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华夏各国的上层家族都述说、记录祖先的起源故事,如此形成纷杂的古帝王、英雄传说。在各家族与地域人群的竞争与融合中,这些古帝王、英雄传说逐渐彼此串联起来,譬如,传说中的古帝王帝喾成为商人与周人的共同祖先。如此,逐渐产生了一个树状的华夏祖先源流体系。各地方的华夏贵族,都将自己的祖先如枝叶般地依附在此华夏源流树上。在许多华夏认同的边缘地带,如汉代的蜀郡与会稽,人们更借着强化“舜东夷之人也”“禹兴于西羌”等历史记忆,来使得整个地区人群摆脱华夏边缘地位。到了汉代,以历史记忆凝聚的华夏,其边缘已大致确定。黄帝成了所有华夏的共同始祖,这就是这个华夏源流树的“根”,此后华夏多以黄帝子孙记忆来彼此认同。魏晋“五胡内迁”,纷纷宣称自己与华夏同源,后秦姚氏宣称“其先有虞氏之苗裔”,大夏政权的建立者赫连勃勃宣称“大禹之后”。

材料二   古希腊历史上从家庭、城邦到部落同盟的发展过程所形成的认同感,在被灾难性的波斯入侵战争强化后,激发成为整体的民族认同。反波斯战争前的政治宣传便是利用了这种历史久远并逐渐增强与融合了各城邦的整体认同,以维护整个希腊民族的利益为由,向人们灌输反抗战争的正义性与必要性。同时,对蛮族缺乏理性、野蛮凶残、天生具有奴性等特点加以渲染,突出自我与他者的重大区别来加强希腊人的优越感。通过提升希腊民族的整体优越性,来鼓舞人们支持正义的战争。事实上,凭借着如此得来的势气,希腊人,尤其是雅典,在重创波斯后顺势推进,进行了一系列海上殖民活动。也就是说,政治宣传利用了逐渐成熟的“泛希腊主义”的影响,而在实际操作中往往是为了政治利益而偏离了这一理念原有的航道。

——据卜思嘉《欧洲人的认同:从古代“泛希腊主义”到欧洲联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华夏认同的方式,并分析其历史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古希腊群体认同形成并增强的原因,请对此进行简要评价。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强化中华民族的民族认同提出合理建议。
2023-07-04更新 | 112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乐山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玉门枣产 于甘肃玉门一带。西汉时,上林苑中有来自各地进献的名果异树,就包括玉门枣。人们在将枣作为果品或作为果腹食粮之余,已经发现了它的保健功能和药用价值。汉代名医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录262药方,其中40方用到大枣、枣膏等。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将枣的功用定位为“食之可以安躯,益气力。”汉代人将枣视为仙人所食之物,也曾将玉门枣与“西王母枣”并列关联,透露出汉代社会意识所见信仰世界中有关神仙饮食生活的相关信息。

——摘编自王子今《“玉门枣”:丝路“远方”“名果”象征》

材料二   哈密瓜属于中亚厚皮甜瓜种系。秦汉以来的文献中已有记载,至迟可追溯到《后汉书》。据记载,它主要分布在甘肃西部及新疆地区,曾一度东达河西走廊中部,但移种内地多因环境,生长不良。它长期被视为珍品,价颇贵。清康熙年间,哈密地方首领开始向清廷贡瓜,遂名哈密瓜。随着新疆政局日益稳定,各族深入交流,贡瓜成为年例。每年来自新疆的进贡队伍浩浩荡荡,社会影响显著,既激发了内地民众对哈密瓜的强烈兴趣,使其受到广泛欢迎,也促进了新疆当地种植业的迅速发展。

——摘编自程杰《论我国古代瓜业的历史发展》


(1)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代人眼中枣的价值。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古代种植、利用哈密瓜的特点与影响。
(3)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内地得以认识、了解玉门枣与哈密瓜等西域农产品的原因。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时期,因棉而兴的市镇在江南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们沟通了棉纺织手工业者手工业作坊、牙行、外来客商,成为商品交易中心。棉布产品远销南洋群岛、日本、俄国、欧洲、北美等地,由于价廉物美在世界市场上所向披靡。这些市镇主要集中于松江府苏州府及其周边地区,以枫泾镇为例,镇上从事棉布交易的布号鳞次栉比,数以百计,还有众多的染坊、踏布坊,是一个棉布加工、贸易中心。《枫泾小志》说:“康熙初,里中多布局(布号),局中多雇染匠、研匠,皆江宁人,往来成群”。周围农家普遍以植棉、纺纱、织布为主业,大量棉花、棉纱、棉布拿到镇上出售,促使镇上商号生意持续兴隆。枫泾赛神会成为盛大的狂欢节,“赛神之举莫甚于枫泾”“互相夸耀,举国若狂,费几累万。”“贾而好儒”的枫泾镇在科考中也能大放异彩,明崇祯十六年,出现同榜四进士,乾隆二十二年,蔡以台又高中状元,形成了枫泾“状元文化”。

