育于其中……”他评述的是
A.义和团运动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国民革命运动
7 . “(它)毕竟使中国人看到了另一个陌生的世界,看到了那个世界的部分,并设法把这部分引进到中国来,而成为中西文化频繁接触后两者可能结合的一种形式……给僵化的封建文化打开了缺口。”材料评述的是
A.“经世致用”
B.“中体西用”
C.维新思想
D.“兼容并包”
2016-11-27更新 | 255次组卷 | 33卷引用:2014-2015学年湖北荆门市高二上期期末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