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8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隋文帝杨坚即位后,废除九品中正制,确立了以考试选人的科举制,同时废除了由来已久的各级长官私人自辟属官的制度,一律改由中央任命。科举意为分科考试举人,其中以考儒家经典的明经和兼考诗赋、对策的进士为最重要的两科。应举者不限财产、门第,允许“投牒自举”(《旧唐书·杨馆传》)。考试一般每年举行,合格后获得任官资格,再由吏部考试,通过者正式进入官员系统。“取士不问家世”(《通志·氏族略》)“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宋朝汪洙《神童诗》,一说元朝高明《琵琶记》)。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教师教学用书》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隋代兴科举的历史背景,概括隋代科举制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科举制度的积极作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诗言志,歌咏言”,下列四句话,分别是从中国古典文学名篇中节选的片段,按照风格判断它们出现的顺序,正确的是(     
①“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②“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
③“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④“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A.③④①②B.②①④③C.①③④②D.④①②③
2021-01-27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铜仁市思南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3 . 以下对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正确表述是:
A.东汉杜诗发明灌溉排水工具水排
B.商朝时,江西景德镇已成为著名的瓷都
C.马王堆古墓出土的清代素纱禅衣证明当时已具有很高的丝织水平
D.南北朝时期采用灌钢法冶炼钢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宋真宗曾作《劝学诗》:“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房不用架高粱,书中自有黄金屋。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有女颜如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这表明宋代科举
A.推动了八股取士的形成B.完善了中央集权体制C.使社会各阶层热衷科举D.影响了社会价值取向
2019-11-22更新 | 525次组卷 | 3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贵州省思南中学2018-2019学年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1913年,泰戈尔凭借其著名长诗《吉檀迦利》荣获了诺贝尔文学奖,得奖评语这样写道,由于他那至为敏锐,清新与优美的诗,这诗出之于高超的技巧,并由他自己用英文表达出来, 使他那充满诗意的思想业已成为西方文学的一部分。该评语
A.充分肯定了东方文学成就B.强调英国殖民印度的功绩
C.暗含着西方中心论的思维D.支持浪漫主义的文学风格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6 . “词”在两宋的发展胜过“诗”,被看作一个时代文学的代表,原因可能有(     
①节奏感强,形式更为自由,便于抒发感情
②对仗工稳,句式齐整,适于言志和述怀
③能和乐歌唱,贴近市民生活,群众基础广
④不断变革、创新,风格多样,佳作迭出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2019-01-30更新 | 1666次组卷 | 41卷引用:贵州省铜仁市思南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阅读下列材料:

唐代有诗:“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芸台四部添新库,秘殿三年学老郎”。

回答:

(1)诗中“太宗”指谁?这句话评价的是哪一种制度。

(2)太宗实施“长策”的做法是什么?

(3)太宗“长策”的影响有哪些?

2018-09-30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贵州省思南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李汝伦在《紫玉箫二集》中写道:“满天凉露压降旗,武运凋残日下西。会看大和魂葬处,豺鸣哭化暮鸦啼”。这首诗的题目应该是
A.《甲午悲歌》
B.《台湾沦陷》
C.《珍珠港祭》
D.《日寇投降》
2018-11-19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贵州省铜仁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过故人庄》)这首诗能够反映自然经济状态下
①乡野风景的恬适闲静
②乡村民风的古朴淳厚
③重视农业的观念
④男耕女织的惬意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2018-05-12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贵州省思南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14.宋朝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发展到一个很高的程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历史(学)家无从否定理学家增强了以后中国儒生的正直观念和坚决的态度……他们仍无法脱离一种被安排的环境,即一种大而无当的官僚组织治理一个大而无当的农民集团。在这前提之下,他们的主静与主敬……宋朝的哲学家和他们无数的僚友全穿着中国官员之袍服,他们是官僚的教师。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材料二理学家们为了建立儒家的形上学,他们一方面借鉴佛教和道教在哲学本体论方面的成果,一方面在传统儒学寻找能够用来构筑哲学形上学的因素,传统儒学经由理学家们的改造,道德信条式的理论体系终于变成以哲学形上学作基础的哲学理论体系。就此而言,它体现着宋明理学家们融合创造的哲学智慧。

——赵志霞《浅谈宋明理学在儒学发展中的地位》

材料三在当时文人看来,“这种文学形式”是“小道”,不是载道的工具、治国平天下的手段。但是,在诗歌走上“雅正”道路而较少表现纯粹的个人生活情感特别是男女恋情的情况下,它正是以其娱乐艺术的性质、不够堂皇正大却也较少拘谨的地位,而弥补了诗的不足,获得意外的兴旺……苏轼……作为士大夫集团的成员,比任何人都更敏感更深刻体会到强大的统治思想对个人的压制,而走向对一切既定价值准则的怀疑、厌倦与舍弃,努力从精神上寻找一条彻底解脱出世的途径。

——骆玉明《中国文学史》

材料四

宋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生产力最高和最发达的国家”,但是“由于种种不利因素的影响,使这一发展势头未能继续下去”。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宋明理学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明理学的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三,概括宋代主流文学表达形式的特点,并分析该文学形式“兴旺”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四,概括宋代的文化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出现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