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清时期,白银货币化在整个社会全面铺开,孕育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同时也在基层民众中浇灌出以奢侈和时髦为导向的欲望之花。对“人欲”的肯定成为这个时代精神最突出的标志。庶族地主和富裕农民的心声体现在士大夫们“农商皆本”的舆论中,李贽对程朱理学大加鞭挞,称“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通过对人之私欲的肯定,明朝人否定了皇帝一己之私的所谓天理之公。以黄宗羲为代表的文化反思派对君主进行了最严厉的批判,提倡君臣平等,主张限制君权。明清思想家的主张,由于阶级和历史的局限,不可能从根本上摆脱封建文化的束缚,最终在文化专制政策的高压下黯然失色。

——摘编自李宪堂《明清思想的背景、线索与问题》

材料二   

中国近代,可以说经历了三次大的思想解放运动。第一次是对“华夷之辨”观念的突破,第二次是对“道”“器”观念的突破,第三次则是对传统文化束缚的突破……由于第一次思想解放到第二次思想解放花了34年的时间,第二次思想解放到第三次思想解放又花了20年的时间,使得中国人民无力确立自己的独立道路,中华民族第一次腾飞的机会彻底丧失了。

——摘编自张玉福《中国近代思想解放的进程及启示》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思想家的基本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出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次“突破”的核心内容。
(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思想变革与社会转型的关系。
2 . 下面所列是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史上的三项史实,以此为线索归纳出的主题是
A.新中国初期外交
B.外交关系的突破
C.新世纪外交成就
D.新型区域合作
3 . 在北京第一历史档案馆中藏有一幅明初(1389年)绘制的绢绘本巨型世界地图,题为《大明混一图》,其地理覆盖范围包括亚、欧、非三大陆。其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正确地绘出了非洲大陆的形状。据此推断,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中西交通扩展为此地图的绘制奠定基础
B.郑和的远航为此地图的绘制提供了线索
C.当时中国地理知识处于世界较先进水平
D.当时中国海外贸易范围已覆盖欧亚非地区
2019-02-23更新 | 52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蕉岭县蕉岭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西周至明清环保法制与生态环境状况表


朝代土地制度生态环保职官设置生态环境的法律保护形式全盛时期全国人口数量(万人)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状况
职官行政级别
西周土地原始国有制大司徒为首的环境职官体系法、令1000良好
封建土地国有制虞部(生态环保职能完备)较低令、农书5200合理开发西部地区,生态环境保护良好
明清封建土地私有制(私田占主体地位)虞部(生态环保职能被取消)较低农书明6100清41000西部地区环境开始恶化

——摘编自周启梁《中国古代环境保护法制通考——以土地制度变革为基本线索》

材料二: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处于脆弱的生态环境中,加上严酷的战争环境,战争和大规模开荒,边区的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为此边区政府先后组织科学技术人员对边区的土壤、农作物、森林、矿藏、水利等情况做了比较详尽的调查。通过修梯田、坝堰地等来保持水土,并进行了一些水利灌溉设施的修建。1941年1月29日,边区政府颁布了《陕甘宁边区森林保护条例》《陕甘宁边区植树造林条例》《陕甘宁边区砍伐树木暂行规则》,规定了有关森林保护、砍伐、惩罚和奖励的政策。1941年边区在建设厅下设林务局,筹设实验林场及苗圃,进行科学实验培育优良树种。通过这一系列的措施,边区的生态环境有所改善。

——摘编自李芳《试析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生态保护工作》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周至明清时期环境保护工作的变化趋势,并说明明清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陕甘宁边区环境保护工作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世界的近代是一段风云变幻的历史,英美等国不断崛起,强制打开中国的大门,带给中国社会从未有过的冲击。阅读以下材料,回答相关的问题:

材料一   “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也就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过程。”

——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材料二   近百年的中华民族根本只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国人能近代化吗?……因为在世界上,一切的国家能接受近代文化者必致富强,不能者必遭惨败,毫无例外。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光荣革命以后的300多年,英国极少有大起大落、波澜壮阔的历史场面。人们看到的只是逐步的变革、前进。……它是英国文化模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无论外人对这种方式评价如何,其优劣得失如何,它确是道道地地的英国的。

——钱乘旦《英国——在传统与变革之间》

材料四   没有均衡,制度就会因缺乏必要的张力而松弛,如同长短不一的桌子难以支撑起平展的桌面一样。因此,“均衡”对于政治制度文明来说,犹如大坝之于河水。没有均衡,就没有制度,一项新的制度的建立,实际上就是形成一种新的权力或利益的均衡。制度因有均衡而存在,也会因打破均衡而消亡。


