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59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如表是20世纪50年代中国主办的博物馆出国展览表(部分)。据该表信息可推知(     
名称时间展出地
中国工农业博览会1953年苏联
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1954年匈牙利、保加利亚
中国绘画展览会1955年英国
中国实用艺术展览会1955年印度
浙江省蚕丝展览1957年捷克斯洛伐克
A.社会主义阵营不断巩固壮大B.睦邻友好外交成果丰硕
C.贯彻“双百”方针成效显著D.外交发展推动艺术交流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元朝以前的中国历史,包括汉、唐在内,本质上属于“小中国”。当时的“中国”是指以“九州”为主的汉族聚居之地,大体上就是指长城以南的黄河流域和长江、珠江流域,并不包括少数民族居住的地区;“中国之人”主要是知“礼乐”、服“衣冠”、从事种植农业的汉族,少数民族也不在其中。如果说汉唐统一的是农耕地区,那么元朝统一的便是农牧两区。从此,女真人的金国、党项人的西夏、契丹人的西辽、藏族人的吐蕃、汉民族的南宋全部被蒙古人统一在了一个政权之下。“中国”一词的地域意义突破九州而演变为十一行省,人民意义突破汉人而演变为汉、蒙古、色目等众多民族,其文化意义演变为农耕文化和草原文化兼有。而其最重大的变化,乃是“中国”主权行使,可以是汉族政权,也可以是少数民族和汉人的联合政权。元朝同时承认了辽、宋、金“各与正统”的地位。元朝建立的意义,在于从此中国不再只是汉民族的“小中国”,从此中国开始变为一个多民族的“大中国”。

——摘编自何志虎《“中国观”在元代的转换》

材料二   辛亥革命终结了王朝的历史并开启民族国家的构建,作为现代民族的中华民族构建进入实践阶段,并与中华现代国家的构建相伴而行。一方面,为了适应民族国家体制对社会身份的要求,民族国家的构建过程对人口的社会身份进行了改造,将臣民转化为国民……2012年召开的党的十八大后,国家决策层便提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2017年党的十九大更加突出中华民族,并且将党和国家的重大问题皆围绕中华民族来加以论述。正是由于中华民族本身与国家的直接而有机的结合,中华民族的复兴与国家发展的未来目标直接等同,所以,国家发展目标可通过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加以表述,并且要通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中华民族的建设及塑造来实现。

——摘编自周平《中华民族的再认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元朝“大中国”时代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法律上是如何将“臣民转化为国民”的。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民族工作的新内涵。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799年,拿破仑终结了督政府并宣布:“大革命结束了”,这使欧洲各国宫廷对弑君的法国的仇视有所缓解。1804年称帝后,拿破仑又建立了新的贵族阶层、宫廷仪式等具有强烈传统色彩的制度,并将多位亲属提拔为各附庸国的君主。据此可知,这些措施(     
A.加重了法国的社会危机B.法国与欧洲实现了和解
C.利于法国重回欧洲舞台D.导致拿破仑帝国的覆灭
4 . 北宋名将杨业一门抗辽保宋的忠勇事迹,被演绎为各种戏曲在民间广为流传;元代杨家将戏曲中宋辽敌对和斗争是主要内容;明代起辽对宋的威胁逐渐被淡化,宋辽斗争戏份让位于忠奸斗争;清代还增加了宋辽通婚等内容,辽人形象也多有了血肉亲情。这反映出(     
A.民族关系由对立走向交融B.戏曲发展服务于民众需要
C.主流思想影响艺术的发展D.戏曲发展逐渐走向多元化
5 . 五四运动后,日本在福州制造了杀害中国学生、市民和警察的“福州事件”。事发后日本反污蔑是中国制造事端,派军舰和海军陆战队前来示威。此举迅速激起全国反帝斗争大风暴,工人、农民、商人、学生、华侨等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其中。这反映了(     
A.无产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B.革命统一战线逐渐形成
C.马克思主义得到广泛传播D.民众反帝爱国意识增强
6 . 据如表可知,唐后期(     
唐后期十道所辖州(府)县数目统计表
道名/州县数关内河南河东河北陇右北方小计山南淮南江南剑南岭南南方小计南北合计
31302129201313512513974211342
13519611017460675161532471893149641639
A.实现了对南方的深入控制B.南方经济水平超过北方
C.政治因素影响政区的设置D.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成熟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汉朝百官朝会,一般联席而坐,光武帝特诏御史中丞与司隶校尉、尚书令会同并专席而坐,以示尊宠,故京师号曰“三独坐”。这(     
A.加剧了统治集团的内部矛盾B.提高了中央行政决策及执行效率
C.体现了柔道治国的政治理念D.凸显了强化中央集权的治国方略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941年10月,边区政府重新颁布了货物税条例、营业税条例,新设了多个税务局,税收收入增加了数倍;在税率上,配合进口贸易的需要,收边币,拒收法币,以扩大边币的流通市场,对边区工业品实行免税产销。这一举措(     
A.有利于缓解根据地的财政困难B.打破了国民党的经济封锁
C.为边区货币统一打下坚实基础D.推动了根据地的政权建设
2024-05-15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贵州省凯里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现代化的角度来看,西方的大冲击是导致东亚各国历史发展格局转变的决定因素,但是各个国家转变的方式、速度、成效是大不相同的。亚洲的印度、日本、中国在西方冲击下经历三种不同的命运,正好代表三条不同的历史发展道路:印度丧失独立而沦为殖民地;日本成功地克服殖民地化危机发展成为独立工业国;中国则走上了半殖民地化的扭曲发展道路。这不同的遭遇表明一个国家或民族应对外来的挑战有多种选择性。这种选择性既取决于外来挑战的性质、特征和强度,更要取决于被挑战的主体本身内在结构的牢固性、发展水平和应对外来挑战的手段与能力等等。

——摘编自罗荣渠《现代化新论——中国现代化之路》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择一个典型国家围绕“现代化”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2024-05-15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贵州省凯里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1979年8月,经国家批准,江苏在131个单位中试行扩大企业自主权和利润留成制度试点,1981年,全省对地、市、县实行了财政包干,工业和交通企业以落实财政任务为目标,广泛推行各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这表明(     
A.重工业调整成为改革的重点B.计划经济体制逐步松动
C.企业管理体制改革全面展开D.市场经济体制得到承认
2024-05-15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贵州省凯里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