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7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很早就有设置专门的官吏掌管农业、传授农业技术的记载。“劝课农桑”是历代皇帝倡导农业生产的一项重要政治活动,也是地方官吏的职责之一。周朝时期就有官吏承担起传授农业技术的责任。而一些在劝课农桑上作出过重大贡献的官员也得到了百姓的交口称赞。如宿州一石碑上记载的“民获所利,刻石以颂刺史”,即用以铭记该官员推广“淤田法”使当地农业获得发展的事迹。我国古代许多农业创新之举也多为官员实践得出并推广的。总之,我国古代的农业技术的传授与推广大多是由地方官吏负责的。

——摘编自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育漫话·中国古代农业教育》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地方官员成为我国古代农业技术推广主体的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对于研究唐宋时期农业发展有何史料价值。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家定两税,本意在忧人。厥初防其淫,明敕内外臣。 税外加一物,皆以枉法论。奈何岁月久,贪吏得因循。 浚我以求宠,敛索无冬春。织绢未成匹,缫丝未盈斤。里胥迫我纳,不许暂逡巡……

―《白居易集》卷2《重赋》

材料二   两税法推行后,有人评价道:“每州各取大历(唐代宗年号)中一年科率钱谷数 最多者,使为两税定额,此乃采非法之权令以为经制,总无名之暴赋以立恒规”。

——(唐)陆贽《翰苑集》

材料三   (两税法施行后)天下便之,人不土断而地著,赋不加敛而增入,版籍不造而得 其虚实,贪吏不诫而奸无所取,自是轻重之权始归于朝廷。

——(宋)欧阳修宋祁《新唐书》


(1)研究唐代两税法时,你如何看待材料一这类史料的价值。
(2)指出材料二、三对两税法认识的不同之处,并由此得出影响历史解释的主要因素。
2022-02-20更新 | 336次组卷 | 6卷引用:广西桂林市阳朔县阳朔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由大陆、台湾、香港的57位学者共同撰写的《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已在大陆出版。两岸史家就其各自所熟悉的专长研究领域,在充分尊重史料的基础上,本着承认差异性的原则,共同撰写。该丛书的编纂体现了
A.价值判断高于史实判断
B.史学交流赖于经济交流
C.历史共识需要相互包容
D.两岸史家价值观念趋同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下列四则史料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不同时期的选官制度,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①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②进士以诗赋取人
③三句承题,两句破题,摆尾摇头,便道是圣门高第
④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
A.①②③④B.④①②③C.④③②①D.④②③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据史料记载,朱元璋传世之御容有二(见下图),一为温文儒雅、五官端正者,一为雄豪奇伟,深目长颊者,二者均常见之。朱元璋画像布有“正像”与“异相”的原因最可能是
A.明朝绘画技术水平已下降B.朱元璋前后期相貌变化大
C.帝王形象与政治需要结合D.为威服世人伪造奇貌异相
2022-02-08更新 | 119次组卷 | 3卷引用:广西桂林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福建莆田自古以来就重视妈祖文化的弘扬,迄今发现年代最早妈祖文献《圣墩祖庙重建顺济庙记》是研讨“海峡和平女神”妈祖的重要史料,其中记述“神居其邦,功德显在人耳目”,“神有德于民,有功于国”;在重建庙宇时将妈祖神像迁入正殿之中,而以原来居中,居左的神像陪祀左、右,“以正序位”。上述材料不适用来研究
A.郡县制B.乡土历史C.民间习俗D.等级制度
2021-04-22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桂林市兴安县兴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如表是摘录自春秋战国时期的部分典籍史料。据此可反映当时
文字材料出处
言而民莫不信,行而民莫不说,是以声名洋滥乎中国,施及蛮貊《礼记》
南夷与北夷交,中国不绝若线《公羊传》
(中原诸国)"杂用夷礼”“用夷变夏”《左传》
四海之内若一家《荀子》

A.各诸侯国之间战争频繁B.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地区
C.民族之间文化认同加强D.传统礼乐制度遭到冲击
2022-04-09更新 | 314次组卷 | 5卷引用:广西桂林市临桂区五通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8 . 西周征服殷朝后,把姬姓的近亲近族,一批批分送去东方,择定交通及军略要冲,圈地筑城,长期屯驻……在其相互间,建成了一个包络黄河流域,乃至南达汉水、准水,甚至长江北岸的庞大交通网。该史料可用于论证西周分封制的实行
A.扩大了区域经济文化交流B.形成了森严的等级秩序
C.加强了对边疆的直接管理D.确保了军事斗争的胜利
9 . 有史料记载,明清时期,江浙地区市镇空间扩张明显,如王江泾“左右三十里内,各乡悉统玉泾镇”;塘栖镇所属四乡“东西相距六十里,南北相距二十五里”;金泽镇四乡周围28里。这说明,当时江浙地区市镇的发展
A.影响了古代城乡经济布局B.导致专业化特色化村镇出现
C.加速了当地自然经济的解体D.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2020-09-25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桂林市兴安县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世纪欧洲的封建领主为了对外作战及镇压内部反抗,都拥有一批骑士。骑士文学的产生与中世纪封建制度的形成密切相关。

骑士文学是欧洲中世纪世俗文学的主要成就,最初产生于11世纪下半叶,盛行于12、13世纪,14世纪时走向衰落。骑士文学主要描写骑士的冒险经历和骑士的典雅爱情,主要包括三种文学样式:英雄史诗、骑士抒情诗和骑士传奇。

骑士文学很好地诠释了中世纪的美学精神,深受中世纪欧洲民众的喜爱,并得到了广泛流行,当时欧洲各文学大国均出现过骑士文学的繁盛期。一些英雄史诗继承和体现了古希腊、罗马时期荷马和维吉尔史诗传统,宣扬集体主义、英雄主义精神,表现忠君爱国思想,歌颂以国家和民族利益为重的英雄形象。除此之外,中世纪的骑士身上也怀有古希腊英雄式的理想——张扬个性的欲望和建功立业的抱负。《罗兰之歌》就突出地体现了这种思想,罗兰的形象鲜明地体现了中世纪英雄的基本特征——对宗教的虔诚以及勇敢和忠诚。

——摘编自张琳琳《论欧洲中世纪骑士文学的美学精神》

(1)根据材料,概括中世纪欧洲骑士文学的主要特征。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世纪欧洲骑士文学广泛流行的原因,并指出骑士文学的史学价值。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