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8 道试题
1 . 下图是一幅法国人绘制于1871年的漫画。图中下方戴头盔的人物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首脑梯也尔,他正在把城门钥匙递给俾斯麦等人。这幅漫画
A.属于现实主义流派的绘画风格B.揭示巴黎公社失败的根本原因
C.反映了巴黎公社的有关背景D.反映了德意志统一的正义性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89年英国议会宣布:“立法机关及其制定法律的权力源自‘人民’。”20世纪以来,“人民”一词成为英国政治话语的重要内容。1940年英军敦刻尔克撤退后,“人民战争”这一话语在英国官方和民间的社会宣传中被不断提及。当时丘吉尔呼吁:“这不是部落酋长、王子、封建王朝或国家实现其野心的战争,这是一场关系国家事业的、人民的战争。”《百万同胞》等战时影片,也生动刻画了“人民战争”的场景。莱斯特郡牧师加农赖特指出自私自利与“人民战争”精神相对立。在1945年大选中,工党领导人艾德礼表示,要让这个国家对每一个人都公平,要让失业者、生病者、年长者以及贫穷者都能得到照顾。这个国家,要在乎他们,最终艾德礼竞选成功。对“人民战争”话语的接受和推崇也延续到战后初期英国的社会转型中。

——摘编自莫磊《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人民战争”话语的生成、传播及其影响》

材料二   过去土地革命战争时代的中国红军,以弱小的军力而常打胜仗,得力于组织起来和武装起来了的民众是非常之大的。只有坚决地广泛地发动全体的民众,方能在战争的一切需要上给以无穷无尽的供给。军队须和民众打成一片,使军队在民众眼睛中看成是自己的军队,这个军队便无敌于天下,个把日本帝国主义是不够打的。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在使已经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四亿五千万的中国人占了全人类的四分之一,如果能够一齐努力,打倒了日本帝国主义,创造了自由平等的新中国,对于争取全世界永久和平的贡献,无疑地是非常伟大的。

——摘编自毛泽东《论持久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国“人民战争”话语产生并流行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上述两种人民战争思想(话语)在二战后的不同影响。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世纪末,德国有80%的人依靠土地为生,农业投资占国家总投资的70%,工业只有2%。英国的工业革命触动德国官僚的神经,一些邦国积极引进英国技术和人才,建立新工厂。1769年普鲁士建立采矿和冶金部,90年代萨克森安装第一台纺纱机、西里西亚建立第一座炼焦炉。19世纪上半叶,为防止英法工业品涌入,德国废除国内关税,建立全国关税同盟。19世纪中叶,德国又兴起了铁路建设的高潮,将主要的工业城市连接在一起,并带动了煤炭-炼钢-机械工业的发展与统合,成为德国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性事件。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二战后东亚经济发展起点比拉美低,许多国家和地区都遭受战争的破坏。为了巩固东亚在冷战体系中的战略前沿地位,美国为东亚实行初级进口替代工业化战略提供了经济援助,同时军需用品定单也为东亚开拓了产品销路。60年代中期国际市场对加工工业产品需求上升,西方国家开始进行产业升级换代,大量资金、技术和设备需要转移到劳动力充裕且廉价的地区,东亚抓住机遇开始实行出口导向工业化战略,开始了长达30年的经济高速持续增长。而拉美国家却长期恪守内向发展模式,未能扩大其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深受伊比利亚文化影响,拉美人也存在轻视劳动和创造力,忽视储蓄的价值观。同时据统计美洲科研经费从1995年的95亿美元上升到2002年的110亿美元,但仍然少于韩国。此外有人还注意到在拉美职业群体中,律师、经济学家和医生比工程师多。

——摘编自林震《拉美和东亚现代化模式之比较》等文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德国近代工业化进程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东亚现代化发展逐步超过拉美的原因及其启示。
2024-04-10更新 | 278次组卷 | 8卷引用:历史(全国卷统编版03)(12+3模式)-2024年高考押题预测卷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杜鲁门指出,美国安全战略的根本目的在于“确保自由社会的完整性和生命力”。随后美国在欧洲构筑北约,在亚洲同日本、韩国、菲律宾等建立“轮辐式”双边军事同盟,在其他地区,以各式各样的安全合作协议将多国纳入自身主导的国际安全体制中,逐步构建起美国二战后新的国家安全格局。

