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历史文献记载,夏代之前的“五帝时代”出现了“万邦”并存、战争频仍的政治格局。关于万邦时代的历史真实性问题,有学者做了如下研究。下列选项叙述正确的是(     
证据结论
《尚书·尧典》记载,帝尧时期“百姓昭明,协和万邦”气候突变导致的人口与资源的失衡,进而触发区域规模性冲突和战争。战争频仍的“五帝时代”相当于中原地区龙山时代的中晚期
考古证据显示,在黄河中下游地区,龙山中晚期最突出的特征是设防城址大量出现
湖北神农架山宝洞高分辨率的石笋氧同位素记录显示,距今4000—4100年东亚季风突然减弱,降雨减少,气温下降
A.最接近万邦时代的文献记录真实性最大
B.万邦时代属于神话传说不具有历史价值
C.多重证据的综合提升史学结论的可靠性
D.家国情怀和民族主义影响结论的可靠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据《东京梦华录》中记载,开封的相国寺“殿后资胜门前,皆书籍、玩好、图画、令曲之类”。可见,开封的百姓对书籍实有一定的需求,城中处处是书店。这一现象得益于(     
A.印刷术的进步B.造纸术的发明C.指南针的应用D.科举制的废除
3 . 有学者认为:历史是真相的史诗,然而它却必然出自人手。又有学者指出:在先秦古籍中,舜继尧、禹继舜是没有不同说法的。但是对于这种传承的方式,儒家和墨家认为是依据选贤举能的原则,是禅让;而法家和古本《竹书纪年》则说成是争夺,是斗争。上述材料旨在说明(     
A.历史撰述者应该抛弃个人的价值观才能做到客观
B.我们今天知道的历史是经过前人筛选之后的结果
C.同一事件不同的记载在于撰述者选取的证据不同
D.区分事件的“历史”与记载的“历史”是必要的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关于汉代是否存在夜间出行,《后汉书·廉范传》记载“旧制禁民夜作”,但《东方朔传》中记载了汉武帝年轻时常夜行游猎;《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写丞相田蚡至魏其侯家赴宴“卒饮至夜”;东汉《舞赋》描绘了宴饮结束,时当夜半,众宾乘马散去的情形。据此可知(     
A.官方史书的记载最为完整可信B.历史叙述具有主观随意性
C.确认历史事实要综合多种叙述D.文学作品可证实史书真伪
5 . 元代,不少城市都按照不同的产品交易置有专门的商业密易区。据记载,元代初期,杭州城内有各种市行百余种。“杭州省会,百货所聚,其余各郡邑所出,则湖之丝,嘉之绢,绍之茶之酒,宁之海错……温之漆器……皆以地得名。”这反映出元代(     
A.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形成B.商业市场分工趋于细化
C.南北方的经济联系加强D.江南成为全国经济中心
6 . 据史料记载,唐太宗的皇后长孙氏收集了封建社会中妇女典型的人物事迹的故事,编写了一本叫《女则》的书,贞观十年(636年),唐太宗下令用雕版印刷的方式把它印出来并加以传发。这是我国文献资料中明确提到的最早的刻本。这表明当时(     
A.雕版印刷限用于官方刻书B.理学思想影响日益扩大
C.雕版印刷术开始得到应用D.政府重视宣传封建伦理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重庆市某中学历史班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活动——考察中国历史上的外来农作物。他们根据曹雨《中国食辣史》、蓝勇《中国川菜史》等著作收集整理了明清时期中国各地关于辣椒的部分早期记载。

名称时间地点记载及出处
番椒万历十九年(1591)浙江《遵生八笺》:“番椒丛生白花,果俨似秃笔头,味辣色红,甚可观。”
辣椒万历四十二年(1614)山东《群芳谱》:“番椒,亦名秦椒。白花,子如秃笔头,色红鲜可观,味甚辣。”
辣茄康熙三十三年(1694)浙江《杭州府志》:“又有细长色纯丹,可为盆几之玩者,俗名辣茄,不可食。”
海椒康熙六十一年(1722)贵州《思州府志》:“海椒,俗名辣火,土苗用以代盐。”
辣椒雍正十一年(1733)广西《广西通志》:“每食烂饭,辣椒为盐。”
秦椒乾隆九年(1744)陕西《直隶商州志》:“结角似牛角,生青熟红,籽白,味极辣。”
黔椒道光二十四年(1844)四川《城口厅志》:“黔椒,其种出自黔省,俗名辣子,一名海椒……可面可食可淹以佐食。”

材料二     史料记载川人“尚滋味,好辛香”,食茱萸与花椒、姜并列为川人喜好的“三香”。随着辣椒传入,四川当地风土气候成为适宜辣椒生长的沃土,辣椒很快被用于烹饪食材之列,造成了川菜以麻辣为突出味型,兼重各种辛香味型的特色。……自乾隆年间开始,辣椒就逐渐代替了食菜萸成为主要的调味品,到嘉庆年间,四川地区的许多方志中已有关于辣椒的记载。辣椒占地不多,不挑气候和土壤,收获期长达半年。光绪《南溪县乡土志》记载,辣椒“二月播子,四月移植”,“粪尤忌晨,初耨治,惟以水和溺注之”。辣椒具有温中下气、开胃消食、散寒除湿的作用,辣椒的火热、刺激能够盖掉劣质食材的味道,能够“下饭”。品种各异的辣椒通过干制、腌制、酱制等方式加工后,产生丰富多样的食用方法。清末徐心余《蜀游闻见录》记载,“昔先君在雅安厘次,见辣椒一项,每年运入滇省者,价值数十万”     

——摘编自于帅《人口迁徙、环境适应与技术改良:辣椒在中国西南地区的传播》


(1)从材料一表格信息中能得出辣椒在中国种植传播的哪些推论?说明其理由。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代中期以来川渝地区食辣之风兴盛的原因。
8 . 我国古代历史叙述多采用寓褒贬于记事的“春秋笔法”,如春秋时期,晋国国君晋灵公荒淫无度,民不聊生,最终为赵盾族弟赵穿所杀。太史董狐记载道:“赵盾弑君。”赵盾感到冤枉,辩解道:“弑者,赵穿,我无罪。”董狐说:“子为正卿,亡不越境,反不讨贼,非子而谁?”孔子赞其为“董狐直笔”。这说明(     
A.史官董狐坚守历史书写的客观性B.官修史书所记载的史事不足为信
C.对历史的记录应采用“春秋笔法”D.历史真相与历史价值观不宜混淆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董仲舒《春秋决狱》记载,一民妇(甲)的丈夫溺水而亡,甲的母亲私自做主,将甲另嫁他人。有人认为“夫死未葬,法无许嫁,以私为人妻,当弃市(死刑)。”但是,官员考虑到甲的动机,最终判决甲罪不至死。这一判决(     
A.体现了礼法之间的调和B.强调程序正义与公平
C.标志着中华法系的确立D.以尊卑为量刑的原则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阿拉伯作家萨阿立比(960-1038)在《珍闻谐趣之书》中写道:“被俘的中国士兵.....中间有些以造纸为业的人,由是设厂造纸,驰名远近......造纸既盛,抄写方便,不仅利济一方,实为全世界人类造福。”这一记载最能反映出阿拉伯帝国(     
A.积极吸收域外文明成果B.企图征服并占领中国
C.成为沟通东西方的桥梁D.鼓励旅行家四处游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