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0 道试题
1 . 《汉书》记载:“武帝施主父之册,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不行黜陟,而藩国自析。”据此判断汉武帝实行“推恩令”的目的是(     
A.恩泽诸侯贵族B.增加国家税收C.实现民族交融D.削弱王国势力
2024-01-25更新 | 115次组卷 | 56卷引用:云南省西盟佤族自治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据史料记载,神宗去世的元丰八年(1085年),国家财政总收入达到8249.63万贯,比真宗天禧五年(1021年)的6513.8万贯多出1700多万贯。这说明(     
A.宋代冗官问题被解决B.宋代“积贫积弱”的局面不复存在
C.王安石变法增加了财政收入D.北宋财政收入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2023-06-17更新 | 203次组卷 | 16卷引用:云南省普洱市镇沅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3 . 有学者指出,“德”的观念至少在西周已经产生,它既是一种个人的品德,又与天命有关。春秋时期,“德”的神秘意味开始减弱,更强调人的品德和理性,如文献记载:“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推崇文献中这一观点的先秦思想流派是(     
A.墨家B.兵家C.儒家D.法家
2023-04-07更新 | 2594次组卷 | 24卷引用:云南省普洱市镇沅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齐民要术》记载:“凡黍称田,新开荒为上,大豆底为次,谷底为下……良田小豆底佳,黍底次之。”据此可知,《齐民要术》关注(     
A.精耕细作B.开垦荒田C.休耕轮作D.改良工具
5 . 据文献记载,北宋都城汴梁“每坊巷三百步许,有军训铺尾一所。铺兵五人,夜间巡警,收领公事。又于高处砖砌望火楼,楼上有人卓望。下有官屋数间,屯驻军兵百余人”。这一设置(     
A.是朝廷冗官冗兵的导火线B.束缚了城市娱乐活动的开展
C.有利于维护城市生活秩序D.满足了市民夜间的交易需要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8世纪,希腊城邦兴起,为数众多的城邦一般都建在高地或山丘上,建有城墙等防御设施。城邦大多建立了大规模的神庙,是城邦的宗教中心,城市的中心广场即市政广场是城邦社会与政治活动中心。在许多城邦,人民凭着对土地的拥有权而获得公民权,可以参与城邦公共事务的讨论和执行,城邦一般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周围有大片的农村地区,这是城邦的主要经济基础。

——摘编自黄洋等主编《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等

材料二   


材料三   罗马帝国建立的同时,也用武力打通了西方与东方各族人民的交往通道。罗马的多民族文化也辐射至帝国的四周,罗马人的足迹远涉帕提亚、印度、中亚,甚至达中国……庞贝古城有印度女神雕像出土,北欧的丹麦也有印度佛像的发现,而在印度半岛东海岸本迪治利城,则发现了一个罗马商战遗址,出土了大量意大利陶器和罗马帝国钱币,越南等地也有不少罗马钱币出土。许多研究者还认为庞贝壁画中的天神、英雄和王侯显贵所穿的迎风飘展的长袍大褂都是丝绸制成。而众多古典文献的记载更是中国丝绸大量输入罗马的明证。

——摘编自杨俊明《古代帝国与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传播》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希腊城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三,归纳概括东西方文明交往的特点。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孟子·滕文公上》记载:“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据统计,“尧”在《孟子》中出现了58次,“舜”则出现了97次,此外,尊称“大舜”出现了2次。孟子对尧、舜形象的塑造反映出他
A.不能适应现实政治B.反对进行社会变革
C.理想化的政治诉求D.以复古为政治目标
8 . 司马迁《史记》卷一《五帝本纪》记载:“舜年二十以孝闻,年三十尧举之,年五十摄行天子事,年五十八尧崩,年六十一代尧践帝位。”这段材料表明(  )
A.舜代尧职属于禅让制B.舜代尧职属于宗法制
C.舜代尧职属于分封制D.舜代尧职开启世袭制
9 . 据记载,明清时期开封府所辖各县的养济院大多由知县亲自主持设立,多位于县城郊外,部分与宗教机构比邻。这一状况表明当时
A.养老扶弱传统逐渐淡化B.地方官员关注民生疾苦
C.宗教成为慈善事业主体D.社会救济事业受到重视
10 . 《汉书·元帝纪》记载,“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朱元璋制《大诰》,“君之养民,五教五刑焉",明代学者颜钧也提到,“《大明律例》,一部礼经。礼法立教,出礼入刑。人知守礼,自不非为。非为不作,刑法何拘?”以上言论反映了(     
A.礼相较于法更得统治者青睐B.儒家治国主张不断受到冲击
C.统治者治理国家手段多样化D.治国思想随着时代不断进步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