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冷战时期,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自认为是一种世界性的主导力量,因此对苏联及其盟友采取进攻性遏制政策。而现在,随着“东升西降”的态势显现,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无力采取进攻性遏制政策,转而构筑不同议题的防御性铁幕以保护自己与盟友。

材料二   近年来,美国推动大国竞争回归,但和平发展大势未改;全球化进程虽受挫折,但其趋向仍然是积极的,新型全球化必将体现超越性和先进性;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肆虐,使得全球性问题越来越突出,联袂应对全球挑战的呼声愈加强烈;地区合作受到更大关注,地区意识和地区认同愈加强烈。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人民网《多极化世界加速向我们走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进攻性遏制政策”的一个表现,谈一谈中国该如何面对“防御性铁幕”。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推动国际格局演变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022-07-05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北海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国家思想的淡漠是中国社会向现代民族国家转型中,传统的“天下”观念与现代“国家”观念发生冲突的必然表现,也是梁启超和20世纪初期的先进分子们在政治变革和社会变革中所遇到的共同问题。究其原因,梁启超认为“我国幅员寥廓,交通不便,国家统一之观念,本已未能深入人心”,加上几千年来封建专制制度的摧残,以致在民族危机的关键时刻出现“人民与国家休戚漠不相关”的悲哀。

——摘编自石培玲《梁启超视野中的民族国家与公民意识》

材料二   从最初的1314世纪近百年的积淀,西欧主要封建国家如意大利,法国,德国内部的工商业得到了初步的发展,市民阶层逐渐从封建地主阶级中分离出来……于是一场以文化思想,艺术领域的改革——文艺复兴,便催生了最初的民族主义。1718世纪的宗教改革和资产阶级革命是西方民族主义的第一次高涨时期。可以说,资产阶级革命催生出民族主义思潮第一次高潮的到来,极大的推动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革命发展,人们的民族意识空前发展,也促进了民族国家形成。

——摘编自网络资料


(1)根据材料一,概括梁启超认为中国人国家思想的淡漠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民族国家观念兴起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欧洲民族主义兴起的原因,并概括近代中西方民族主义的差异。
(3)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民族国家观念的认识。
2022-07-05更新 | 18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北海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之所以获得广泛深入的发展,就在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了应对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激化导致的大萧条,掀起了广泛持续的国有化浪潮,建构起国家垄断资本这一资本主义稳固的经济基础。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西方国家的私有化浪潮,国有经济的比重明显下降,以美、英为主导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尊崇新自由主义的基本理论,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监管。2008年国际金融与经济危机的爆发,标志着新自由主义的终结,发达国家的政治重新迈入另一个大的循环周期:凯恩斯主义和大政府时代,这一时期西方国家对经济的调节、干预和监管的恢复和加强,直接推动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深化。

——摘编自刘儒《后金融危机时代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及其发展》

材料二   正如一些苏联学者指出的“这样全面的工业改革,不言而喻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应该经过几个州若干年试点后,再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改革的结果使企业下放过了头,权力分散过了头,从而削弱了国家对国民经济必要的集中统一领导和计划管理,致使地区的“分散.主义”和“本位主义”泛滥。从改革方法来看,赫鲁晓夫往往凭个人的主观愿望,依靠行政命令强制推行改革。对此苏联学者布拉尔茨基发表的文章分析说,赫鲁晓夫的改革是不彻底的和低效益的。其原因是他用传统的行政方法、官僚主义方法搞改革,不重视人民群众的作用,没有发动劳动人民为改革而斗争。

——摘编自陆南泉《如何评价赫鲁晓夫时期的改革》


(1)根据材料一,概括二战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
(2)根据材料二,简析赫鲁晓夫改革失败的原因。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二战后西方国家与苏联经济政策调整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