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28 道试题
1 . 互联网大数据正催生医疗产业向移动化、智能化和信息化发展。在远程医疗、可穿戴设备、在线问诊预约等领域,通过信息共享,全程跟踪病人的健康信息,可以让患者享受连续的整合医疗服务。这有利于(       
A.完善医疗服务,利于民众健康B.统筹城乡发展,实现优势互补
C.改善基础设施,提高生活质量D.实现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
2023-03-08更新 | 140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渝东九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如今很多地方政府采纳智能交通控制技术,对各个方向交通车辆的数据进行分析,按照最优算法自动控制各个方向红绿灯的关闭与点亮,提高路网和路口通行能力。由此可见(     
A.人工智能提高了公共服务水平B.科技杜绝了严重交通事故的发生
C.科技推动政府机构职能的转变D.信息技术颠覆了人们的社会生活
2023-02-17更新 | 282次组卷 | 5卷引用:重庆市巫溪县尖山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如图为1952—1957年中国经济发展数据图,从图中信息可知该时期(     
A.社会主义工业化已经基本实现B.农业生产呈现下降趋势
C.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得到体现D.国民经济结构严重失衡
2022-12-28更新 | 267次组卷 | 5卷引用:重庆市普通高中2023届高三学业水平选择性考模拟调研(一)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先祖在从蛮荒走向开化的路途中,少不了对数字和形状的研究与琢磨。早在殷商时期(约公元前1300~约公元前1046年)的甲骨文中,就已经出现了13种计数单字。最晚在春秋末年,人们就已经普遍掌握了十进制的计数方法,并且可以随意使用“算筹”这种工具进行运算,这一运算能力在当时的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九章算术》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古代数学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它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数学宝典,涵盖了战国、秦朝,汉朝时期的数学成就,它甚至还提到了分数问题和盈不足问题。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出现了三位伟大的数学家——刘徽与祖冲之父子……到了宋元时期,中国古代数学研究的繁荣顶点出现,在这一时期也涌现出了大批有成就的数学家。

——摘编自中国数字会网站《中国古代数学简介》

材料二   李约瑟经过研究,提出了著名的“李约瑟难题”。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但是缺乏精确验证和数理逻辑。传统文化有形象思想和深奥模糊的混沌特征,诸如道家学说的太极、元气,经络、风水、阴阳等,都普遍存在着“妙处难与君说”的特点。中医虽然神奇灵验,却没有西欧的化验验证和精确数据。中国古代科学多为经验总结性的应用科学,虽然注重记录现象,也有直觉猜测,但缺少逻辑推理、数理分析和实验验证,因而古人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所以,中国虽有四大发明,但未能揭示其原理,虽有最早、最全的太阳黑子和新星爆发记录,却陷入了“天人感应”的臆测而没有建立科学的天文学体系。

——摘编自[英]李约瑟《中国古代科技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先秦至宋元时期数学发展的主要历程。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科技具有优势的领域,并简析中国古代科技的主要特征。
2022-12-21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云阳县南溪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5 . 中华人民共和国前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构成的数据:第一届代表总数1226人,其中中共党员人数为668人,民主党派人士为274人,无党派人士为284人;第二届代表总数为1226人,其中中共党员708人,民主党派人士为284人,无党派人士为234人;第三届代表总数为3040人,其中中共党员为1667人,民主党派为565人,无党派人士为808人。对以上数据信息的理解,正确的是(     
A.中国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共和体制B.全国人大代表由民主选举产生
C.全国人大代表具有广泛的代表性D.全国人大是统一战线组织形式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联合国粮农组织数据显示,由于新冠肺炎疫情、极端气候、地缘冲突等影响,2020年全世界有多达8.11亿人口面临饥饿威胁,比2019年增加1.61亿;全球23.7亿人陷入粮食危机、无法获得充足的食物,比2019年增加3.2亿人,这是历史上饥饿问题最严重的时期之一。为解决当前国际粮食安全问题,世界各国应
A.以农业经济建设为中心B.着力实现土地公有
C.加强国际合作开放市场D.关注食品安全问题
2022-05-31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半期考试历史试题
7 . 下面为我国城市私营企业和个体经营户就业人数占城市就业人口比重(%)图。图中数据的变化反映了我国
A.非公有制经济成为市场主体B.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探索成就
C.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呈多样化D.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初步形成
2022-05-14更新 | 291次组卷 | 6卷引用:历史-2022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重庆卷)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棉花的品种是亚洲棉和草棉,均从国外传来。亚洲棉最早发现于古印度,西汉时期传入我国,在华南地区先种植,逐步推广至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和东北。草棉原产于非洲,先传到阿拉伯地区,后传入伊朗等国,东汉时期传入我国新疆吐鲁番地区,并向甘肃扩展。三国时期,珠江、闽江流域巳普遍种植棉花。在取得栽种技术和纺织技术的突破后,棉种约在宋元之际完成了向中国内地的传播。元世祖曾设立江西、福建、浙东、湖广、江东五省木棉提举司,强迫百姓每年缴纳棉布十多万匹。明太祖于1367年下诏:“凡民田五亩至十亩者,栽桑、麻、木棉各半亩;十亩以上,倍之。麻,亩征八两;木棉,亩四两。”经过元至明约两百年的传播,棉花种植和棉纺织巳基本推广到全国。《天工开物》中记载:“棉布,寸土皆有,织室,十室必有。”