——摘编自张昭曦《美国国家安全格局:形成、特征与问题》

材料二   毛泽东指出:“中国的事情必须由中国人民自己做主张、自己来处理、一切从国家利益出发,坚决反对外来干涉。”面对新中国初期严峻的国家安全形势、党和国家坚持把以军事手段维护国家安全放在突出的位置、先后进行了抗美援朝、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等一系列战争。在坚定地推动发展自己的工业体系,掌握关乎国家安全的经济命脉的同时,适时调整外交策略,为更好地维护国家安全划定外交“边线”。

——摘编自董春岭《中国国家安全思想的百年演进》

材料三   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指出“中国能不能顶住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压力,坚持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关键就看能不能争得较快的增长速度”。在国际安全上,中国坚定的采取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更加重视国际安全合作,将“结伴而不结盟”视为实现国际安全的重要路径,更加注重“中国作为”在国际安全中的积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

——摘编自凌胜利、杨帆《新中国70年国家安全观的演变:认知、内涵与应对》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中美国家安全战略的意图。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后中国国家安全战略的新发展,并分析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归纳新中国维护国家安全的政治智慧。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5 . 19世纪后期,用变异和自然选择揭示生物界演化规律的《物种起源》与用经济力量和经济学原理揭露资本主义制度秘密的《资本论》,在哲学、神学和社会政治学说中引起巨大震荡。这是因为二者都(     
A.总结了工业社会的发展规律
B.推动了科学革命的深入发展
C.冲破了神学对人们思想的束缚
D.发现了斗争是人类进步的原因
2023-06-21更新 | 6317次组卷 | 42卷引用:冲刺2024年高考历史真题重组卷03(河南、山西、云南、新疆、西藏专用)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抗日战争胜利后,根据党中央争取国内和平民主的方针,各解放区继续实行抗日战争时期确立的民主选举的各项原则和制度。一些解放区开展了民主选举运动,颁行了选举法规。194510月至1946年初,陕甘宁边区为召开第三届参议会首次大会进行了乡、县、边区三级普选。这次选举产生了10名边区参议员,包括各社会阶层的代表。在党派关系上,共产党员61人,国民党员19人,救国会员1人,无党无派人士89人。解放战争后期,对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者的范围和条件作出新的规定。19491月,《东北解放区县村人民代表选举条例草案》规定:经军事法庭、司法机关和人民法庭判决剥夺公民权者,有反革命行为及民主政府缉办在案者等无选举权与被选举权。19496月,东北行政委员会明确地把“赞成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建设新民主主义新中国”,列为被选为人民代表会议代表的首要条件。其他解放区颁布的选举法规也有类似的规定。

——摘编自韩延龙等《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根据地法制文献选编》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解放区人民政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范围调整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解放区人民政权选举制度的积极作用。
2023-06-11更新 | 5270次组卷 | 21卷引用:西藏昌都市第一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共和国治理惯性在罗马帝国时期并未消失。在公元2世纪时,罗马帝国中央与行省的高级官员总共为150人到200人左右,即使到了3世纪早期,这一人数也才达到350人左右。绝大部分帝国地方的行政工作,罗马人都交给了自己的地方代理人。“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官员、议事会和公民大会,决定有关城市的一般事务,包括授予公民权、财政、税收、司法、宗教崇拜、建筑工程等一系列与城市直接相关的问题。只有在城市觉得自己无力解决时,才会求之于总督。在司法问题上,只有涉及金额超过一定限度,或者事关公民的生命时,才会上诉到总督或者皇帝那里。”在城邦众多的帝国东部,本地的市政自治机构仍然被继续维持下去。在城市比较稀薄的西部,统治者则默许本地的部落贵族按照自己的标准建立政治结构,并将周围的土地与社群分配给这些贵族。英国史学家芬纳说“帝国的官员只是附加到遍布帝国的自治共同体之上的上层结构”。

——摘编自(意)弗朗切斯科·德·马尔蒂诺《罗马政制史》

材料二   两汉时期,特别是汉武帝时期以来,封国势力和豪强势力不断遭受打击和削弱,王朝的统治标准逐渐渗透到帝国每一个角落,所谓“六合同风,九州共贯"虽有夸张之处,但始终是汉朝诸帝追求的政治目标,地方官吏如果擅自更改或假传中央命令,可能面临最高死刑的惩罚。西汉王朝强盛时期,郡一级行政单位的数量为103,下辖县一级行政单位的数量为1587,至东汉时期,县一级行政单位的数量仍然有1180。县以下,“十里一亭,亭有长。十亭一乡,乡有三老、有秩、啬夫、游徼。三老掌教化。啬夫职听讼,收赋税。”。三老地位较高,通过榜样示范和宣讲宗法伦理使得统治者意图自然而然地传到基层民众的圈子里,从而达到控制乡里人心的目的。据统计,两汉时期,中央加郡县官员数量竟高达到13万到15万之间。

