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8 道试题

1 . 材料     一战结束后,克里孟校决心把德国“打回1870年”,提出了许多非常过分的要求,诸如要在法德之间建立一个“莱茵共和国”事实上肢解德国等等。虽然他的提议未获美、英赞同,但《凡尔赛和约》对德仍非常严苛.1919年,经济学家凯恩斯在《和约的经济后果》一书中提出对德国过于苛刻,超过其赔偿能力的要求,最终会导致德国的复仇。他的观点,当时无人重视,但后来的历史,被他不幸言中。苏联作家爱伦堡在二三十年代长期驻往西欧,他多次参加德国纳粹在缭绕着浓浓劣质烟味的啤酒馆、咖啡馆的聚会,发现许多激烈的发言者都是工人,他痛心地看到,在纳粹的选票中,工人选票占了相当大一部分。中国学者盛成在回忆录记述1934年他到德国柏林开会,70多岁的房东老太太晚上熄了灯,点了一支蜡烛说:“我这是为希特勒点的,现在没有人来救我们,只有他是个救星。”

-----据雷颐《两次世界大战最深刻的教训》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德国挑起二战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后半期人类吸取两次世界大战教训的努力。
2021-11-01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西藏日喀则市南木林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材 料,回答问题

材料 曾级泽,清代著名外交家。自幼受严格教育,其父曾国藩更是着意于培养他勤劳、勇敢、爱民、忠君、果断、坚毅的品质。年少时,在同文馆中系统学习《万国公法》和《公法千章》,并积极主动了解西方。曾任清政府英法俄三国公使。1878年,左宗棠收复新疆后,俄国却迟迟不愿归还伊犁地区,曾纪泽采取了据理力争的连环外交,清政府于1881年收回伊犁地区。1883年,曾纪泽受命与英国谈判关于“洋药税厘并征”事宜,他的努力让英国人折服,达到了洋药税厘并征之目的,为日后禁止鸦片提供了法理基础。中法战争爆发后,曾纪泽不断抗议法国政府的挑衅,提出“法人谋据安南”的正确论断,指出清廷抱着柔、忍、让的态度是错误的,主张“坚决不让”,应对侵略者予以重击。刘永福、冯子材等人支持认可,取得镇南关大捷等胜利。曾纪泽的外交思想及其实践,是晚清外交浓墨重彩的一笔,在中国近代外交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摘编自张南侠《浅析曾纪泽外交思想》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曾纪泽的外交成就。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曾纪泽取得的外交成就的原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材料   冷战时期,联合国展示其能力的机会相对较少。但海湾战争之后,联合国的任务突然成倍增加,联合国推动安理会成员尽可能达成共识而对外呈现出“和睦相处”的局面,这一时期否决票都很少见到。从19881月到199212月,联合国的维和行动达到14次,无论是规模还是数量都前所未有。与之同时,联合国在发展领域取得的进展也是空前的,一种强调多层次合作的发展观念和发展机制在联合国初步形成。尽管冷战结束后的联合国作为一个由世界民族国家共同组成的国际组织,会员国的广泛化带来了利益和价值观的多样化,让美国对其控制往往力不从心,但联合国依然面临困境,联合国维持和平和执法职能混合,缺乏当事各方的充分同意,主要会员国承诺有限,尤其是在索马里和波斯尼亚局势变得艰难的时候,国际社会的期望显然超过了联合国的能力。在现实中,国际组织不可能对霸权国施加足够的压力。

——摘编自王煜《冷战结束后美国对联合国政策探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海湾战争后联合国地位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当前联合国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
4 . 下表是抗日战争时期武汉会战期间,有关日本军事和经济的信息。这些信息可用来说明

武汉会战

日军参战军队40万,伤亡15万

日军已无力在华发动新的战略攻势

日军在华24个兵团,日本国内只有一个兵团

1937年

日军军费32.71亿日元,占国家总支出的69%

日本战争经济已显露出危机迹象

1938年

日军军费59.62亿日元,占国家总支出的76.8%


A.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破产B.日本对华速战速决战略破产的原因
C.中华民族的抗战取得了初步胜利D.武汉会战是抗战时期规模最大会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初顺治年间,中央的财政收入约为2700万白银。在此前后,清朝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财政管理体制,通过解款协拨和奏销制度确保了中央政府对全国财政的控制。雍正年间,朝廷严惩贪腐,大力清理各地的田赋积欠和国库亏空问题;同时推行摊丁入亩,并将地方政府加征的火耗并入正税,由中央征收。此后,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不断增长,至乾隆中期达到了7100万两白银的高峰。

——摘编自周志初《晚清财政经济研究》

材料二 清朝前期与后期财政收入比较(单位:万两)。

时间(年)田赋盐税关税厘金杂税项收入总计
数额比重%数额比重%数额比重%数额比重%数额比重%数额比重%
1766398671.8357410.355409.37004498.095549100
1903354633.80125011.91304228.99229821.903563.4010492100

注:厘金是在商品运输途中抽取的捐税。

——摘编自《中国历代户口、田地、田赋统计》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清前期中央财政收入增长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晚清财政收入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代财政收入变化的历史启示。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中国基本上是处于英、俄、美、法、德、日六大强国的联合控制之下。大战的爆发,则使帝国主义列强在华的力量对比和争夺权益的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日本成了亚洲唯一强大的力量,一定程度摆脱了欧美列强的牵制和竞争。

