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599 道试题
1 . 下图所示为描绘清末民初上海生活的一幅画作《有女同车》。该画作(       
A.抨击了西方文化侵略B.批判了社会崇洋风尚
C.体现了交通工具革新D.反映了社会变迁现实
2 . 隋炀帝在长安建国门外置东、南、西、北四方馆,并各设使者一人,以接待周边少数民族,并与之贸易,每个使者署下设典护、叙职、叙仪、监府、监置。其中“监置掌安置其驼马船车,并纠察非违;互市监及副掌互市,参军事出入交易”。材料说明了隋炀帝时期(     
A.国家控制商业B.民族间贸易繁荣C.政府税收大增D.民间交易较频繁
3 . 由于当时西藏的政治经济情况与中原大陆格外不同,故元朝统治者设立了专门的土司制度,对西藏地区进行了有针对性的管理。这主要说明了,元朝时期(     
A.民族交融的趋势不断加强B.民族关系的和谐性
C.边疆治理政策具有灵活性D.中央集权得到强化
2024-03-11更新 | 179次组卷 | 2卷引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如图所示是1938年7月19日,白求恩寄给纽约朋友信中的部分内容。下述内容表明,白求恩(     
晋察冀根据地占领的山西、察哈尔、河北三个省的部分地区,已经完全被日军包围了,日军占领了铁路沿线的所有城镇,但是八路军仍控制着整个乡村,这里也是游击队的中心,由统一战线政府领导。
A.充分肯定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战B.认为敌后战场已成为抗战的主战场
C.否定共产党坚持的全面抗战路线D.强调相持阶段共产党中流砥柱地位
5 . 贞观三年(629年),唐太宗针对“抽点中男入伍”的问题多次下发文书,时任门下省给事中的魏征始终“不肯署敕”。太宗即使当面讯问魏征,也无力改变其态度,只得作罢。这表明当时(     
A.程序正义得到尊重B.君主权威遭到削弱
C.三省分工较为明确D.施政强调以民为本
6 . 据史料记载,清朝某一时期直隶、山西、陕西、甘肃、四川、云南、贵州、广西、湖北、湖南、河南、安徽、江西、福建、浙江、江苏、山西等20多个地区已经种植玉米。这一时期最早可能出现在(     
A.顺治时期B.康熙时期C.乾隆时期D.道光时期

7 . 1959年夏天,美国在莫斯科举行了为期6周的博览会,几乎所有的参展商品都受到了苏联民众的喜爱和好评,就连当时的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也手持一杯美国某知名品牌的饮料,在各国记者的摄像机面前露出了满意的表情。据此可知,这次博览会(     

A.折射出苏联经济发展的隐忧B.促使苏联的改革重心转向工业
C.改善了苏联民众的生活水平D.表明美苏经济具有高度互补性
2024-02-26更新 | 158次组卷 | 4卷引用:贵州省黔东南州九校2024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联考历史试题
8 . 15世纪,廷巴克图的桑科尔大学和穆斯林世界的其他学校一样,不但讲授人文学科,如伊斯兰圣训、修辞学、逻辑学、星占学、天文学、历史学等,而且也讲授自然科学。桑科尔大学奉行“门户开放”政策,任何人都可以自由出入。材料能够用来印证(     
A.阿拉伯学术文化中心的南移B.津巴布韦国家文化的繁荣
C.商路对文化传播的重要影响D.撒哈拉以南大学教育的普及

9 . 19世纪后期,华茶输出几乎占国际茶叶市场之半,但到1900年,印茶的输出额超过华茶。至清末民初,英属印度成为国际茶叶第一出口大国,英属锡兰上升为第二位,中国则下降为第三位。这种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国际饮茶习俗的变化B.殖民地的生产专业化
C.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D.中华文化影响力下降
2024-02-26更新 | 720次组卷 | 7卷引用:贵州省黔东南州九校2024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联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东亚季风带的充沛降水与华北、江淮与江南的辽阔冲积平原的优良宜农条件,使东亚大陆很早就形成了人类历史上罕见的规模巨大的人口——经济——文明复合体。中华文明的独创性与高度发展水平,使古代中国人有很强的自信心与包容性,不畏惧开放,乐于与其他民族交往,并学习其优秀成果。中华文明史上也没有跨洋越海侵夺他人国土财富、划分势力范围的弱肉强食传统。所以我们看到,历史上各国人民不畏旅途艰险往来于东西之间,“丝绸之路”就是这样形成的。

——摘编自郭建龙《丝绸之路大历史:当古代中国遭遇世界》

材料二   中国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是要在现有的国际规则下和平发展,寻求新的生长空间的。从中国的情况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形成了极其巨大的生产力。而过去那种靠投资、出口,不计资源、环境与劳动力消耗的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从国际条件看,既往一二百年中,世界形成了少数西方发达国家与多数发展中国家对立的局面,西方国家从未真正关心过发展中国家人民的福祉。这些国家若能选择与中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对接,不但能改善其本国的经济,也创造了更大的社会需求,进而为中国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新的成长空间。

——摘编自梁昊光、张耀军《一带一路》


(1)根据材料一、概述“丝绸之路”开通的主要条件。
(2)根据材料一、二、比较汉代丝绸之路与当代“一带一路”的共同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代中国为推动共建“一带一路”的具体措施。
2024-02-21更新 | 111次组卷 | 2卷引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