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1 道试题
1 . 下表为近代中国(部分)海图谱系整理。这说明甲午战后(     

名称

绘制时间(年)

绘制者

图幅数量

绘制区域

皇朝沿海图说

1869

黄维煊

32

中国沿海、长江中下游

沿海七省口岸险要图

1898

程鹂

_______

中国沿海

新译中国江海险要图志

1901

陈寿彭

208

中国沿海、长江中下游

A.国人民族危机意识增强B.中央权力下移趋势明显加强
C.近代海防建设拉开序幕D.清政府警惕周边的形势变化
2024-05-14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娄底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3、14世纪时,西欧部分庄园中小麦、黑麦、豆子等作物的种植和役用牲畜的养殖比重下降,而棉花等作物及生猪、专门用于产奶的奶牛比重占据了整个庄园种植和养殖结构的主体。这反映了当时西欧部分庄园(       
A.呈现出与市场密切联系的趋势B.打破了农业集体生产模式
C.封建剥削方式发生了本质变化D.农业经营领域的获利颇丰
3 . 唐代科举制有秀才、明经、俊士、进士、明法、明字、明算诸科;明朝时经义、诗赋、策论虽并同为科举考察对象,但将经义置于统摄地位。这一变化趋势反映了(     
A.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增强B.儒学统治地位逐步确立
C.官僚政治角色发生变化D.科举取士程序走向完善
4 . 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区域集团化的势头有了迅猛的发展。所有集团虽有一定的保护倾向,但都不是缩小而是不断扩大同其他集团的经济联系,加深着集团间的犬牙交错关系和相互渗透。从中,我们可以确认的是(     
A.取消贸易保护政策已成为全球共识B.和平合作能促进世界发展人类共赢
C.经济全球化对集团化起到瓦解作用D.多极化的趋势不断加强且不可逆转
2024-03-01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娄底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5 . “就重要性来说,迅速地超过了欧洲各国相互之间的和每个国家内部的交换。美洲的黄金和白银在欧洲泛滥起来,它好似一种促进瓦解的因素渗入封建社会的一切罅隙、裂缝和细孔。”这说明(     
A.它有力维护了欧洲封建专制制度B.划分势力范围成为列强争霸的焦点
C.欧洲社会变革成为不可逆的趋势D.资本输出成为海外扩张的主要形式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人均粮食占有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粮食安全的水平,通过对诸多学者关于历史上粮食亩产量、耕地面积的垦殖状况和人口的增长的研究成果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随着农业技术的进步和耕地面积的扩大,从春秋战国社会粮食总产量的205.39亿万斤,到明清以后的2千~3千亿万斤,可谓一路攀升,粮食总产量的增加,既满足了人口不断增殖的需要,也反映了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的事实。从理论上讲,中国古代的粮食问题不应该存在太大问题,但另一个事实是,中国古代社会灾荒频生,粮食危机时刻存在,正如吴慧先生所言:“历史的事实是,一方面人们并非年年在饿肚子,吃饭问题并非始终没有解决(在盛世),另一方面人们的日子很难老是过得好,吃饭问题在搞饭吃的劳动人民身上却不断发生。”而一位研究中国历史的欧洲学者惊讶地发现,拥有5000年文明的中国,竟是一个“饥荒国度”,尤其是处于社会底层的人群,在历史上经常性处于饥饿的边缘,一旦面临天灾人祸,轻则人民流离他乡,饿殍遍野,重则人相啖食。

——摘编自吴宾、党晓虹《论中国古代粮食安全问题及其影响因素》

材料二   纵观近30年的城镇化进程可以发现,我国经历了从传统型城镇化向新型城镇化的转变。传统型城镇化直接对耕地面积和劳动力这两个农业生产基本要素产生负面影响,从而对粮食安全形成双重压力。国家发改委等部委于联合印发《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方案》中,要求地方政府制定城镇化相关政策的过程中,必须严格落实国家土地政策和法规,坚守耕地红线。随着近几年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农村劳动力呈现大量向城镇转移的趋势,造成农村劳动力的相对短缺。农业机械化能够有效解决农村劳动力不足问题,扩大农业生产规模,并实现农村劳动力的分工分业,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

——摘编自谢佩军<粮食安全影响因素分析》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粮食安全问题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粮食安全问题”展开论述。(要求: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3-05-15更新 | 15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娄底市2023届高三5月仿真模拟考历史试题
7 . 对如图内容解读正确的是
中央财政支农投入情况(单位:亿元)
A.政府长期正视“美好乡村”建设B.农业生产出现规模化产业化趋势
C.中央支持农业发展力度持续增强D.农业经济结构在调整中得到优化
2021-04-23更新 | 250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南省娄底市新化县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线上测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1904年,清政府规定“各学堂皆学官音”“拟以官音统一天下之语言”。1911年,清政府召开学部中央教育会议,正式将“官音”定名为“国语”,并通过“统一国语办法案”。这些举措
A.顺应了强化君权的趋势B.根源于民主思想的传播
C.缓解了尖锐的社会矛盾D.有利于加强民族的认同
2021-11-01更新 | 834次组卷 | 15卷引用:湖南省涟源市行知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12月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9 . 1814年从中国流入印度的白银为130万两,1827年共计流入2358万两。1830年至1839年,总数增长至3176万两。这一变化(     
A.与清政府关税自主权丧失有关B.表明中国已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使清政府的统治危机日益严重D.表明中印两国经济存在较强互补性
2024-03-30更新 | 157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南省娄底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宋初先后设立平行的四个路级机构,司分既异、各自为政;元朝的行省实行一署多员(一署指行省督政区的官署只有一个,多员指一个行省官署由丞相、平章等六七位官员组成)和圆署会议制(行省官员集体开会共同负责)。这一变化(     
A.提高了地方的行政效率B.保障了国家政令畅通
C.客观上加强了中央集权D.埋下社会危机的隐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