——摘编自周长山《汉代地方政治史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马帝国地方治理的特点及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朝地方治理不同于罗马帝国地方治理之处并分析其影响。
2024-03-26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西藏自治区拉萨市第三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泉州市处于福建省东南沿海,晋江下游的北岸,有“三湾十二支港”之称。古代泉州港经过历代对内河航道的大规模整治,到宋元时期已经形成了一个畅通的交通网,拥有了极广阔的经济腹地。泉州自古以来就广泛种植水稻、甘蔗、茶叶、桑麻、水果等亚热带作物,这就为泉州海外贸易提供了充足的货源。宋元时期,泉州海外贸易蓬勃兴起,成为支撑泉州乃至福建经济的重要产业。在海外市场需求扩大的刺激下,泉州的制瓷业呈现出专门供应外销的特点。为了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增加产品数量,窑工们不断改进生产技术,如大量使用当时先进的“支圈覆烧法”等,以适应外销要求。受海外贸易浪潮的冲击,人们的思想观念得到了更新,“男耕女织”的传统自然经济劳作模式在海外贸易的厚利诱惑下不得不改弦更张。繁华的泉州港吸引大量外国人来这里经商、定居,当时世界的几大宗教伊斯兰教、景教、印度教、基督教相继传入。

——摘编自刘新慧《海外贸易与宋元泉州社会》

材料二   从元朝末年到明清时期,泉州港由盛转衰。明清政府出于国家安全的考虑,对海上贸易采取了严格的限制措施,宋元时期的合法海上贸易活动变为非法,闽南地区的走私和海盗活动一度十分猖獗。1567年“隆庆开海”,闽南地区的贸易中心转向曾经边缘化的漳州,清代之后转向厦门。泉州港辉煌的时代就此结束,而继之而起的漳州和厦门至今也未能达到泉州曾到达到过的高度。

——摘编自朱嘉仑《论宋元时期泉州港的兴起与衰落》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元时期泉州港崛起的条件,并结合所学分析泉州海外贸易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元朝末年到明清时期泉州港衰落的原因,并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9 . “中华”—“中华民族”

材料一   《晋书·桓温传》记有东晋大将桓温的一段话:“自强胡陵暴,中华荡覆,狼狈失据,权幸扬越。”《十六国春秋》记十六国时原西晋旧臣贾坚仕于前燕,(东晋)士子荀羡劝说贾坚说:“‘君父、祖世为晋臣,奈何背本不降?’坚曰:‘晋自弃中华,非吾叛也。民既无主,强则附之。’”贞观时,给事中杜楚客在谈及北方突厥时云:“今令其部落散处河南,逼近中华,久必为患。”《唐律疏议》规定:“造畜蛊毒,所在不容,摈之荒服,绝其根本,故虽妇人,亦须投窜,纵令嫁向中华,事发还从配遣。”

材料二   梁启超在20世纪初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中华民族观”。梁启超认为:“民族主义者,世界最光明正大公平之主义也。不使他族侵我之自由,我亦毋侵他族之自由。在于本国,人之独立,其在于世界也,国之独立。”“吾中国言民族者,当于小民族主义之外,更提倡大民族主义。小民族主义者何?汉族对于国内他族是也。大民族主义者何?合国内本部属部之诸族以对于国外之诸族是也。”“现今之中华民族自始本非一族,实由多数民族混合而成。”“究我之此论,其将唤起我民族共同之感情,抑将益增长我民族畛域之感情。”

(1)指出材料一中“中华”一词内涵的变化。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评析梁启超的“中华民族观”。
2024-02-01更新 | 292次组卷 | 7卷引用:历史(全国卷·统编版)-学易金卷:2024年高考第三次模拟考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0 . 公元前256年,一位埃及人写信给托勒密王朝财政大臣控诉自己的两名希腊雇主,在完成任务后,第一个雇主什么也没支付给他,第二个雇主只支付了少量的酸酒,原因在于“他们看不起我,因为我是野蛮人”,“如果可以,请命令他们支付我应得的,以免因为我不会说希腊语而饿死”。这反映出,托勒密埃及时期(     
A.民族矛盾尖锐B.奴隶制度盛行
C.城市治理混乱D.文化认同欠缺
2024-01-10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西藏林芝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