当时统治中国的袁世凯政府虽已控制了全国多数省区,但根基并不巩固。欧战爆发之初,为逃避日本的侵略,袁政府也试图利用列强之间的矛盾,采取了一些应变措施:始而宣布局外中立;继而提议限制战区;又曾秘密同德国谈判收回胶澳;后来还与虎谋皮,要求中日共同出兵攻打胶州。但这些努力,由于得不到其它帝国主义列强的支持,在日本的威胁利诱之下,无不被迫撤回原议。

19141031日开始,日本及英国共同攻打当时由德国控制的青岛,至117日结束。日本获胜,占领青岛。

——摘自黄尊严《1914年日本对德宣战动因新探》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14年日本对德宣战的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对德国宣战带来的影响。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古希腊思想家认为道德是实现理想社会的重要途径。因此,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先哲们都非常重视关于美德的讨论。在苏格拉底时代,人们普遍认为拥有美德靠的是出身,针对这一传统观念,苏格拉底提出知识即美德的观点,认为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学习有关的知识从而具备美德。柏拉图则从整个城邦的角度考虑,提出美德应该具有理性、社会性和全民性,而亚里士多德在此基础上,更加关注美德的践行。

——摘编自马躏非《古希腊艺术中的美德观》

材料二18世纪后期,美德观念在保有其追求美德与优长之意蕴的同时,逐渐深化了参与竞争、获取成功的内涵。这一趋向与当时法国教育、艺术领域以及各省学院中盛行以竞赛、展览和征文等形式鼓励竞争意识的现象相一致。启蒙时代的某些法国精英力图将本质上体现贵族精神的竞争意识转变为一种民族精神,从而实现社会改良之目的。他们希冀通过倡导竞争观念重塑法国人的道德风尚与精神面貌,并且推动农业和商业的发展。

——摘编自庞冠群等《见贤思齐、臻于至善:18世纪法国社会中富含美德的竞争观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希腊思想家美德观念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世纪法国美德观念的发展并分析其原因。
8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曾作为英国代表出席巴黎和会的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在他所著的《和约的经济后果》(1919年)一书中对《凡尔赛和约》作过这样的评价:“它是一个残忍的胜利者在文明史上所干出的最凶暴的行为之一。”列宁说,凯恩斯的结论“比任何共产党人革命家的结论更有说服力,更能引人注目,令人深思”。

材料二   雅尔塔会议首先就如何处置德国问题进行讨论。在这个问题上,美、英、苏三国为了消除对欧洲的威胁,要求彻底根除法西斯,防止德国军国主义的复活……

材料三   三国首脑达成了原则上同意分割德国的协议,还决定在德国被占领后,成立盟国对德管制委员会。

——以上材料均摘自颜声毅《现代国际关系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三分析说明凡尔赛体系与雅尔塔体制在处置战败国方面的不同点及原因。
(2)凡尔赛体系与雅尔塔体制在性质上有何不同?
2022-01-18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西藏拉萨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9 . 材料   朱葆三,1848年出生于浙江定海。他十三岁时因父亲重病而致家中贫弱,不得已年仅十四岁时便到上海的五金店当学徒。他平日里勤奋工作、生活节俭、刻苦学习并逐渐掌握了经营管理理念知识,得到店主赏识,在十七岁时便任总账房和营业主任。1878年他自立门户,开了新裕商行,经营进出口贸易。1895~1911年他又相继创办了保险公司、船厂、浙江银行、面粉厂、自来水公司、上海《新闻报》等,推动了上海金融市场的运转,促进上海工商业的发展。在十里洋行的上海,朱葆三在清朝官府、外国领事乃至当时还微不足道的革命党人中间均有朋友。在辛亥革命大潮中,朱葆三已逐渐觉察到清政府所谓“君主立宪”不过是打着幌子的骗局,因此他在不同程度上对革命党人的活动表示支持,并把变革的期望寄托在他们身上。后退出政治舞台,先后创办和投资了中国红十字会、四明医院、上海孤儿院、尚义学校、同济医工学校。1926年夏,上海时疫流行,朱葆三创办于大世界附近的时疫医院病人骤增,经费短缺,为此他冒暑前往察看,顺道劝募捐款,终因年老,于92日在上海与世长辞。

——摘编自百度文库《近代中国百年历史人物传记之朱葆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朱葆三在事业上能够取得成功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朱葆三对近代中国社会进步所作出的贡献。
2021-12-06更新 | 80次组卷 | 4卷引用:西藏林芝市第二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隋唐两代,以高度的凝聚力继承了商周秦汉以来中国古代文化的优良传统,以旺盛的消化吸收力融汇了外来文化的新鲜养料,以超越前人的创造造就了当时第一流水平的具有世界性的隋唐文化,以空前的拓展力远播异域,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在隋唐王朝相继屹立的数百年中,万千百姓以坚强的毅力和饱满的热情,辛勤地创造着贯通南北的大运河,繁盛的京都长安,千古绝唱的诗歌,意到笔随的书艺,活力盎然的壁画,流润存真的陶塑,一派祥和的各式佛像。一切一切,是不涸清泉,滋润着后世。直到今天,海外的华人仍自称唐人,以纪念这个金光灿烂的时代。

材料二   说起隋唐,外国亦早已熟知,当第一艘遣隋使船于公元607年抵达中国港口,日本文化就与隋唐文化建立了千丝万缕的关系;高僧玄奘和尚以无比的执着和顽强的意志,历尽艰辛,终于打开了中印文化交流的大门;满载着奇珍百货的商队,络绎不绝于中国与东罗马帝国之间的丝绸古道上……隋唐帝国,声威远播,成为著名的古代东方帝国。

——以上均摘编自王仁波主编《隋唐文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隋唐时期文化高度繁荣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隋唐文化对世界产生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