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前,因为中国历代政府严禁人民私自出洋,也严禁外国人从中国口岸掠贩人口,所以无论是中国人民自行出洋做工,还是外国人掳掠华工出洋,都为非法的私下行为。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以英国为首的侵略者一面继续私下非法掳掠华工,一面谋求掳掠华工正规化、法定化。他们与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的招募华工及华工权利规定。但外国招募华工并非完全按约办理,亦非如有的论者所言,清政府置华工权利于不顾,而是清政府尚不知外国招募华工及华工遭遇困难之实情。1872年,清政府从“《新报》所载等多方所知古巴地方之华工,其受苦视在秘鲁者略等”。后派陈兰彬等人前往古巴,将调查结果形成文字报告,即《古巴华工调查录》。以此为据,总理衙门最终获得英、法等五国的支持,并于1877年迫使西班牙签订《会订古巴华工条款》十六条,以保护和维护华工在海外的权益。

——摘编自虞和平陈君静《陈兰彬与中国维护出国华工权利的起始》

材料二   近代美国华人移民绝大部分来自广东等沿海地区,且多为自耕农,几乎没有受过学校教育,这是19世纪中晚期华人移民的总体形象。华人移民到美国后,多从事非技术性工作或技术性不强的工作,很少有人从事与大工业机器生产相关的、对劳动技能要求严格的工作。移民到美国的华人对当地的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央太平洋铁路公司的四大股东之一利兰·斯坦福在18651010日给约翰逊总统的一份报告中说:“(华工)一个阶层,他们安详、平和、耐心、勤劳、节俭,他们(比白人劳工)更谨慎和节俭,因而工资少点也毫无怨言……如果没有华人,要在《国会法案》规定的时间内建成这个宏大的全国性工程的西段,是完全不可能的。”

——摘编自许国林《近代美国华人移民的职业变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中后期大量出国华工遭遇困境的原因,并说明《古巴华工调查录》在华工问题上的史料价值。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近代华人移民美国的认识。
2 . 20世纪80年代初,一家外国媒体刊发了这样一则报道:“中国人正甩掉‘越穷越光荣’‘越穷越革命’的价值追求,不再恐惧‘割资本主义尾巴’‘万元户’成了他们能力与幸福指数的象征。”该报道反映了当时
A.农民的改革探索得到认可B.改革开放带来的观念转变
C.物价飞涨引发的拜金潮流D.西方对中国的价值观输出
3 . 从他们“恃势不恃信”“贵法不贵义”“恃术不恃信”等价值判断中可以明显看出其价值取向的 实际目标和对非君权价值的排斥。据此推知,材料中“他们”所属的学派是
A.儒家B.道家C.法家D.墨家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表建国后各时期的教育方针和口号演变

时间教育方针和口号
194910月—19764195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教育要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教育要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也因此成为了这一阶段最具代表性的教育口号。
1978年—1997随着教育界拨乱反正,全国各地流行“尊师重教”的口号,这也成为这一时期的代表性教育口号。1988年以后重视“数理化”“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这一教育口号在当时深埋人心。在农村地区则流行“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
1998年至今199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决定》提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适应21世纪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社会主义新人”的战略思想。20世纪末“素质教育"成为中国的教育口号主题词。2017年党的十九大提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摘编自谢翌,潘安童的《新中国教育口号的价值嬗变与理性审思》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两个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5世纪意大利佛罗伦萨的著名学者费奇诺提出,“如果我们认识事物是为了认识自己,那么认识自己就是为了认识上帝”,但“上帝只有在人身上才能表现出完全的神性”。这一认识
A.蕴含了人文主义的精神内涵B.反映了宗教改革的理性精神
C.升华了探索自然奥秘的价值D.否定了罗马教廷的精神权威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伯利克里去世后,雅典没有形成一个稳定的、能够使民众信服的领导核心,不同派别的政治斗争分化了公民集体,个人利益开始超越国家利益成为主流的价值观念。这说明古代雅典
A.城邦是民主政治的基石B.缺乏集体决策约束机制
C.公民政治重视个人价值D.激发了公民的参政热情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匡亚明认为,孔子在周礼的基础上加以改造,并为后代的儒学社会所继承、实践和继续 改造的礼,“是封建社会把等级森严的尊卑、贵贱、亲疏等政治的宗法的关系加以规范化的准 则与仪式”。孔礼富有一种“变化”的特性,所以它并不等同于维护奴隶制度的周礼。孔礼之 所以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始终被尊崇,是因为它拥有着多层次的丰富内涵,其中既有因 其“变化”的特性而不断“损益”的成分,又有真理性的恒久不变的部分,而这具有真理性的一 部分,才是其核心部分和精华所在。

——摘编自王涛《孔子“礼”的思想内涵及其当代价值》

材料二   孔子认为,礼乐制度的松弛、崩坏,导致社会动荡,极力主张“道之以德,齐之以礼”,重建 社会秩序。孔子曾把重建礼乐秩序的希望寄托在统治者身上,称:“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 他一度入仕为官,以求实现其治国理想。他还提倡“学而优则仕”,其弟子亦多有入仕者。孔 子认为一个人要成为完美的人,必须用礼乐规范个人的言行举止。个人“不学礼,无以立”, 在言行上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摘编自王钧林《中国儒学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关于“礼”的思想内涵。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孔子关于“礼”的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孔子思想在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