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9 道试题
1 . 《宋朝事实类苑》中有记载:福州有一老媪,善酿美酒,士人们常到她那儿喝酒,并为这家酒店写了一个酒望子(酒店招牌)诗:“下临广陌三条阔,斜倚危楼百尺高”,自此“酒售数倍”。这反映了(       
A.官府鼓励商品贸易B.商品销售手段多样
C.士人投身商业活动D.文学与商业的融合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李济(1896—1979)又名李济之,湖北钟祥人,中国现代考古学之父。李济始终将考古学视为历史学的分支,认为考古学的责任是用自然科学的手段,搜集人类历史材料,整理出来,供史学家使用,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真实可靠的历史,最终推动健全的民族意识形成。针对上古史研究文字记录严重不足的状况,李济认为应关注地质、气象、古生物、人类文化遗址、民族学、人类体质学等各涉及多门学科的资料。他主张采取比较法,做到中国与外国比,国内各区域相互比,“比较各处的事实”“认识各处实物的真正价值”。他赞成在考古资料收录方面应详细记载出土时间地点和周围环境的做法,认为这体现了史学家求真的态度与素养,此外还要保持有控制的想象力。

——摘编自杨天通《考古和人类学视野下的古史重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李济的学术主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考古学对史学研究的价值。
3 . 范晔《后汉书》中记载:“西部都尉郑纯为政清絮,化行夷貂(少数民族),君长感慕,皆献土珍、颂德美。”东汉郑纯的做法(     
A.促进了小农经济发展B.增强了中央政权核心凝聚力
C.加强了君主专制统治D.奠定了多元一体的政治格局
2023-10-13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乐山市沐川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4 . 古代罗马称呼中国为“赛里斯”,意指丝之国,地理位置模糊。《后汉书·西域传》对大秦有如下记载“其人质直,市无二价。谷食常贱,国用富饶”。这说明了古代东西方(     
A.政府之间建立直接交流B.同属农耕文明的代表
C.掌握了对方的准确信息D.不同文明的早期联系
2023-07-06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乐山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从商代卜辞的记载中看,卜辞中关于“桒禾”“受禾”“受黍”“登黍”“告麦”“案年”“桒年”的记载,非常之多,此外尚有因农产物的关系而“卜雨”的记载。据此推知,商代(     
A.社会经济分工日益细密B.经济生活充斥神秘色彩
C.精耕细作耕作方式形成D.农业成为主要生产部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元曲中有很多有关体育方面的记载,下表摘录的是元曲中描写马球运动和蹴鞠运动的场景。这可以用来说明(     

材料

出处
蹴鞠场中,鸣珂巷里,南北驰名,寰中可意。……款侧金
莲,微那(挪)玉体,唐裙轻荡,绣带斜飘,舞袖低垂。
关汉卿《越调·斗鹌鹑·蹴鞠》
款款的骤龙驹,轻轻的探身躯,杓棒起,月轮孤,彩落,
晓星疏。
无名氏《阀阅舞射柳蕤丸记》
A.艺术创作提升女性社会地位B.体育运动丰富了文学创作题材
C.女性形象在文学作品中涌现D.元曲作品具有浪漫主义的特色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文选•思玄赋》李善注引《淮南子》记载:“汤时大旱七年,卜用人祀天。汤曰:‘我本卜祭为民,岂乎自当之。’乃使人积薪,剪发及爪,自洁,居柴上,将自焚以祭天。火将燃,即降大雨。”商汤拯救万民,被万世颂扬。这说明(     
A.祭祀活动确具实效性B.小农经济具有脆弱性
C.商汤以仁德治理天下D.神权与王权开始结合
8 . 五帝时代指的是古史传说中夏代以前的中国上古时代。根据文献记载,“五帝”的提法当始于西周或春秋时期,目前所见关于五帝时代的文献都在晚商以后。东汉的《越绝书·宝剑篇》记载:“赫胥(黄帝之孙)之时,以石为兵,断树木为官室。”这表明(     
A.先民对远古时期记载丰富B.五帝时代与考古学发现已经相互印证
C.古史记录系统的周密完备D.传世文献提供了五帝时代存在的可能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时期,江南市镇、城市的新增人口,为城镇消费经济增添了新的成份,推动了消费的大众化。从地方文献记载中,我们经常可看到城镇中属于社会底层的人群正在向原有的消费阶层挑战,“服饰器用竞相僭越,士庶无别”“自明末迄今,市井之妇,居常无不服罗绮,倡优贱婢以为常服,莫之怪也”。消费主体的扩大,推动某些消费品的大众化,价格趋贱,例如制袍服的姑绒,明时每匹价值百两,康熙时降到一二十两,次者七八分一尺,下者五六分。但是,小小缝隙不足以使旧社会的大厦倾覆,在明清江南,谈不上“市民经济”与传统经济的对抗,沉重的传统黑箱仍然紧锁。

——摘编自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   清末,上海已经成为全国服饰的中心,巴黎的新时装,在三四个月后就会流行于此,各地又追随上海。传统马褂出现变异,“至季年,马褂不过尺四五寸半,臂不过尺二三寸,且仿洋装,制如其体”。嘉定东南部“因临近租界之故,改艺蔬菜以应供者尤多”,上海县则植马铃薯,宝山县则种洋葱。随之而来人心离古道越来越远,“自租界北辟,男以鬻贩营生而奢华渐启,女以纱丝工作而礼教鲜存”。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   建国以来我国城镇居民衣着消费的变化简表

时间主要内容
1949年—1978消费档次较低,自制服装较多,理性消费,追求蔽体取暖,政治色彩浓厚。
1979年—1992化纤及其他布料需求上升,成衣消费有所增加,盲目追求潮流,消费趋同,政治色彩逐渐淡化。
1993年以来纯棉制品成新宠,成衣消费盛行,追求个性,衣着消费多样化,衣着档次大幅度提升,品牌化趋势明显。

——据朱高林《建国以来我国城镇居民衣着消费的变化趋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江南城镇消费经济发展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城镇消费经济的新变化,并分析造成这些变化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城镇居民衣着消费的变化趋势。
10 . 《左传》记载,春秋时期晋国周边的山戎希望与晋国建立友好关系,但晋悼公认为山戎“无亲而贪”,不同意与之和议,晋国的卿大夫魏绛向晋悼公陈述了“和戎”的五大好处,最终说服晋悼公与戎族订立了盟约。对此,以下认识正确的是(     
A.晋国是春秋时期首个霸主B.山戎已经完全认同晋国文化
C.“和戎”有利于民族交融D.晋国产生了华夏认同的观念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