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77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列为反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变化的一组图片


材料二   明代,政府规定必须有丰亩栽种桑麻木棉,栽种桑麻是为了“衣被天下”。凡种桑麻果树,不论多寡,都免征若干税赋。……种植甘薯不拘土壤与地形,因此山地、畸形地、沙地,无不可以插栽薯藤,甘薯遂成为中国各地农村普遍栽培的食用作物。由于玉米、甘薯的推广种植,农民在解决了基本食粮之后,能够将部分粮食投入市场。

——摘编自许倬云《万古江河》

材料三   明万历苏民无积聚,多以丝织为生。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有他故,则唤无主之匠代之,曰“唤代”。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

——《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卷六七六引《苏州府志》

材料四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所蕴含的历史史实。根据材料二、概括这一时期农业的新变化。
(2)根据材料三和材料四、指出明清工商业发展出现的新现象,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积极影响。
2024-02-03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张家界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票证是研究历史的重要实物史料。如图所示为1954年山东胶县(今胶州市)一位二十岁女性选民的选民证。该文物可印证当时(     
A.新中国根本政治制度的初创B.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完善
C.“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取得胜利D.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得以确立
2024-02-03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张家界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这次会议决定把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现代化建设,作为中国共产党工作的重点,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全党工作重点和全国人民的注意力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材料中的“这次会议”是指(     
A.中共七大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C.中共十二大D.中共二十大
2024-01-26更新 | 12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张家界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某高校教师曾宣称南京大屠杀缺乏史料支撑,质疑30万遇难人数,引发众多关注。对此,某高中研究小组开展历史探究,搜寻到下列史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史料一“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唐光晋的口述证言:“晚上八九点日军开始屠杀时,枪一响,我就顺势倒地。”
史料二南京军事法庭《南京大屠杀案主犯谷寿夫判决》节录:“此外零星屠杀,其尸体经慈善机关收埋者15万余具,被害总数达30万人以上。”
史料三南京金陵大学美籍教授斯迈思1937年12月27日书信摘录:“他说他们一群人被驱至古林寺,在那儿被130名日本士兵用作刺刀靶子。”
史料四日军第九师团步兵第七联队第二中队上等兵并家又一1937年12月22日日记摘录“来到古林寺附近筑有地堡的要塞地带,将他们关进地塘边一间单独的房子里,然后5人一组地带出来用刺刀刺死。”
史料五南京大屠杀“万人坑”遗址。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现存三处南京大屠杀“万人坑”遗址。
A.上述史料都属于文献史料
B.口述证言带有主观性不适宜采用
C.史料三和史料四的内容可以相互印证
D.史料五最能直接回击某教师的质疑
2024-01-26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张家界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5 . 据统计,从武昌起义爆发到1913年底,全国各地新成立的社团近700个,这些社团种类很多,如联谊类79个,实业类72个,公益类53个,学术类52个,教育类28个等等。更为重要的是,在这些社团中,政治类312个,占总数的45.7%。当时社团大量涌现的主要原因是(     
A.清朝统治被推翻B.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
C.护国战争的推动D.民众的民主意识逐渐觉醒
2024-01-26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张家界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康乾盛世时期,清朝版图在前代王朝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开拓和巩固。下列属于清初加强对新疆地区管理的措施是(     
A.建立密折制度B.设立伊犁将军C.派遣驻藏大臣D.实行土司制度
2024-01-26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张家界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有人在描述某项制度时说道:“合河南、河北为一、而黄河之险失;合江南、江北为一、而长江之险失;合湖南、湖北为一、而洞庭之险失;合浙东、浙西为一、而钱塘之险失;……又合内江、外江为一、而蜀之险失。”由此可知,该项制度(     
A.使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B.造成了地方势力的强大
C.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D.阻碍了区域的民族融合
2024-01-26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张家界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某历史学家认为:(战国时期)一些国君意识到,要想比对手在王位上坐得更久,就不能让地方封建领主继续分享他的权威。领地不能再作为封邑进行分封。春秋末年,普遍的做法是任命地方官来管理各个地区。他将这种国家称之为“新型国家”。“新型国家”的“新”主要表现在(     
A.地方实行县制B.实行“禅让制”C.诸侯纷争不断D.各国变法图强
2024-01-26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张家界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2023年12月3日,首届“良渚论坛”在浙江省杭州市举办。曾有学者认为,与黄河流域相比,长江流域对中华文明的发展影响不大,然而近年来大量的发现说明并非如此。尤其是长江下游的良渚文化,出土了精美的玉器,并且出现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材料意在说明良渚遗址(     
A.对探索中华文明起源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B.是新石器时代的早期国家
C.是旧石器时代人类早期文化遗址D.已经形成完备的礼乐制度
2024-01-26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张家界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统一后,见于记载的相应官员有丞相隗林、丞相王绾、左丞相李斯、右丞相冯去疾等。丞相是朝廷首席文官,总理全国政务。太尉原称尉、国尉,是朝廷首席武官,是负责全国军事事务的最高长官。御史大夫地位略次于丞相,是负责监察的大臣,位列上卿。“三公”之下又有“九卿”,分工管理不同的政务部门。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秦汉魏晋南北朝》

材料二   隋时,三省的职掌尚没有明确的划分。直到太宗时,始告确定。以中书省制定法令,门下省审查法令,尚书省执行法令。但因权力的彻底分化……太宗为补救这个流弊,因而设“政事堂”,作为三省首长联席议政的机关。最初政事堂设在门下省,后来移到中书省,改称为“中书门下”。

——摘编自傅乐成《中国通史》

材料三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部分条款

第十六条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第四十三条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均称为国务员。

第四十五条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秦朝中央官制的特点。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太宗设立“政事堂”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的政体是什么?其目的何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