(1)材料一、二依据不同史观建构的中国近代史线索分别是什么?
(2)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分析其对英国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影响?
(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是如何处处注重权力均衡的?
2018-09-08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达濠华侨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6 . 据统计,2014年中央巡视组在河南省共对9个市(地)5所高校进行了巡视,受理群众信访举报15338件,发现问题线索2192个,涉及厅级领导干部190人、处级干部886人。通过巡视发现问题线索,中央巡视组已立案调查189人,其中厅级干部10人,县委书记2人。材料本质上反映了
A.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践行
B.惩治腐败是立国之本
C.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明显成效
D.依法治国理念深入人心
2019-02-23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蕉岭县蕉岭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建构历史时空知识体系,是应对高考历史考题的必需准备。历史时空的知识体系建构,不仅仅是同一时空下历史知识的简单罗列,而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关联知识、概括提炼时代特征、发现历史线索或发展规律。据此,以18、19世纪中外历史时空为例,结合所学,完成下列问题。

(1)列举18、19世纪发生的重大历史史实(事件、现象等)。要求:外国15个,中国9个

(2)在前面所列历史史实中,选出有关联的3个历史史实,并说明其相互关系。

示例:随着新航路开辟、殖民掠夺与扩张,世界逐渐联系成为一个整体,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注:照抄示例不得分)

(3)据所列史实分别概括指出18、19世纪时期中外历史的时代特征。。

(4)综合上述,概括指出18、19世纪历史发展线索或规律。

论述题 | 较难(0.4) |

8 .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世界史学科体系的演变

阶段体系名称主要内容
第一阶段
(建国后~
1995年)
苏联体现影响下的高中历史教材世界史体系意识形态浓,体现了“五种意识形态观”,强调历史发展的动力是阶级斗争。是否体现阶级斗争成为判断历史事实是否重要并是否应纳入书中的标准。
第二阶段
(1996~
2004年)
苏联体系逐渐淡化下的高中历史教材历史体系开始逐步淡化意识形态,注重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政治史内容相对减少,突出经济史和文化史。
第三阶段
(2005至
2017)
文明史观影响下的高中历史教材世界史体系完全打破了“以意识形态为主线”的通史体系,采用人类文明演进过程为历史发展线索,以生产力发展为依据构建历史体系。不仅涵盖了以往通史所涉及的政治、经济、文化内容,还包含了宗教、社会生活、风俗习惯等多个领域。
从材料中提取中国世界史学科体系的演变的相关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20世纪30年代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史大纲》称:近百年的中华民族根本只有一个问题,即追求近代化。如果这一观点成立,是基于它
A.全面揭示了近代中国历史的基本线索
B.考虑到近代中国特殊的社会性质
C.根据人类文明发展的一般规律得出结论
D.重视中国近代化建设的政治前提
2017-10-13更新 | 108次组卷 | 29卷引用: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清时期,白银货币化在整个社会全面铺开,孕育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同时也在基层民众中浇灌出以奢侈和时髦为导向的欲望之花。对“人欲”的肯定成为这个时代精神最突出的标志。庶族地主和富裕农民的心声体现在士大夫们“农商皆本”的舆论中,李贽对程朱理学大加鞭挞,称“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通过对人之私欲的肯定,明朝人否定了皇帝一己之私的所谓天理之公。以黄宗羲为代表的文化反思派对君主进行了最严厉的批判,提倡君臣平等,主张限制君权。明清思想家的主张,由于阶级和历史的局限,不可能从根本上摆脱封建文化的束缚,最终在文化专制政策的高压下黯然失色。

——摘编自李宪堂《明清思想的背景、线索与问题》

材料二   15-18世纪,是西方新的自我意识和人类自主观念兴起和发展的阶段。…当文艺复兴的个人精神进心中学领域时,马丁路德以《旧约》严谨的道德力量为武器,挑战罗马教皇的权威…启蒙思想家在科学、理性和经验事实的武装下投身到与教会教条和中世纪黑暗的斗争中去石孟德斯鸠试图找到孕育政治自由的原则。伏尔泰宣扬个人自由,讽刺法国君主和罗马天主教会。启蒙运动的遗产对欧洲和欧裔美洲社会产生了旷日持久的影响力

——摘编自理查德・塔纳斯著《西方思想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思想家的基本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出现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归纳该时期西方思想的特点。
(3)综合上述材料分析中西方思想对当时社会发展有何不同影响。
2018-02-23更新 | 349次组卷 | 16卷引用:广东省东莞市光明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