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6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3、14世纪时,西欧部分庄园中小麦、黑麦、豆子等作物的种植和役用牲畜的养殖比重下降,而棉花等作物及生猪、专门用于产奶的奶牛比重占据了整个庄园种植和养殖结构的主体。这反映了当时西欧部分庄园(       
A.呈现出与市场密切联系的趋势B.打破了农业集体生产模式
C.封建剥削方式发生了本质变化D.农业经营领域的获利颇丰
2 . 下面是某历史兴趣小组收集的记载意大利玉米种植的两则史料。这两则史料可用于(       

A.研究新物种的引进价值的变化B.分析欧洲与亚洲间的物种大交换
C.印证价格革命降低农产品价格D.准确把握玉米传入欧洲的时间点
3 . 印第安时期的美洲人生产方式的最大特点是“粗放”,如阿兹特克人的“浮动园地”。而印第安人并不需要努力改进工具和施肥手段,即使采用简单的手工劳动形式也能凭借水利、地广人稀等因素满足数万人口的土著帝国的生存需要。据此可知,印第安时期美洲(       
A.渔猎采集业与定居农业并存B.生产耕作方式以集体劳作为主
C.原始农业依赖于优越的资源D.农业发展有效缓解了人地矛盾
23-24高二上·江西·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4 . 《说文解字·刀部》:“刑,罚罪也。从井,从刀。”“刀”表示古代的一种兵器。《越绝书·记地传》中说:“‘井者,法也。’井训为法,故作事有法谓之井井”《荀子·儒效》中说:“井井兮其有理也,严严兮其能敬己也。”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春秋至两汉时期的刑罚(       
A.必须依据一定的法度B.维持了社会等级秩序
C.已将法家思想作为指导D.是治国理政的主要手段
2023-12-16更新 | 89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南省娄底市新化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5 . 据史书记载,清代广西贵县地区广泛种植外来作物花生,“各商采买榨油,每年不下千数万斤……瘠土之民,并无谷粒,其完粮完婚之事多藉此”。材料可用来说明,外来作物的传入与种植(       
A.导致清代人口的膨胀B.推动了农产品的商品化
C.助推经济重心的南移D.强化了小农经济的特性
6 . 近年,考古人员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埃利都发掘出多座上下叠压在一起的神庙遗址。最上边的神庙规模最大,建造于约公元前3000至前2000年间,最底层的神庙遗址最小,约为公元前4900年用晒干的泥砖砌成的。这一状况(     
A.证明当时夯土建筑技术先进B.反映出基督教历史影响深远
C.说明古代西亚文明绵延至今D.见证了两河文明的兴起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公元前6世纪,波斯帝国国王大流士一世统一币制和度量衡,向全国征税,发展经济:为政令通达,方便军队调动,保证境内的物资流通,采用并改进了亚述人所使用的驿站制度,在全国修建驿道;建立强大的军队,迅速扩张波斯帝国。这反映出波斯帝国(       
A.治理体系最终形成B.统治方式影响深远
C.中央权力走向强化D.君主专制受到挑战
2023-12-15更新 | 209次组卷 | 5卷引用:湖南省涟源市2023-2024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当我们看到人类总人口在距今10000年至2000年的8000年中,从532万直线上升到13300万,即足足增加25倍时,也不会感到惊奇了。这一观点所依托的时代背景是(     
A.阶级的形成B.商业的发展和繁荣C.物种的交流D.农业的出现和发展
9 . 二战以后,以国际经济法为主体逐渐发展出国际贸易法、国际货币法、国际投资法、国际产品责任法、国际反托拉斯法、国际税法等法律,有关国际经济关系的实体法也大大增加,扩展了国际法的适用范围。这些法律的出现(     
A.说明国际经济新秩序已建立B.提升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地位
C.顺应了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D.有效避免了全球经济危机爆发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亚述帝国时期,基层法庭中没有专业法官,最常见的审判人员为由国王任命的市长和“剃头官”等城镇官员。此外,庭审流程上,“返回法庭”的环节不再采用,多是在市长介入下一次性达成“和解”或裁决。这表明亚述帝国时期(     
A.司法活动更加公正化和规范化B.司法审判摆脱形式主义
C.统治者侧重拓展法律适用范围D.司法渗透鲜明的专制性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