——据樊树志《江南市镇的早期城市化》等

材料二   近代以来,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和中国经济落后的缘故,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存在着大量逆差,而在进口货物中则以棉、铁进口所占比例为最大。1910年张謇提出棉铁主义政策,主张“实业以振兴棉业之纺织为内维,扩充矿业之煤铁为外境。”要求以发展棉铁为龙头,大力振兴和发展近代工业,争取利权,减少贸易逆差。张謇担任农商部部长期间,颁布了一系列经济政策,贯彻其经济思想,推动实业救国。他的后半生一直在向社会各界以及政府决策部门大声呼吁,并且身体力行,反映了他对中国工业化的不懈追求和一贯努力。

——摘编自马克锋《试论棉铁主义的历史地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棉纺织业发展的特点和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张謇的“棉铁主义”经济思想。
2024-05-11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乐山市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白居易(772846),太原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二十八岁考中进士,主张“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但因政治抱负不得实现,毕生精力倾注在诗文方面。胡适说:“白居易与元稹都是有意作文学革新运动的人。他们的根本主张,翻成现代的术语,可说是为人生而作文学!文学是救济社会,改善人生的利器;最上要能‘补察时政’,至少也须能‘泄导人情’;凡不能这样的,都‘不过嘲风雪,弄花草而已’”。陈寅恪说:“唐诗有很多材料,可补充唐史料的缺乏。唐诗有种特性:与作者的社会阶级及政治生活有密切的关系”“元(稹)白(居易)诗证史即是利用中国诗之特点来研究历史的方法”。

——据钱穆《中国文学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白居易诗歌创作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胡适与陈寅恪研究唐诗的意义。
2024-05-22更新 | 62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乐山市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700年,彼得一世发动对瑞典的战争,但在纳尔瓦战役中却被对手轻松击败。战后,彼得一世吸取教训,效法西欧,大力发展工业,先后在乌拉尔地区和奥洛涅茨地区建立了一批冶金工业。据统计,彼得一世时期,俄国共有205家手工工场,其中冶金与金属加工类工场就有69家。为了供应陆海军军需,满足国内外市场需求,还建立了一系列官办或私营纺织业工场,涵盖了制呢、毛织、麻布、帆布等行业。面对工场中劳动力短缺问题,一方面将国家农民编入手工工场;另一方面允许大型手工工场购买整村农民,把农奴制从农业扩大到工业领域。彼得一世时期的工业化模式对后世产生了深刻影响。

——摘编自万长松《论彼得一世改革与俄国工业化的肇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彼得一世工业化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彼得一世工业化改革的影响。
2024-05-11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乐山市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西南地区包括今四川、云南、贵州与重庆市全部,地形复杂,民族众多,交通道路是将西南地区不同地理单元与民族连为一体的纽带。秦始皇时期将军常颇开通五尺道,自成都通往云南昭通、曲靖,汉武帝时期唐蒙整修扩建。另一条川滇道为灵关道,从成都通往洱海。汉武帝时期,唐蒙出使夜郎,夜郎归附,设置犍为郡。唐蒙自僰道将路伸延至牂牁河沿岸,打通了川、滇、黔、桂数省的古代交通道路。朝廷相继在西南设置郡一级行政机构,考古学者在昆明发掘出主体为两汉时期的文化堆积层,发现包括“益州太守章”及益州郡下辖的24个县中18个县的长官封泥。虽然这些行政机构的设置来自汉王朝之令,但其内部管理则以部族为基础。

——据韩茂莉《中国历史地理十五讲》整理

材料二:西南边疆近代交通起于中法战争之后法属滇越铁路的修建,西南边疆社会的路权意识亦随之觉醒,也使滇越铁路从修筑到之后的运行,始终伴随着边疆人民的路权声张及对交通权益维护的问题,并与内地保路运动形成呼应。抗战时期,“自西南局面打破,全国政令统一后,当局锐意发展西南交通,以沟通各省之运输与文化,且为联络巩固国防计,各省交通,亦有早为联络之必要”。为此,亦展开了从公路、驿路、铁路、航空、电话、邮寄等全方位的交通开发,凸显了国民政府在西南边疆社会凝聚力的增强。解放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西南地区的道路建设,成渝、宝成、川黔、滇黔、成昆等重要铁路干线相继建成通车。当代,新技术融合交通发展,高速公路和高铁以及大飞机等交通弥补了被大山阻隔的河海航运,新技术支撑下的新的物流体系形成,使得在深山中的大多数村寨都可以借助互联网和物联网,实现订单试生产和预订服务。

——据陈征平《论近代交通对西南边疆民族地区的内地化牵引》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汉时期中央政府管理西南地区的举措,简述该时期发展西南交通的重要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交通现代化对西南民族地区内地化的牵引作用,并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西南地区交通发展迅速的原因。
2024-01-10更新 | 186次组卷 | 3卷引用:四川省乐山市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7 . 【历史一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左权(1905—1942年),湖南省醴陵人,中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工农红军和八路军高级将领。1924年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学习,1925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2月赴苏联学习,1930年回国后担任中国红军学校第一分校教育长,1931年调任红一方面军司令部任作战参谋。长征期间他一直在前线指挥作战。西安事变爆发后,作为军事专家赴西安共商保卫。全面抗战爆发后,左权担任八路军副参谋长,协助朱德、彭德怀等组织了百团大战等重大战役,给日军以沉痛打击。从1939年至1941年,左权进行军事理论的研究和著述,探索适用于中国革命战争的战术原则,被中央评价为“中国著名的游击战术创造人之一”。1942年5月25日,不幸被日军炮弹击中头部,壮烈殉国。

