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28 道试题
1 . 下表俄(联)共布代表大会教育水平百分比
代表大会高等教育 中等教育初等教育家庭识字
八大(1919)23.924.937.014.1
九大(1920)9.423.432.110.6
十大(1921)7.723.348.47.4
十一大(1922)8.621.0011.2
十二大(1923)未统计29.449.7未统计
十三大(1924)6.617.966.88.8

表2数据反映了这一时期苏(俄)联
A.国家高等教育水平不断下降B.高级知识分子日益受到重视
C.各阶层代表分布渐趋于均衡D.工农群众政治地位逐渐提高
2 . 下图是美国1890—1945年的某项经济指标统计示意图,依据所学分析,该示意图最有可能是哪一项数据
A.农业发展指数
B.工业发展指数
C.失业人数指数
D.黄金储备总量
3 . 据江苏省统计局权威数据统计:江苏对外贸易从1974年出口0.77亿美元起步,到1996年出口超100亿美元,用了近23年;从出口超100亿美元,到2000年出口超200亿美元,用了4年时间。江苏外贸出口4年就达到第二个百亿美元的主要原因是
A.南通等沿海港口城市开放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推行
C.浦东开放带来的辐射效应
D.中国加入WTO促进经济发展
2016-10-11更新 | 309次组卷 | 19卷引用:重庆市南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80年代,个体户成为受欢迎的职业。90年代,许多人放弃原来的工作投身到私营工商界,“下海”成为这一时代的热词。热门行业变成了海关、外企、银行、证券等。进入21世纪,通讯、网络、IT等成为热门行业;文化娱乐行业逐渐发展起来;外企依然受欢迎,翻译、同声传译等成为人才紧缺职位。2010年以来,健身教练、营养师、宠物医生等职业成为不少人的选择。

我国的职业分类也不断调整,199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共收录了1838个职业。2015年,重新修订时新增“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员”、“快递员”等职业。2019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部门发布了包括人工智能工程技术人员、物联网工程技术人员、大数据工程技术人员在内的13个新职业信息。

——据《改革开放40年,来看看我们的职业变迁》等整理

材料二   在改革开放初期,人们的职业选择仍处于“统包统配”“毕业分配”“安置工作”状态,“计划经济时期,人们很难获得职业横向流动的机遇。”陈宇说,市场经济则赋予人们自主择业、创业、自由流动的权利,激发了劳动者的主动性、创造性,给职场注入活力。

而信息时代也给雇佣劳动关系带来变革。“一个人不再固定从事某一项职业,可以身兼多职,实现劳动和职业的多元化。”近几年来,拥有多重职业的“斜杠青年”得到更多理解,“铁饭碗”不再是年轻人的唯一目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诠释着当前人们就业的特点。独立自主的职业观念悄然生发……

——陈宇《改革开放与中国职业变迁观察》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围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职业结构变迁”自拟论题,加以论述。(要求:表述成文;立论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5 . 在1937年11月陕甘宁边区的乡、区、县普选中,有70%的选民参加了选举。晋察冀边区在1940年大选时,参选乡民的比例在70%以上,中心地区的平山、灵寿等县达90%以上。上述数据可用来说明(     
A.统一战线阶级基础扩大B.工农民主政权得到了巩固
C.基层自治体制趋于完善D.根据地动员能力日益增强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6 . 下表为1951年山西省长治地区农业生产数据,这说明(     
项目农业合作社互助组单干户
粮食亩产量(石)2.0751.9031.621
人均收入(元, 旧币)380180320430305000
合作社社员收入与 1950年相比91%增加, 6.7%持平, 2.7%减少
A.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势在必行B.集体化生产具有一定优势
C.农民生活得到了很大改善D.农民创造精神得以充分发挥
2024-05-17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重庆市九龙坡区高三下第三次学业质量抽调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下面是某学者研究中国户籍史的专著目录及概要。

