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641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1 . 两税法以田地、杂税等资产评定户等,但对杂税种类及其价值没有明确规定。唐文宗时,湖州刺史在其所属五县,“自立条制,自田地、奴婢,及竹、树、鹅、鸭等并估计税钱,差军人一千一百五十人散入乡村,检责剩征税钱4千9百余贯”结果被朝廷以扰人罪名贬官,这说明两税法(       
A.存在一定的制度缺陷B.强化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C.赋予官员加征权D.解决了政府的财政困难
7日内更新 | 27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广东高考历史真题(部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2 . 如表《魏书》记载的部分皇帝赏赐
道武帝登国3年(388年)杂畜十余万……各有差
明元帝永兴5年(413年)赏征还将士牛马、奴婢各有差
太武帝始光4年(427年)留文武生口、缯帛、马牛各有差
由此可知(       
A.北方游牧经济衰落B.封建等级制度森严
C.鲜卑民族习俗的延续D.俸禄制改革不彻底
7日内更新 | 21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广东高考历史真题(部分)
3 . 乡里制度是古代中国的“治国之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约抄写于秦灭六国前的秦简《法律问答》记载,里典(里正)、里老共同负责里中的户口,赋税和治安……典、老一般由乡里中年长无爵者担任。

——摘编自陈侃理《秦汉里吏与基层治理》

材料二   ……县级以下的乡保是个关键人物……乡保一般按自己意愿行事,他们处于国家和社会的交汇处具有两面性。

——摘编自黄宗智《国家与社会二元合一》

材料三   ……历代乡里制度,无论怎样变化,都声称遵从《周礼》确立的乡里制度的基本原则。

——鲁西奇(中国古代乡里制度研究》

问题:
(1)指出材料一所体现的秦乡里制度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
(2)分析材料二中乡保的“两面性”。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中国古代基层治理的特点。
7日内更新 | 11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广东高考历史真题(部分)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2世纪欧洲最有名的集市是香槟集市,它们是巴黎东面香槟地区的四个城市。商人用马车或驮畜拉来货物,在预订时间、地点相互交易。香槟伯爵在骚乱年代维持秩序,为商人和旅行者提供居所和保护。到12世纪中叶,香槟集市因贸易量而斐名整个大陆。14世纪,香槟集市成为法兰西国王属地,国王收取比贸易费用更高的费用,如棚的租赁费和销售税。随着欧洲贸易量的增长,集市城市里的运输和交易不能满足需求,香槟集市的重要性逐渐减弱。

——(英)诺尔曼·库兹《中世纪城市》

材料二   12世纪中期出现的汉萨同盟是一个松散的商业联盟,由波罗的海、北海沿海诸地独立城市和城镇组成。1370年,同盟获得丹麦、波罗的海等国的贸易垄断权,在北方所有商业中心建立贸易站。……同盟的影响力有所下降……巴黎等贸易站的特权被所在国收回。17世纪,中欧、北欧的战争成为对同盟的最后一击……

——(美)布莱恩·蒂尔尼《西欧中世纪史》

问题:
(1)根据材料一简析香槟集市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萨同盟衰落的原因
(3)综合上述内容,总结12-17世纪欧洲贸易发展的趋势。
7日内更新 | 11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广东高考历史真题(部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5 . 1942年,尼赫鲁主张以革命手段进行抵抗,甘地放弃了不抵抗运动,同意以武力反抗作为主要手段。这说明(       
A.甘地的宗教信仰发生改变B.国大党斗争的策略性
C.民族独立解放运动的高涨D.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7日内更新 | 17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广东高考历史真题(部分)
6 . 据史书记载,孔丘担任鲁国的司寇,“奉(俸)粟六万(斗)”;后来到卫国做官,“亦致粟六万”;孔丘也曾任命原思做“宰”,“与之粟九百”。上述现象表明当时(     
A.儒家思想影响广泛B.等级秩序遭到破坏
C.兼并战争日趋激烈D.分封制度受到挑战
7日内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广东省肇庆市龙涛外国语学校高三下学期三模冲刺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荷马史诗》集古希腊口述文学之大成。德国人谢里曼根据《荷马史诗》的传说故事,对小亚细亚及南希腊进行考古发掘。1871年,谢里曼在小亚细亚西北部(今土耳其境内)发现了特洛伊古城遗址。这反映了(     
A.古希腊民主政治的深远影响B.口述历史对历史研究的价值
C.《荷马史诗》的客观真实性D.特洛伊是古希腊最早的城邦
7日内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广东省肇庆市龙涛外国语学校高三下学期三模冲刺历史试卷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近代以前,东北地区开发较晚,城市化进程缓慢。从 1904 年开始,清政府鼓励移民开发东北,实施移民优惠垦荒政策,大规模移民进入东北,民国时期更是形成规模。随着大量移民的迁入以及近代交通业、近代工业的发展和港口的兴建,东北地区相继兴起一大批新城镇,九一八事变前,东北地区城市体系初其雏彤。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加大对东北的开发和巨额资金投入,客观上促进了东北城市迅速发展,但东北城市的发展是以经济的被掠夺为代价的。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叶,在内外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下,东北地区的城市出现了飞跃式的发展。到 1941年,东北大都市有沈阳、哈尔滨、长春等16处,小都市172处,另外还有一些小城镇,共计 312 处城镇。

——摘编自荆葱兰、张恩强《近代东北城市化进程中的关内移民》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之后,由于东北雄厚的基础,“一五”期间,国家建设了以156项工程为核心的近千个工业项目。苏联援建的156个项目,有1/3放在了东北。从投资额来看,东北占443%,接近一半。东北地区成为了共和国重点布局地区,也就是成为了我国工业发展的龙头、东北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迅速发展并走在了国家前列。

——摘编自姜妮伶《中国东北地区城市化发展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近代东北城市化进程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初期东北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走在国家前列的原因。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都城内外,自有文武两学,宗学、京学、县学之外,其余乡校、家塾、舍馆、书会,每一里巷须一二所,弦诵之声,往往相闻。

——摘自(宋)耐得翁《都城纪胜》

从宋到元,产生了大批新的蒙书。宋元以下,可以说只有较小的发展和补充,再没有很大的变动。

——摘编自张志公《传统语文教育初探》

(1)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材料一、二所反映的现象及其之间的联系。
(2)若要进一步研究材料二中的现象,你还可以从哪些角度入手,结合史实举一例说明。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陶绘是古希腊绘画艺术的重要代表。陶绘工匠的绘制题材多为时人关注的重大热点问题,如特洛伊战争、伯罗奔尼撒战争等。他们通过程式化的绘制方式将之转换成剧场性故事,不仅使叙事的内容能够被观者清晰辨认,还呈现出鲜明的民族文化和时代气息。由此可推知,古希腊的陶绘(       
A.彰显了浓郁的人文主义色彩B.注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C.体现了严肃典雅的艺术追求D.强调史学研究和艺术审美的结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