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37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汉以后,历代政治家、思想家都主张帝王将民惟邦本作为治国之要。汉代民本思想在继承和总结以往思想的基础上,形成了一套新的思想体系,其显著特征就是关注民生。贾谊曾明确指出:闻之于政也,民无不为本也。国以为本,君以为本,吏以为本,且强调王者取吏不妄,必使民唱,然后和之,由此可以看出,汉代民本思想的着眼点并不仅仅在于,而是将民作为评价政绩的标准。唐初的魏征和李世民明确地提出了民水君舟说,并采取一系列措施,如节力役;息边争;不违农时;大办农业,使耕者有田,兴修水利,劝课农桑;赈灾百姓;慎刑罚。明清时期的民本思想家,既不像先秦民本思想家那样强调民在邦国中的地位,劝诫统治者要得民心,亦不像汉唐以后强调人民载舟覆舟的历史作用,他们所强调的是人民作为人的权利,尤其批判了几千年的封建主义制度是违背人性、压抑民权的制度。

——摘编自赵树森《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历史演进及其现代转化》

材料二   王安石变法与他早期在浙东的施治经历多有关联。北宋时,浙东负山近海,河渠淤塞,深受海水倒灌与干旱之苦。当地民众常将田地质押给豪右,靠借高利贷维持生产。王安石到任后,深感当地生财无道,地方无可用之才,学校无教导之官,不利风教,遂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成效显著。有诗赞曰:荆公(王安石)宰吾鄞,学校振士风。留心及水利,经游详记中。旱涝切民瘼,往返劳行踪。当时青苗法,实惠遍村农。

——摘编自岑华潮《王安石与浙东的崛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汉以后古代民本思想的内容,并分析其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王安石在浙东的施政原则。
7日内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长水教育控股集团(云南)衡水实验中学管理有限公司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质量检测(三)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下图是社会主义运动的理论及实践的示意图。空白处应为(     

   

A.法国大革命B.第一国际
C.巴黎公社D.十月革命
2024-05-24更新 | 77次组卷 | 2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昆明师范专科学校附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就亚非地区而言,从15世纪末到19世纪,民族解放运动处于自发的斗争阶段,19世纪晚期后,开始走上自觉的民族民主运动的道路,并在20世纪初更是走向大觉醒时代。导致亚非地区民族解放运动发生显著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B.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C.无产阶级政党的推动D.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
2024-05-21更新 | 642次组卷 | 34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有史家认为:“11和12世纪,在欧洲封建王朝的统治下,欧洲达到了它的第一青春期,达到了它的第一个富有活力的阶段。”其“活力”表现为(     
A.教权的削弱和宗教改革的开始B.城市的兴起和市民阶层的产生
C.经济的发展和世界市场的开辟D.王权的削弱和民族国家的出现
2024-05-21更新 | 298次组卷 | 48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第八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在西周的金文记载中已经有“戎”“夷”之称。春秋时期,中原各国因社会发展较四周戎狄蛮夷先进而自称为“华夏”。“华夏”各国间存在纷争,但无论各国关系多么敌对,它们并不称呼对方为“戎”“夷”。这一现象反映了先秦时期(     
A.实现国家统一成为社会的共识B.民族和文化认同观念已经出现
C.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冲突剧烈D.血缘成为维系政治认同的纽带
2024-04-27更新 | 258次组卷 | 109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新迎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大学是西欧中世纪文明发展的重要成果和标志。阅读下面“大学兴起”的示意图,其中“?”处应填(     

A.专制王权的加强B.民族国家的统一
C.市民文学的产生D.城市的兴起发展
2024-04-26更新 | 43次组卷 | 31卷引用: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呈贡校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高考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人类最初的各农业文明及早期的各帝国出现于北纬30度上下的区域;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尤其是公元前600年至公元前300年,在这个纬度区间出现了人类历史上的“轴心时代”,虽然有千山万水的阻隔,各个文明却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文化也有很多相通的地方。这些现象说明(     
A.地理气候是文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B.人类文明的发展有一定的内在规律
C.农业文明的发展是文化引导的结果D.早期人类各文明体有着密切的联系
2024-04-25更新 | 621次组卷 | 137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师范专科学校附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阿拉伯人一手拿古兰经,一手执剑,向外扩张,到8世纪中期,阿拉伯国家成为横跨亚、非、欧的洲际大帝国。我们的宗教和我们的帝国是一对阿拉伯孪生兄弟。”由此可知(     
A.阿拉伯帝国信奉宗教B.阿拉伯人依靠基督教扩张
C.阿拉伯帝国政教合一D.苏丹是国家和军队的主宰
2024-04-21更新 | 203次组卷 | 56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昆明师范专科学校附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来自异域的糖, 不仅改变了欧洲人的饮食习惯, 而且从贵族生活的象征逐渐变为城市劳工的生活元素。源自亚洲的甘蔗种植与蔗糖制造技术被欧洲殖民者传播到美洲, 引发了“蔗糖革命”与“人口大迁移”,催生出种植园经济和殖民地奴隶制度。这表明糖(  )
A.改变了欧洲人的饮食结构B.推动了奴隶贸易的开展
C.促进了各洲间的文化交流D.推动了世界历史的进程
2024-04-12更新 | 241次组卷 | 50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艺卓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阿兹特克历为大多数中美洲民族所习用,由一个365天的太阳年及一个260天的神圣年所组成,两个年度周期平行运转,产生一个52年的大周期,阿兹特克时所掌管的繁缛的祭祀和庆典的周期,即以此历法为据,这表明(     
A.太阳神在国家中地位极其重要
B.阿兹特克历因其精确而为美洲多数地区使用
C.阿兹特克历主要用于祭祀活动
D.阿兹特克历与政治、宗教、生活密切联系
2024-04-10更新 | 56次组卷 | 64卷引用:云南省北大附中云南实验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