——据夏明星、赵国强《左权开展抗日军事统一战线纪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左权的历史功绩。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左权体现的时代精神。
2023-09-20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乐山沫若中学2024届高三9月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2023·四川乐山·一模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商鞅认为爵位是君主手里最贵重的东西,关系到国家存亡,民众为了获得爵位英勇作战,明君就应赐给他们爵位和俸禄。于是,规定按军功大小得爵赏,赐田宅。有爵者享有各种权益,如按爵级获得供驱使的“庶子”,犯罪时重罪减轻,轻罪免除,犯同样的罪,爵位高低受到的处罚有别等。当然要获得高爵很不容易,但相比身份等级的世袭,军功爵制算是提供了机会——不仅平民,甚至奴隶、刑徒,只要能斩获首级,也就可以获得爵位,循序升级。商鞅还提出“不官无爵”,以提高军功爵的政治地位。对此,有学者指出商鞅并没有废除等级与特权,只是把旧贵族特权转让给了军功贵族,造成了更多的特权阶级。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军功爵制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与世官制相比,军功爵制的进步性。
2023-12-21更新 | 153次组卷 | 6卷引用:四川省乐山市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欧诸国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它们以经济、政治、军事上的绝对优势和不断扩大的殖民地而居于世界的领导地位,当时国际关系基本格局,是以欧洲为中心的。然而1914年,当欧洲国家卷入一战时,“整个欧洲的灯光正在熄灭”。大战使参战各国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超过3000亿美元。欧洲正在丧失世界工厂和世界银行家地位。战争也使西欧各国几乎失去了一代最有才华和最具创造力的青年,仅兵员死亡人数接近1000万人。一战期间,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使欧洲各国人民对资本主义制度产生了极度的怀疑与不满,这令各国资产阶级政治家极为担忧和惊恐。

——摘编自徐蓝《20世纪国际格局的演变-一种宏观论述》

材料二   二战后,世界形成两大阵营,就实力而言是不对称的,如1950年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是苏联的3倍。双方沿着意识形态的边界,在国际秩序观、制度观、文明观、价值观等方面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难以重构全球文明共识。两极格局下,并非所有国家都参与到两大集团的对抗与竞争中,相反不少国家独立于两大联盟集团之外,并对两极格局多少起到了牵制与限制作用。

——摘编自陈曙光《世界大变局与人类文明的重建》等

材料三   冷战结束,西方世界的共同敌人消失,欧洲意识增强,使得经过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和二战以后在西方国家与苏东体系的对抗中逐渐形成的以美国为首的整体西方出现了“松散的”局面。美国认为由其领导的“单极时刻”已经到来,于是依靠美国的权势和价值观来建立“世界新秩序”的主张频频出现在美国领导人的讲话中。而欧洲则保持着一种相对独立的姿态,以欧盟为核心的大欧洲的出现,使欧盟长期以来力图在国际舞台上用一个声音说话的目标在形式上已实现。

——摘编自俞金尧《在“世纪尺度”下看当今世界之变局》等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战对改变欧洲中心格局产生的影响。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两极格局的特点。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冷战结束后美欧关系的新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20世纪以来世界政治格局的认识。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体育作为一种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文化形态,其蕴含了竞技、娱乐、科学和教育价值。由人类生产生活实践中演化而来的跑、跳、投等早期体育活动,其动机和活动的范围,均显示出对自然的顺应和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古代体育无论是它们的活动特点还是规则要求,均体现着古人一往无前地对自己命运不屈不懈的抗争。古代体育中的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等健身养生功法,虽然各自的功能和锻炼方法具有不同的特点,但终极目标皆是通过身心并育的整体优化功能,使人体动作能力和身心健康达到俱佳水平。古代将射礼这一重要的集体性体育活动提升为一种外在社会规范,内化为一种行为习惯,使循规守礼的体育形式转化为教化民众的重要手段,并成为融入道德传统的标志。

——摘编自崔乐泉《中国古代体育精神及其文化特质》

材料二   军国民教育,就是运用训练军队的方式培养国民,从而达到全民皆兵的目的。近代中国体育文化与军国民教育是息息相关的,在积贫积弱的背景下,蔡元培认为国家的强大需要以武力为后盾,因此他把军国民教育置于首要位置。北洋军阀将爱国偷换概念为忠君,军国民体育最终成为维护统治者利益的工具。对此蔡元培深感失望,于是他否定了军国民体育,但是没有否定体育。在民国之后的数十年中,他竭力提倡体育运动。越来越多的西方体育运动逐渐传播到中国,更多的传统体育项目被挖掘改造。蔡元培的体育思想融合了西方实用主义思想,他希望通过体育培养人才,促进民族的发展。

——摘编自马丹阳《蔡元培体育思想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体育思想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蔡元培体育思想的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