目录概要
第一部分户籍制度的形成与中国封建统一国家的建立战国时期,自耕农阶层广泛出现,商鞅变法确立了包括户籍制度在内的各项国家制度。到秦汉,中央集权的管理体制加强,通过设计周密的户籍制度实现对整个社会的有效控制。
第二部分户籍制度的发展与封建国家的鼎盛魏晋南北朝,均田制增强了国家对土地的控制,户籍制度的基础更加稳固。隋唐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体制已经接近完备,大索貌阅后,户籍制度更加趋向完善细密。
第三部分户籍制度的变异与封建国家的成熟宋代,租佃制充分发展,城市工商业空前繁盛,主、客户成为两大主要户口类别,户籍与赋税在一定程度上分离。元朝实行了带有民族压迫色彩的户籍政策和世袭的军户、民户和匠户制度等,这些与宋代相比是一种明显的逆转。
第四部分户籍制度的松懈与封建国家的衰落明代通过严刑峻法来实施黄册制度,至明中后期,商品经济兴起,“一条鞭法”推行,户籍制度与赋役制度基本脱离,黄册制度逐渐松弛。清代废止黄册制度后,确立了以单纯的人丁编审为核心的户籍管理制度。“摊丁入亩”后,户口不再作为征税的依据,户籍最终也永停编审。

——摘编自王威海《中国户籍制度——历史与政治的分析》

材料二   乡村共同体是理解西欧中世纪乡村社会的钥匙,作为精神遗产则穿越了时空,影响深远。中世纪村庄在相当程度上独立管理自己的事务,有自身长期形成的习惯法即村法,有自身的权力机构村民会议,有自身的选举出来的管理人员,而且具有与上级权威机构打交道的合法地位。依照其观念,任何过失都是对共同体的冒犯,因此共同体的成员既是公诉人,又是法官,享有出席法庭并依法裁决的权利。而村头是整个庄园—村庄混合共同体的关键人物,他须经村民选举产生,如遇领主阻挠,村民甚至不惜以集体拒服劳役或支付现金的方式坚守自己的权利。村庄共同体以地域而不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成员具有共同理念、共同担当、共同抵御的集体意识。

——摘编自侯建新《西欧中世纪乡村组织双重结构论》

材料三   2020年,我国组织实施了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与前六次相比,“七普”全面引入电子化方式进行登记,利用互联网云技术实现数据的实时上传,还利用部门行政记录数据对普查进行核验比对。“七普”为了解全国人口状况和发展趋势提供了详细的分年龄人口信息,也为人口领域学术研究提供了坚实的数据基础。

——摘编自张现苓《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年龄数据准确性分析》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户籍制度演变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西欧乡村共同体特有的内涵。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国家治理的角度说明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战略意义。
2024-05-11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下表中各项数据的变化最能说明上海地区(     
1928—1934年上海离婚案主动方性别统计表

离婚主动者

男方

女方

双方协议

合计

人数

人数

人数

1928(8-12月)

56

15.14

87

23.51

227

61.35

370

1929年

133

20.62

133

20.62

379

58.76

645

1930年

177

20.75

138

16.18

538

63.07

853

1931年

64

10.02

48

7.51

527

82.47

639

1932年

25

6.03

43

10.36

349

83.61

415

1933年(1-6月)

5

1.85

21

7.78

244

90.37

270

1934年(1-8月)

1

0.40

31

12.55

215

87.05

247

——据《近代中国史料丛刊》

A.传统婚俗观念完全转变B.平等法制意识影响婚姻观念
C.女性政治地位显著提高D.社会动荡冲击家庭婚姻稳定
9 . 1912—1936年中国钢铁业人均占有量情况表(单位:公斤)表中的数据变化主要是因为(     

年份

生铁

1912

0.099

0.06

0.004

1936

84.96

0.88

1.725

A.抗日战争需要的推动B.国民政府政策的调整
C.群众反帝爱国的促进D.西方侵略势力的削弱
2024-03-19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名校联盟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10 . 近年来,中国抢抓互联网带来的时代机遇,发挥理念、制度、应用、数据、市场等方面优势,全面助力改革开放,助力中国式现代化。推动数字化与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深度融合,不断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链条的改造,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不断释放数据要素对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加快制造业、服务业的数字化转型,促进数字减贫,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这说明(     
A.现代科技各领域相互渗透B.现代科技孕育新的增长点
C.科技进步为人们认识世界提供新视角D.现代科技拓展了国家社会治理的新领域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