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581 道试题
1 . 宋代在铜矿坑冶处设置机构,招集坑户,支给本钱;坑户自雇工匠从事开采,采得矿石后即送到官炉中冶炼,所产铜、铅交送官府。如信州铅山坑户募集十余万人昼夜开凿,生产铜、铅上千万斤。据此可知,宋代(     
A.匠户已获得完全人身自由B.钱荒现象得到根本好转
C.官营矿冶业吸纳民间力量D.雇佣劳动关系开始出现
2024-04-22更新 | 91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试题-高中历史
2 . 2013~2022年,我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货物贸易累计规模达到19.1万亿美元,年均增长6.4%,增速既高于同期我国外贸整体增速,也高于同期全球贸易增速。这深刻地反映中国正在(       
A.实践“求同存异”方针B.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C.推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D.主导经济全球化进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801出版的英国漫画《漫画商店》(如图),呈现了当时伦敦一种常见的场景:在版画商店的橱窗前,拥挤的人们观赏和评论着描绘各种社会现象的漫画。此画中有驼背的老头、失去下肢的残疾人、时髦的姑娘、怀抱婴儿的妇女、衣冠楚楚的绅士,甚至还有黑人。这反映出英国(     

A.阶级矛盾的缓和B.文化消费的单调C.平民社会的来临D.大众教育的普及
4 . 王阳明编制并颁行的《南赣乡约》除了以文告的形式澄清了乡约的目的及精神外,还将朱元璋的圣训“六谕”的内容融入其中。自此时起,宣讲“圣谕”便成为乡约的主要内容。由此可知,明朝后期的乡约制度(     
A.逐步丧失儒学色彩B.开始与法律合流
C.推动了乡村的自治D.凸显出强制性特征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八思巴(12351280),生于吐蕃贵族之家,跟从伯父高僧萨班学习,精通藏传佛教经典八思巴是尊称,意为“圣者”。窝阔台汗时,蒙古军进入吐蕃引起震动。1244年,八思巴跟随萨班北上凉州会盟,吐蕃各僧俗首领表示归顺。1251年,萨班去世。八思巴继为藏传佛教萨斯迦派首领。1253年,在六盘山谒见忽必烈,备受崇敬。中统元年(1260),忽必烈即帝位,封八思巴为国师,赐玉印,让他统领天下释教。至元元年(1264),立总制院(后改名宣政院)管辖全国释教和吐蕃僧俗政务,以国师领之。至元六年,八思巴创制成以藏文字母为基础的蒙古新字(即八思巴字)颁行。八思巴升号为帝师、大宝法王,元世祖把吐蕃十三万户指定为其供养地。十一年,八思巴祝贺元军攻克南宋诸城,劝戒行善止杀。八思巴著有《彰所知论》等著作。

——摘编自《中国历史大辞典》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八思巴被忽必烈封为国师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八思巴的历史功绩。
2024-03-15更新 | 109次组卷 | 4卷引用: 2024届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高三下学期三诊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读下图,“英雄”一词的高频亮相表明(     

A.严重的民族危机下国人对政治人物的关注
B.义和团扶清灭洋口号得到国人的普遍支持
C.列强侵略使国人的民族主义意识开始觉醒
D.国人对摆脱民族危机建立现代国家的渴望
7 . 泛非主义思想产生于19世纪末,是非洲人民反殖斗争、反对白人种族主义和美洲黑人反对奴隶制斗争的产物;1900年在伦敦举行的第一次会议讨论了全世界黑人的境遇问题,提出“非洲是非洲人的非洲”的口号,形成了泛非主义思想;一战后,又连续召开了5次泛非大会。由此可见泛非会议(     
A.导致了非洲的殖民秩序崩溃B.促进了非洲经济一体化发展
C.唤醒了非洲的民族自决意识D.维护了非洲地区文化统一性
8 . 康熙年间,江南等地出现的包买商开设“账房”或“行号”,这种“账房”或“行号”拥有大量的织机和原料,或自行设机督织,或将织机、原料分给小机户为其生产,在账房周围有众多的小机户及织工受其支配。账房的出现说明了(     
A.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B.生产出现明显的分工
C.人身依附关系的强化D.新型经营模式的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罗马共和国晚期的城市法规定,在建筑不能确保重建的前提下,禁止建筑所有人拆除建筑物;国家有权要求所有权人维护建筑物,若其无法承担建筑物修缮费用,建筑物则会被出让给他人。此法律意在(       
A.捍卫公民政治权益B.保护个人私有财产
C.维护社会公共利益D.促进司法规则完善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奥斯曼帝国苏莱曼时期(1494-1566),天主教在位于伊斯坦布尔、加拉塔等重要城市有十余座教堂。帝国还鼓励境内的异教徒出国学习,学成归来后被授予各自教内的重要职务,继续领导各自教派的管理与建设。这表明苏莱曼时期(       
A.天主教成为帝国的文化符号B.宗教政策相对宽容
C.致力于武力征服拜占庭帝国D.各教派呈均势格局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