——摘编自丁培利等《中国古代“布”的材质演进一 兼论棉花在中国的普及》

材料二   中国历史人口增长曲线


——据王育民 《中国人口史》的数据制作

材料三   清乾隆年间, 植棉专家、直隶总督方观承主持绘制了一套棉花图册,记录了从植棉到纺织印染成布的整个过程,包括布种、灌溉、耘畦、摘尖、采棉、拣晒、收贩、轧核、弹花、拘节、纺线、挽经、布浆、上机、织布、练染等共16幅图,每图附有言简意赅的文字说明。据《清史稿》记载,乾隆三十年(1765),“高宗南巡,观承迎驾,条举木棉事十六则,绘图以进”,乾隆皇帝对《棉花图》反复诵读,叹为观止,备加赞赏,欣然在图上题写七言诗16首,下诏颁行天下。《棉花图》因此也称《御题棉花图》,它全面系统地展现了清代前期我国北方,特别是冀中一带棉花种植业及纺织手工业的实况,是迄今已知国内最早而较完备的棉作学图谱。此后,方观承精心临摹副本,并将其付诸石刻。《棉花图》原本不知所归,但刻石完好流传至今。

——摘编自蒋介石 《新生活运动之要义》(1934 年2月)


(1)根据材料一,简述棉花传入中国并得到推广的历史过程,并概括中国古代推广与利用棉花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公元3世纪至16世纪中国人口的变化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广泛植棉与人口增长的关系并说明理由。
(3)根据材料三,《御题棉花图》颁行天下反映了清朝统治者的什么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御题棉花图》的历史价值。
2022-10-22更新 | 217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三)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据如表数据可知(        
年份海外分支机构总产值占GDP的比例海外分支机构销售额占GDP的比例海外分支机构出口总额占全球出口额的比例
19854.77%20.02%30.30%
19955.99%27.63%14.86%
20059.03%46.18%32.31%
201010.24%39.98%33.04%
A.世界经济在曲折中获得发展B.跨国公司主导经济全球化
C.跨国公司推动世界贸易发展D.国际分工向广度深度发展
2023-06-20更新 | 190次组卷 | 4卷引用:重庆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调研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随着隋朝的灭亡,唐朝兴起。日本遣唐使回国后曾描述唐朝曰:“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公元663年,倭国援助百济水军与唐罗联军在白村江一带展开决战,百倭联军战败。(日)天智四年、六年和八年,日本派出遣唐使,与唐朝重修旧好。日本与唐朝通过贡赐关系实际上建立了变相的官方贸易往来。遣唐使贡献的赠品主要有银、绢、丝、绵、布等,唐朝回赠的礼物主要有书籍﹑彩帛、香药、工艺品等。

——摘编自伊宁《试析日本遣唐使出使的目的》

材料二   16296月的日食之前,礼部向崇祯帝提交了一份预报,其中列出了《大统历》、(回回历法》和“新法”(西方天文学)三组预报数据。经过对日食的观测,徐光启用“新法”推算独验。在这种情况下,礼部上书请求修改历法,并荐徐光启主持其事。徐光启正式领取了修改历法的敕书关防,设立历局。他先后将耶稣会传教士罗雅谷、汤若望招进历局。《崇祯历书》编译或节译的西方天文学家的著作主要包括托勒密的《至大论》、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等。在征求崇祯帝的意见后,他以“节次六目"和“基本五目”的形式译撰西法,使治历有法可依,有数表可查,其中以讲述天文学基础理论所占篇幅最大。

——摘编自邓可卉《天文史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遣唐使来华的时代背景,并指出遣唐使的使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崇祯历书》成功编修的历史条件,并分析《崇祯历书》对我国科学发展的作用。
2022-03-05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九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12月联考历史试题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