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6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6世纪后期至18世纪初是欧洲饥荒的高发时期,直至1739年,仍有时人记载:“当前法国很多省份都非常缺乏粮食,奥尔良公爵只得花费200万里弗(约合10万英镑)从英国购买粮食。以适中的价格卖给穷人。”法国从英国进口粮食的状况此后十年仍未改变。据此推知(     
A.英法两国经济往来日益密切B.英国农业发展为工业化积累了资本
C.英法两国奉行重商主义政策D.法国社会矛盾激化助推了革命爆发
2 . 明朝万历《兖州府志》记载定陶县时写到,“国初宫室尚朴,服不锦绮,器用陶瓦。成化以后,富居华丽,器用金银,陶以翠白,市井有十金之产,辄矜耀者有之。”材料可以说明(     
A.传统重农抑商观念的颠覆B.儒家崇俭戒奢思想完全打破
C.传统士农工商结构的瓦解D.经济发展影响社会消费观念
2024-01-23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鸦片战争爆发后,《中国丛报》即刊载了五口通商口岸的史地知识。1850年,传教士郭实猎向英国皇家学会呈递关于西藏史地和自然资源的报告。《天津条约》以后,西方传教士和领事官员便发文介绍了北京、苏州、杭州、汉口等地的史地资料。1875年,罗约翰撰文将中国东北地区的重大史事按编年进行勾勒。除此以外,来华西人还着眼于中国的生活、习俗、文学、艺术、科技,在内容建构上,逐渐呈现出综合的书写倾向。随着中外时局的变动,来华西人的中国历史书写改变了“中华文明西源说”,把中国视为了一个独立的文明单位。

——摘编自崔华杰《从历史理解中国:近代来华西人的中国历史书写及其路径演进》

材料二   道咸以来,海禁大开,部分文人士大夫将传教士介绍到中国的世界史地知识梳理成系统,撰《海国图志》、《瀛寰志略》等著作,介绍西方政治、地理、科技,徐图寻求“制夷”之法。同光年间,“史学经世”的观念流行,读者群体也不断扩大。1874年王韬创办《循环日报》,并发文评介西方政治、经济、历史、文化、交通,鼓吹变法自强。1876年,郭嵩焘将出洋考察日记汇编为《使西纪程》,对西方的政教、工业、海防、外交做了相对客观的记载。甲午战败后,世界历史书写和评价的著作剧增,最具代表性的是王先谦所著的《日本源流考》《外国通鉴》《五洲地理志略》,不仅将“中国”纳入“世界”进行书写,还为后人了解各国的政局、物产、民俗等提供了重要史料。

——摘编自邢科《晚清至民国时期中国“世界史”书写的视角转换》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以来西方书写中国历史的背景和演进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与近代西人书写中国史相比,中国人书写“世界史”有何不同之处,并分析近代中国“世界史”书写活动的意义。
(3)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影响历史书写的主要因素。
2023-11-02更新 | 319次组卷 | 7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市2024届高三一诊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下图是根据《宋史·食货志》记载而绘制的《江淮地区通过漕运输往汴京的粮食数量变化图》,它可用以说明(     
A.江淮农业产量居全国首位B.经济重心南移的潜在趋势
C.漕运是南北交流唯一渠道D.北方面临严重的粮食危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明朝宣德年间,祁门县十西都故民李舒妻李阿谢,因为继子李景祥“不行奉养”,“以弟承兄不应’’为由,“经投里老及首告本县”,要求改正。徽州府根据永乐十年、二十年黄册记载做出判断,最终将户名改为“李阿谢”,同时户籍上开除李景祥的名字,并将田地准还其亲弟。这表明,黄册(     
A.加速了社会的阶层流动B.强化了民间基层的自治
C.提供了人口变动的书证D.减轻了民众的税收负担
2023-09-12更新 | 249次组卷 | 6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演练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根据史料的记载,宋人面孔长圆,细眉开目,宋代的化妆品主要有额黄、鸦黄、眉黛、红粉、口脂、花钿等,女性也不像唐朝妇女抛头露面(  )
A.反映了商品经济的繁荣B.体现了贵族旨趣的转变
C.折射新儒学思想的影响D.源于统治者的大力提倡
7 . 下列是两位学者关于屯田制的研究。据此可知(       
研究资料研究结论
甲学者《魏志》建安元年许下屯田之后,“征伐四方,无运粮之劳,遂兼灭群贼,克平天下”。曹魏屯田制解决了军粮问题,推动统一北方。
乙学者曹操《请增封荀彧表》在许下屯田后的第五年官渡之战时,曹操“时众寡粮单,图欲还许”。屯田制可能未解决军粮问题、未起到统一北方的巨大作用。
A.屯田对北方统一无影响B.历史解释主观随意明显
C.史学真相最终无法定论D.史料记载影响历史研究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鸠杖,也叫王杖,是汉哀帝时期朝廷为老人特制的一种拐杖。《后汉书·礼仪志》记载:“仲秋之月,县道皆案户比民,年始七十者,授之以玉(王)杖,餔之以糜粥。八十九十,礼有加赐。王杖长九尺,端以鸠鸟为饰。鸠者,不噎之鸟也。欲老人不噎。”由此可知,汉代(     

汉代鸠杖
A.抚老政策更具教化的倾向B.传统手工业技艺有所发展
C.孝道文化已在社会上蔚然成风D.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正渐趋完善
2023-03-27更新 | 168次组卷 | 4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6月热身考历史试题
9 . 文献记载:南宋开禧年间,常到福建市舶有三十一个国家;元代,仅与泉州保持海上贸易往来的国家和地区超过九十个。对此解释最合理的是(     
A.全球贸易的拓展B.商品经济的进步
C.京杭运河的贯通D.民族交融的深化
2023-03-26更新 | 10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0 . 公元前5世纪,雅典的演说词中更多地谈及希波战争。在雅典作家的笔下,对希波战争中雅典发挥巨大作用的萨拉米斯海战、马拉松战役反复提及,而对于战胜波斯起关键作用的其它战例几乎只字未提。这反映了当时雅典(     
A.借助公共记忆塑造国家形象B.国家意志左右历史记载
C.尚武好战之风影响文学创作D.文学作品蕴含人文精神
2023-04-21更新 | 488次组卷 | 4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市2023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